目前分類:遊戲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前言



更新資訊:

2024六月二日會發表Ally X改版。

使用更流通便宜的2280 SSD
改進記憶卡位置到旁邊。
會增加記憶體超過目前的16GB

其他都跟目前沒什麼差異。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本篇文章使用此台遊戲掌機 ROG ALLY 撰寫完成。

本文為使用掌機 Ally 獨立完成本文包含相片修圖以及EXCEL跟排版、文書撰文等。
(外接螢幕、鍵盤跟滑鼠)
此文花非常多時間撰寫,有點小爆肝。
同時也代表要看完這篇評測,需要花上您一點點小時間。

文章內文仍在小增小修。因為怕越晚發文要測越多BIOS版本,就先發了。
我害怕因為BIOS更新而一直重測。
文章內容會隨時調整跟新增內文豐富度,會把更新進度放在這裡。
我不喜歡另外開文多篇去分開介紹產品,所以我會持續新增文章內容。
====更新進度====
7/11 補充華碩官方說明MicroSD卡槽可能故障事件。
7/11 新增Type-C HUB 故障事件。
7/12 新增SSD換裝注意事項簡介。
7/14 新增SSD外接盒介紹,並調整配件介紹排版。Z1 Extreme 簡易性能說明。
7/14 新增旅行實際使用測試
============



給準備放週休的版友賞文。
因爲機子比較晚收到,加上想要寫更詳細的心得。
所以評測就比較晚發出了。

本文十分詳盡,但不牽涉可能會導致人損的更換SSD詳細步驟,
但會做重點提醒,為了怕有人手殘,所以本篇不做更換SSD教學。
華碩目前對於自行更換SSD的保固是華碩判定保固範疇,不見得就是可以維持二年保固。
怕手殘的付費去皇家更換,這就確定會有保固了。
這點都要說明清楚。

另外風扇曲線調整溫度部分,有些人可能會常駐可能有風險之軟體去做自動調控,
但因為這是一台Win筆電,常駐不安全的軟體這是我十分避免做的事情,
以免帳號密碼跟信用卡資料都被木馬外送。
本篇文章會避免任何不安全的教學,請安心服用。

相信有拿到貨在玩的人都很興奮,因為真的在缺貨。
做為ROG頭一次堪稱有性價比的產品,自然各大媒體搶先誇讚試用。

但既然身為掌機,好不好,那得看華碩本身對於遊戲掌機的認知,
當然陸續會越改越好,但身為第一代win掌機,只能算是中規中矩了。
但在中規中矩做好事情的同時,給出了一個不錯的價位帶。

目前缺貨,想拿到貨的就是要等上一段時間,到貨日期不確定,
想提早拿貨就是加價購,有人加現金去賣現貨。當然不在乎錢的可以買,
但我認為加價購就沒性價比了,不如去買Steam Deck吧。

Steam Deck目前夏日特價,價錢香噴噴的。

心得當然是含有主觀成分,錢在各位手上,其實怎麼買來用是各位的自由。
這邊多數說明的自然都會是屬於我自己的看法。
本來就不干涉各位怎麼花錢怎麼使用產品了,這是要先說明的。

因為文章頗長,前言就省點吧。直接進入正題。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開箱


免不了得來一個大家都看膩的開箱。
本來想跳過這段⋯
但想維持文章完整性,我不想錯過開箱 XD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因為相信大家已經看過很多開箱了,這邊簡單的說明一下規格。
處理器使用 AMD Ryzen™ Z1 Extreme Processor,台積電 4nm 製程,
("Zen4" architecture with 4nm process, 8-core /16-threads, 24MB total cache, up to 5.10 Ghz boost)
Zen 4 架構 CPU 及 RDNA 3 架構的 GPU
(AMD RDNA™ 3, 12 CUs, up to 2.7 GHz, up to 8.6 Teraflops)

螢幕雖然不是OLED稍嫌可惜,就不支援HDR了。
但是搭配不頻閃調光的IPS螢幕也算是一個大優點。保護各位的眼睛。
1080P 120Hz 7毫秒反應的7吋螢幕,sRGB色域100%
500尼特的高亮度,難能可貴。
最重要的是支援AMD FreeSync Premium,支持低畫面刷新率補償(LFC),不撕裂的表現。
48~120Hz可十指觸控。

LPDDR5-6400 16GB記憶體
SSD是M.2 2230的小型PCIe Gen 4x4 SSD (可自行更換,建議攝影存證沒弄壞別的東西。)
怕自己手殘備料給皇家更換 (手續費請奉上)

Dolby Atmos超大音量雙揚聲器。
Wi-Fi 6E(802.11ax) ,Bluetooth® 5.2
40WHr電池,
28.0 x 11.1 x 2.12 / 608克

Z1 extreme這顆是ROG跟AMD訂製的APU。(其實就是7840U ROG訂製版)
其中GPU核心其實就是Radeon 780M 核顯
只不過另外優化曲線跟 " 關閉 " 掉 AI 單元。

Z1 extreme性能模式下會贏過7840U,但能耗會贏過7840U
而在省電模式下,Z1 extreme是比7840U省電的,但效能會比7840U好上不少。
所以在非插電下,Ally就省電模式使用吧。

但如果不要管功耗問題,插電使用。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是可以輕鬆贏過7840U筆電的。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國外這篇amd-z1-extreme測試
他的結論是在性能模式下,效能是贏過7840U 14%,可是能耗卻超過7840U 65%。
但在省電模式下,能耗比贏過7840U。

但如果要跑AI,0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也就是說只要牽涉到AI的,這顆的效果奇爛無比,甚至還會出問題。
所以自己考量自己需求,再來決定用途。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這張參考顯示卡支援度。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首次開機需要接上電源然後開啟。
當然如果有拆換SSD也是如此。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附贈ROG支架,雖然簡單但還是頗好用的。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變壓器一枚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有二本簡易說明。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65W AC Adapter, Output: 20V DC, 3.25A, 65W, Input: 100~240V AC 50/60Hz universal
規格變壓器
如果有接HUB....很抱歉要換顆變壓器,這顆不夠力。
至少買到100W,然後單孔可以輸出20V/3.25A的PD變壓器...
自然,如果有需要買行動電源的也需要如此規格,避免電池耗損。

原廠的提供單接沒問題,但轉HUB就不足瓦了。
如果要轉HUB的,記得變壓器要買更大顆的。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正面我覺得外型還可以,按鍵很大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散熱孔在此,當然萬惡的MicroSD孔也在這
上面的是霍爾按鍵。賽車遊戲時油門的感壓蠻正確的。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後置進風口,有個ROG的設計。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旁邊是七彩反光條...可惜不是RGB燈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背置按鍵....
可自訂功能,但是我覺得位置不太好,他讓手置的地方有點阻礙,
而且蠻容易誤觸的,而且常常設定後卻無作用。
使用起來不覺得好用,反而覺得礙事。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角落也是RGB名牌,這邊為了讓手好握持特別凹進去一塊。
如果要拆殼這邊旁邊有個大卡榫要挑開。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充電燈、運行燈。
音量加減鍵。
以及整合指紋辨識的電源鍵。我覺得成功率也不算太高就是了。
很多時候壓指紋壓到只能輸入密碼。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3.5耳機孔沒捨棄算不錯。
Type-C孔跟很少人會用的外接顯卡孔
還有罪惡的MicroSD (當作想用再用,但不要常置入使用比較好。)
以免卡槽、晶片超過工作溫度而損壞。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有RGB燈的搖桿,但非霍爾搖桿,用久了可能會飄移。
幸好是模組化。但沒switch分離搖桿那麼好換就是了。
支援震動。搖桿是輕巧的。

上面按鍵是Armoury Crate SE中心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這邊是Command Center快速操控中心。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補上燈亮的樣子

要論質感嘛,塑膠的機身稱不上質感,但為了偷輕,我認為這種取捨是必要的。
至少髒污用酒精也方便清潔。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配件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因為配件先到,所以先來看配件吧。

====皮套====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首先這麼大的掌機,皮套一定要買的,不然帶出門白色機身可是很容易髒的

====保護貼====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然後其次是保護貼,在怎麼堅強的螢幕都比不上堅硬的灰塵,
為了避免小刮傷,讓保護貼去承受吧,但因為加了保護貼等同加了反光,盡量買抗反光的吧。

本身螢幕是抗反光的,貼保護貼一定會造成反光,
如果想要更好抗反光效果的,就是不要貼。

(Switch / ipad mini6 我也是貼同一張保護貼,
所以拍照比較都是建立在相同保護貼狀況下拍攝的。)

====MicroSD (不建議購買也不建議放入機內)====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在這次Ally發售後,首先官方客服是建議使用者使用MicroSD來增加遊戲容量,
但MicroSD本身就是用來冷儲存用的,不建議拿來裝載遊戲做大量讀取寫入用。
使用者可以買來增加冷儲存空間,釋放出SSD的內部容量,但絕對不要拿來當SSD用。
以免MicroSD容易損壞。
真的要買請要買終身保的MicroSD,至少損壞後能夠更換,貪小便宜買淘寶沒保固的,就盡量避免了。
當然如果能不長期放入就不要長期放入。

記憶卡會單獨拉出一個專區說明事件始末,這裡就不多提。
我目前是已經沒在使用記憶卡功能了。

====WD 2230 SSD====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不管是1TB還是2TB,都要買有保固的,因為WD這個SSD其實非常之燙,
加上機內溫度高,所以可能沒有想像中的耐用,
在外接時,實測下來最高會高達80度,非常非常之燙。所以保固是很重要的。

如果換裝SSD,就需要用最新版BIOS接上USB鍵盤(方便輸入Wifi密碼)
從雲端下載還原,但還原只有一個分區,
如果有需求分割空間的,雲端還原完再分割即可。

因為記憶卡看來不可用。所以也不插入當冷存了。

所以我是分割2TB SSD,460GB當C槽、剩下當D槽。
遊戲放D槽

以後只要用Win11的還原C槽即可。D槽的下載遊戲跟進度就不會受到影響,
這樣以後還原就更方便了。

0712補充更換SSD注意的重點。

本篇沒有特別教學怎麼換SSD主要是因為我不建議在不熟的狀況下更換。

除非本身有DIY的經驗。
看起來簡單,但其實最好依照華碩官方指導原則。

加上華碩對於自行換SSD的保固其實是自由心證,解釋權是在華碩身上。
所以我並不會做類似的教學,以免真的有版友照著做結果保固失效。這是沒辦法含扣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這篇文章如此詳細卻仍未提供詳細教學更換。

既然有其他版友寫出教學還登上首頁,
這裡我做點小提醒。

請先確定手上靜電已經消除,並戴上防靜電手環。(非常重要)
如果沒有防靜電手環就先不要做了。

禁止周遭有水杯等,避免手殘

幾個需注意的事項

華碩官方指引最好照辦,以免保固失效。

1、華碩官方的指引是電量必需放電到25%。
這點非常簡單辦到。

2、華碩官方指引必需自行斷電,斷電方式為挑開金屬片,然後用往上挑起斷電。
這是官方指引內容。

3、外殼的挑起用小撥片沿縫其實不好挑,直接在左右二角用比較硬的長柄橇片槓桿橇起,殼直接可掀開了,二個步驟而已不用沿縫。

4、原則上我會很輕柔的掀開SSD上面的薄膜,不會留下一點摺痕

5、SSD加上散熱片的空間很充分,如果散熱片容易鬆脫的狀況就是買到瑕疵品,就不要用了。散熱片要卡的緊才行。

6、因為華碩有做一個小偵測開關,所以裝回後要接電才能開機。

7、做雲端還原時只會變成一個分割區。

8、雲端還原時有可能需要輸入wifi密碼卻沒有虛擬鍵盤,所以要準備HUB轉USB鍵盤。

9、硬碟(克隆)複製比較容易會出不明狀況,所以我都會採取重灌(雲端還原)。

10、Steam跟Xbox的資料很容易移過去,我有心情再來寫教學,但或許不會寫了。

11、如果是克隆SSD的作法,也得注意雙方SSD的MBR或GPT的分割表格式要維持一致。

如果覺得自己會手殘的,就付費給皇家做吧。
另外如果自己手殘的痕跡越多,就越有可能在保固上有問題。

反正有人寫教學,那我這裡就做小提醒。
以免真的有人手殘。

基本上我不喜歡教這種可能會導致破保的事情。
小注意細節沒寫很詳細的話,會導致部分網友手殘的。
加上很多人也都沒DIY經驗,手殘不保的。XD

這邊就列舉一些小提醒囉。

7/14 新增 2230 SSD 外接盒。
本來我是準備1TB SSD + 512GB MicroSD準備做Ally的儲存設備,
但因為Ally的MicroSD可能會有問題,所以就連冷儲存都不打算這樣子用了。

這樣子勢必得要換更大的SSD,
所以後來是準備了2TB SSD,那麼就多出了1TB SSD了。
這張不能浪費掉。

先來跑一下目前我可以跑的測速,順便給其他版友參考。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512GB MicroSD在卡槽的讀取速度表現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原本內附512GB SSD的內接速度表現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1TB SSD 內接的測速表現。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2TB SSD 內接的測速表現。

如果用一般的2280外接盒,那就顯得沒優勢了。
這麼小的2230 SSD勢必準備給他一個小的外接盒。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2230 SSD 外接盒大小比起一般外接盒的大小差距頗明顯。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話不多說,直接放入SSD使用。
因為外接盒很小,所以內部的SSD直接貼散熱片接觸外殼的導熱方式。

裝入後直接把外殼蓋回去鎖上。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完成,非常小巧可愛。

我對外接盒的外接速度覺得不好也沒關係。
只要體積小巧好帶就好

太好了,多了一個迷你隨身1TB SSD可以用了。

====2230 SSD 散熱片====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沒裝上跟有裝上散熱片之溫度是有明顯差異的,同樣實測下來大約可以降約5-10度,
所以在機內空間允許狀況下,請安裝散熱貼。

下面是測試SSD溫度差異 (冷氣房下) (放在傳統外接盒測試.空間比較大可以放入散熱片)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測試都還沒跑完,SSD未貼散熱貼片的狀態已經高達80度
(外接盒的速度比較差,非SSD的真實表現)

下面是貼散熱片的狀況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測試跑完,有貼散熱片的SSD溫度為69度

====type-C hub====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其實這隻支援switch,其實是我switch本身在用的,剛好拿來用。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HDMI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小小隻可愛的。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這隻HUB電源如果用內贈的變壓器其實瓦數會上不去,機子會維持大約15瓦
後來我換了華碩100瓦的變壓器後,機子瓦數就衝上去了。可以到50瓦。

所以想要接hub的,變壓器要換一個。

因為Type-C hub我在接口很少的macbook常用,所以手頭上本來就不少,
這東西我的使用經驗就是不要貪小便宜買沒有品牌跟耐用度低的。
不然相衝等問題都會層出不窮。

這隻我用很久了,沒什麼太大問題。

(7/11補充,結果用很久的HUB在最近幾天Ally當文書機的使用狀況下,
已經壞了Type-c充電功能跟HDMI輸出功能,有點無言就是了。)


所以Type-C hub要買時記得要買確認可以承受100W的輸入。(至少65瓦)
而輸出的功率要給Ally使用至少要65瓦。
USB HUB要仔細挑。

但我用的iw41s的USB HUB也是支援100W PD,照樣壞掉了。

====100瓦 PD電源 (可輸出20V 3.25A 65瓦的功率)====
所以順便看一下我用的電源。
100W PD (可供ROG筆電使用)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是我準備給ROG筆電外出用的,剛好順過來。
這顆100瓦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小巧吧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給HUB給周邊給主機都足夠功率。
順便還可以供給外接15吋螢幕用。超棒的。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因為這顆本來就是給ROG筆電用的PD,供電上自然沒有太大問題。

====行動電源====
這台電量這麼爛,當然要有行動電源啦。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但不能買那麼小顆的,雖然也是可以慢慢充上電。
不過邊用邊充久了是會造成電池損壞的 (而且系統不會顯示充電.但實際上有充入)
這種小顆PD只可以關機充電。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如果開機使用這樣充電,久了可能會損傷電池。
這邊只是極短時間接上測充電狀況,不建議如此使用。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不是不能充,還是可以充電,但要關機充。避免電池損壞。

正確的要買65W可供筆電使用的行動電源
(20V/3.25A輸出)
而且不能再接其他配件使用,全部的電力都要給ROG ALLY

65W PD行動電源到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AUKEY PBY-37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大小大概這樣
跟上面小顆的行動電源比起來差好多。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65W 20V 3.25A只有一個孔可以輸出~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行動電源大小都快跟Switch Lite一樣大了 (這張比例應該更清楚)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要帶出門就得看重量,約372克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Switch Lite才287克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出門你會想帶哪台呢 ?
如果Ally不帶行動電源,使用時間大約一個小時左右。
帶了行動電源才有大約等同switch lite的遊玩時間。

此時的攜帶重量
Ally (680克) + 行動電源(372克) 已經高達一公斤了。
還沒算上PD 100W變壓器 + HUB + 鍵盤 + 滑鼠的重量。
也沒算上攜帶螢幕的重量。

我個人是寧可帶Switch出門 + Goolge TV就可以搞定出門旅遊娛樂的事情。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測試一下行動電源可否正常充電~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OK,輸出沒錯

其實看到這裡應該很清楚了,Ally所需要的行動電源跟PD都要跟一般筆電同等級。
這是省不了的。

這也是購買前,需要知道的事情,你想要帶多少東西出門呢 ?
當然也可以只帶Ally + 65 W PD放在行李箱。

就是飯店裡面接電玩,那就不用考量行動電源的事情。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可攜帶性


既然都開箱配件了,就來談談可攜帶性吧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這是原廠皮套,應該不會有人裸機帶著走吧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打開來保護力很夠,這是裡面鋪棉的狀況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原廠包包放置機子剛剛好,這點我蠻欣賞的。
機子很大了,包包最好是剛剛好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包包也同時整合了支架,但我覺得會影響散熱孔出風,
非必要不建議這樣用。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Switch皮套跟Ally皮套大小差異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現在裡面放的是Switch的皮套,剛好整個放進去沒問題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Switch跟Ally皮套的大小對比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別忘了Switch可以再度更小台,那就是拆搖桿。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這張照片應該可以看出來,可攜性差異十分巨大。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我隨身包包不大,就來測試看看攜帶性吧...(拍照才發現包包髒了,等一下擦擦 XD)
我包包大概都是這種大小罷了。
包包裡面並沒有拿出任何隨身物件,包含二個皮夾在裡面。
也有行動電源充電線以及一些餐卷跟日用品等。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這敗家之眼肯定是進不了的。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Switch是可以輕鬆放進去的,這裡是拍照示範,空間佔據不大。
實際上主機我有一個剛好大小的皮套去保護,手把我是隨意丟,
但就算主機加了皮套也是進的了包包的。

Switch OLED這麼好玩有趣是可以隨身帶著走不困擾的,遊玩時間也不會太短命。
相反的,Ally是無法讓我順利帶出門的,因為我包包都不大。

出門旅遊帶上Switch接上旅館電視遊玩,其實對於旅行攜帶上的干擾都算是很小的。
或是車上等待時間遊玩,都是很輕鬆的。
Switch隨開即用,方便性會遠高過於Win遊戲機。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當桌機用的狀況


我把定點使用、當桌機用的配件都一併在此段介紹。

這裡需求的額外配件很多,我是原本都有了,
只是順手拿來給ALLY使用,但如果什麼都沒有的,就要加買,需把預算往上加。

首先就是需要支架,藍芽鍵盤,藍芽滑鼠,HUB跟外接螢幕,這邊來看一下我有哪些配件。

先來看看好攜帶的支架。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去買手機用的就可以了,薄薄一片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可自己調整角度。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支撐起來的樣子。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正面大概這樣子,漂亮美觀。
至於穩不穩,我可以說還蠻穩的,使用至今都沒滑掉過。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如果不外接螢幕直接當主機用,當然首推整合藍芽鍵盤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就是這麼小台。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攤開來除了鍵盤還有看到,觸控板!!!!
當然這個鍵盤有缺點,就是部分按鍵縮小,所以盲打困難,但整合觸控板是蠻方便的。

但如果可以的話,我比較推薦分體式的鍵盤跟滑鼠。最好都買微軟的,相容性高。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推微軟這個全尺寸鍵盤,又小又方便而且非常好打字

不過藍芽鍵盤有個問題,或許是華碩本身設計問題,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當系統雲端還原時,要輸入wifi密碼時沒有觸控鍵盤,也無法讓藍芽鍵盤連上線。
此時沒有USB鍵盤就會卡在這邊。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HUB接上,接收器接上。輸入密碼 囧
希望華碩趕快把這裡的問題處理好。沒USB鍵盤就卡住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或者可以乾脆用傳統接收器的整合鍵盤也不錯。

這邊三種鍵盤都分享了。我個人最愛微軟那一套鍵盤跟滑鼠就是了。

當然你可以接上攜帶投影機,就變成隨身投影用,不過小投影機的投影距離都比較遠,
而且流明不高,這個就很限制環境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SONY早已經停產的雷射投影機。
這顆我蠻喜歡的。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像這樣投影看影片也可以。文書使用就要更好的投影機了。

投影機太弱,文書用就要外接螢幕囉,外接螢幕當然要迎合ALLY不能太大。

這個外接螢幕買一段時間了,素質不錯 XD 又非常輕薄。
是XBOX SS剛上市時我買給XBOX用的,隨時都可以玩遊戲。
現在剛好拿來ALLY

拿出剛剛介紹的HUB跟華碩100W電源,準備開接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接上HUB跟HDMI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接上螢幕。
(這款螢幕接受Type-C直輸畫面,我是沒這麼用就是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ALLY用剛剛分享的輕薄支架放在螢幕後面
螢幕用的是ipad用的輕薄支架。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ALLY就這麼藏在後面。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好了,我的迷你桌機準備好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好漂亮的桌機套件。
辦公使用恰恰好,而且ALLY在後面都不影響視覺觀感,像一台準系統一樣。

搭上微軟鍵盤美爆了。

7/11更新 :
這個HUB的HDMI功能在幾天使用下,突然就損壞了。
而type-c的充電功能也一併損壞了,看來跟溫度以及高瓦數脫離不了關係。
只不過不知道是不是高瓦數下的損壞不可得而知。

不過還蠻意外的就是了。
壞了這個很麻煩。總之現在我不會想這麼接著使用了,天曉得還會再壞什麼周邊。



當然都外接了,遊戲自然不要再拿ALLY起來玩了,
此時藍芽搖桿當然就必備了。

現成的XBOX搖桿又是純白的,非常地搭阿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或者你內建搖桿玩不習慣,用搖桿廠商做的XBOX搖桿也是不錯選擇。
直接看著ALLY小螢幕玩。

當然為了要當桌機用,顏色正確也是很重要的。偶而就可以拿來剪剪影片跟修修圖啦。
外接螢幕就,跑跑看校色看看軟體能不能掛上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用猴子校色吧。
Win內建不支援這種校色。我看看猴子軟體有沒有掛成功。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欸,看來有掛上喔,曲線變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近看。
原本螢幕偏冷沒錯。拉回正確色溫了。

至於Ally那小螢幕,照樣校色 XD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真有挑戰性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這校色軟體解析超小 = = 字都看不清了。
但因為調字體大小等等會造成跑版無法測試。
只能這樣憑印象點選。

七吋螢幕要直接當主機還是頗吃力的。
使用上需注意很多3A大作也都不是針對小螢幕設計的。
這也是需要考量的重點。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螢幕校色完後的曲線 (亮度41)
(上面有貼HODA AR亮面保護貼。)

我發現在外接螢幕之前,要先把外接螢幕的ICC先設定好再來接。
這樣外接螢幕就會直接套用正確的ICC檔。

這邊提供認真看文的一個禮物。
我把ALLY螢幕ICC校色檔附上 (實際上還有貼HODA AR亮面保護貼)
版友可以下載套用。

[點擊下載]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熱度測試



我有多次測了幾次溫度,已經忘了哪張是跑原神後,哪張是跑記憶卡讀寫後。
一起看吧。
反正只是純粹看溫度分佈圖。

正面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可以看到螢幕大約有40幾度的高溫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第二次也差不多

背面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可以看到扶手區是相對冷的位置,但也有三十幾度喔
出風口很燙沒錯,但要注意二個地方。

一個就是XG拓展孔
一個就是MicroSD的部分都是高溫的。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這張就比較清楚了,
這是外部溫度而已喔,
XG拓展口那邊68度
MicroSD那邊62度,溫度都不低喔。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這是另外一組,
結果最高溫還是MicroSD卡位置。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這組測試右邊出風口量到71度,小心燙手喔。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MicroSD逃不了高溫的命運。
讀寫記憶卡時要小心高溫都落在這上面喔。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拔出來看,測到四十幾度。
但不知道在內部已經幾度了。

以上測試可以知道,記憶卡不能頻繁讀寫,否則會變成比散熱孔更為高溫.....
這是一個小小警訊喔。

但也可以知道,記憶卡雖然溫度很高,
雙烤下依舊沒有到達記憶卡規格無法忍受之溫度85度

也就是說,討論區上的記憶卡的損壞除了高溫以外,
應還有軟體因素,有可能是Win系統,有可能是驅動,或者是BIOS
雙重影響下所造成的短時間內的資料損毀或者記憶卡損毀。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3D mark速度測試



因為華碩不斷更新BIOS去更改功耗牆,所以在不同負載下是會有不同表現,
不同版本的BIOS表現會更加懸殊。
所以網路上的測試都是以當時使用的BIOS為準的參考,只要一更新BIOS或者奧創中心...
欸,測試數據又變了。

所以任何網路的數據測試都是要看相對應的BIOS版號才有參考依據。
而且根據遊戲的設定跟負載不同,會有不同程度的差異。畢竟每版的BIOS都有不同功耗牆。

測試上我會以高負載的1440P Time Spy測試,主要目的是看撞到功耗牆後的分數表現。
低負載的80fps/120fps等等差異反而我覺得沒影響。
主要是高負載下30fps跟20fps影響就很大了。所以測試我會以高負載的跑分為主。
順便看看319/322版本BIOS的不同表現跟溫度表現。

我是在319版本下測試的。隨後會補上322的新版測試
我沒有回到317版本,因為也沒太多時間弄降版。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室溫: 26.8度

PC Mark我也有試,但因為文書辦公這台多半沒問題的,
Pc Mark數據就供參考囉....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接著來看3D mark

參數為3D mark預設1440P (機子調整為AMD RIS + 120Hz)
顯卡記憶體設定為AUTO

(1440p+ RAM AUTO會讓分數下降)
但因為部分遊戲我要開光追,記憶體還是要給足,懶得調我都開RAM AUTO

319的數據如下:
先來一組極速數據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極速版本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Time Spy分數為2892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溫度為96度

再來
效能版本 (15瓦)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Time Spy分數為2338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溫度為64度

然後是10瓦的靜音模式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這分數不能看了。
1333分是什麼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溫度52度也沒多亮眼。


OK.....
韌體升級到了322,再來看一次表現
(此時尚未升級ACSE v1.2.13)

極速模式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分數下降蠻多的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但溫度下了不少,風扇噪音也不少。


效能模式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降超級多的啦,這個版本分數完全不能看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重點溫度在搞笑,根本沒什麼改變

欸,319好像還比較好耶

接著來測試322版本BIOS+ACSE v1.2.13

首先極速模式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分數2705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溫度上來了.92度
沒差太多,但溫度上來太多了。

有注意到Fan 1這邊的風速比較快。

接著是效能模式看看有沒有改變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分數1884.....更低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溫度63度
因為分數太低了,所以我又重測一次,這次比較好有2060

欸..這個版本真的很不理想耶....

別急,看起來亂七八糟的,這裡不是整理一個表格給你了嗎?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然後我很貼心的準備了317 BIOS版本連結供下載 (華碩雲端)
317 BIOS
想降回去的請自取。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自調曲線溫度跟速度測試



我會建議以自調曲線降溫,
任何非官方第三方軟體都有可能造成資料外洩,不建議使用。

下面會分享319版本的自調曲線

自調曲線溫度跟速度測試
我分別自調了二組,一組25瓦一組30瓦

先來看25瓦的調整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調整數據如上
Fan 1就是記憶卡區的風扇,我特別拉得比較高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Fan2就是另外一邊的風扇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Time Spy分數為2541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此時溫度為57度

再來看30瓦的調整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調整數據如上
Fan 1一樣拉高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Fan 2風扇曲線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跑分為2775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溫度為62度

由上面可以知道這二種調整方法都比官方的調整法好多了。
分數跟溫度都可以取得平衡。
而且溫度控制在80度以下,記憶卡在冷儲存或小量讀寫下,應該都還撐得住。

就看各位有沒有需要原廠極速檔的速度了。

我個人是插電文書會在手動25瓦
插電遊戲會放在手動30瓦

然後讓Fan1提早拉高轉速,記憶卡在這邊。
當然這不一定正確的,或許另外一邊轉得比較快反而比較容易把熱量帶到另外一邊出去。

總之這二種設定,風燥聲是一定會有的。
但我希望在70度以後就盡量高運轉,把熱量帶出去。
80度以後就會全速運轉,因為不超過80度比較好。

以上供參吧

補充 = 322版本同樣手動30瓦的分數表現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一樣分數有下降
降了一百多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溫度還上升了一點....

這次322版本感覺沒319好耶 = =

接著來測試322版本BIOS+ACSE v1.2.13

手動30瓦模式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分數一樣略有下降2605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溫度68度

結論BIOS 322的風聲噪音更大了,
而性能有下降
效能模式下的表現分數更差了,但機內溫度卻沒太大改變。

同樣,整理表格如下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我的跑分測試都是顯卡記憶體auto
因為想測看看自動調度的優化有沒有改善。

如果改成RAM 4GB,跑分會增加。
但同樣BIOS 322版本下,
我的手動30瓦跑分會跟極速30瓦一樣同分數。

只不過溫度差異非常多,我的手動30瓦才60幾度。
而極速30瓦的溫度卻是92度。

所以這篇的手動30瓦設定歡迎抄過去使用。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關於MicroSD 之使用方法



看完上面二個測試大家應該對於溫度都有底了。
所以就可以開始談這篇了。

關於MicroSD的問題⋯⋯⋯⋯⋯(嚴肅)

因為國外討論區也有討論到,這邊做一個提醒,
千萬千萬別把MicroSD當作SSD使用,頂多MicroSD就是當擴充用的冷儲存,
所謂冷儲存就是存放一些不必要常常讀寫的資料,小檔案小資料,把SSD空間空出來擺遊戲用的。

因為我很早就是用SSD固態/emmc的筆電。
早期SSD成本貴,所以我的筆電有32/64GB的這種小容量
(surface pro 3我還在用)
後來換有128GB,換電腦到256GB (Acer 尚在用),前五年的那台是512GB,直到最近換的1TB

當然長期這麼用固態的筆電容量自然不夠的。
外接硬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外接硬碟我十幾顆)

而有記憶卡卡槽的筆電就會長期置入記憶卡當擴充儲存。
(筆電廠也知道自己SSD容量不足問題,都會附上一個記憶卡卡槽)

我會清楚是因為最早我就是把記憶卡當SSD用,結果記憶卡損壞頻繁。
後來逐漸使用就是發現記憶卡如果只當冷儲存用,損壞率大為降低(根本不太會壞)

而且下載大檔案的時候,絕對不把記憶卡當作儲存媒介。
因為長時間寫入絕對會搞爆記憶卡。

記憶卡就是冷儲存(很重要再說一次)

我早期使用macbook air也是用記憶卡長期置入,但macbook air時期大家都這麼做,
記憶卡就沒像win系統這麼容易損壞。

也就是說,win系統對於記憶卡絕對不友善。
(一開始連對SSD都不友善 XD) (但早期SSD比較耐操)

記憶卡的頻繁讀寫除了導致寫入太頻繁外。也會導致升溫。
持續大檔讀寫的升溫跟頻繁寫入,搭上win系統,對於記憶卡極度不友善。

ally為了讓手持部分溫度更低,熱度集中。熱度集中在中央跟向上位置。
所以記憶卡該位置會更高不少。(XG阜也不低就是了)

加上Win系統跟使用者當SSD使用原因,此時記憶卡就憑運氣,體質不好的就直接掛點。

八九不離十就是如此才會導致記憶卡損壞率高。

另外要提醒的是,高溫對於電子元件都是傷害性高的。所以SSD加上散熱片也是有必要性的。
如WD 2230 SSD大量運行時,溫度可以上到80度,加上散熱片後,會降大約5-10度。
也由此可知,在遊戲運行時,記憶卡位置內部的溫度環境有多糟糕了。

那麼溫度高的位置上還有什麼裝置?就是C口 XD。這個位置很爛 
位置不好加上C孔使用時頻繁拉扯,也不看好C口壽命就是了。
或者是C口接出去HUB的壽命了 (我文書使用目前已經故障了一個HUB了)

我們回想一下以前switch的運作溫度都可以讓自己機體微彎了。
後來switch改版有針對這點做改善。

更何況win掌機這種高性能的機子,內部積熱更嚴重,縱使ally散熱再好,
出風口一樣是極度高溫
(加上華碩頭一次做掌機,記憶卡跟C口/XG阜位置沒特別另外調整過)

光是SSD本身可能就會衝上80度,更何況CPU等元件都擠在小機身內⋯
雖然記憶卡在雙烤測試下的溫度拿出來測試是四十幾度,但機內環境肯定更高溫,
未到達記憶卡極限耐溫,但在Win系統下又搭上高溫,故障率以國外討論區來看,還是頗高的。

所以其實電量不足或許是好事,因為這肯定是遊玩一小時最好休息一下散散熱的小電腦。
不然高溫對於其他元件的損壞率都會加高。
如果是插著電,性能全開一路玩的版友,就最好還是一個小時休息一下。
散散熱。

至於想把掌機長期當桌機用的,欸,嗯,要控制好溫度喔,這樣才能長長久久,
當性能桌機操可能就不太適合了。文書桌機比較合適。
不過最近把Ally當文書桌機的我,負責外接螢幕的HUB已經故障一條,對HUB考驗也是頗大的。

回過頭來,SSD趕快買來擴充才是正途。
(保固上就是更換時錄影存證沒手殘,或者乾脆付費請皇家換)

我個人是有個小小的解決硬體方法,就是用外接的
看圖比較快。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既然MicroSD不適合在機子裡面,那就讓他在外面。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合體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塞著的樣子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雙面膠固定在這邊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搞定,記憶卡都在外面了,看你怎麼高溫。

這是提供另外一個方案啦,僅供參考。

0711補充,
之前國外已經有人卡槽壞掉送修,
目前華碩已經承認可能會影響卡槽壽命。

所以目前我是不建議長期塞入MicroSD卡,
以免記憶卡的讀取升溫造成卡槽升溫。也避免控制晶片的升溫。

建議還是換上更大的SSD取代記憶卡的長期放置。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與Switch相比的分析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不得不說Switch的螢幕占比真漂亮,小台螢幕又大。(照片僅供參考)
實際上OLED黑的純黑,而且細節都清晰不少。
OLED在玩零比起IPS適合不少,會看起來對比更清晰。
而OLED的色彩表現不是IPS跟的上的,這還是有明顯差距在。

所以類似零這種不太吃解析度細節的遊戲,又是極需要純黑跟HDR效果好的遊戲。
在Switch玩遠比在Ally玩舒服多了,更不要說Ally耗電而且又重又大台。

其實無論在掌機或者家用主機,Switch的銷量都是王者的存在。
Xbox / PS5 都打不過。(因為Switch同時吃到家用機市場)
有人買了Switch後就沒買Xbox/PS5了。
最重要的是老任的遊戲陣容太堅強,加上王國之淚推出後,簡直就是範例續作。
更不要說適合掌機玩的十三機兵等堅強陣容大作。

這個影片就很簡單的說明,為什麼爛畫質的王國之淚反而比起近期3A作品還優秀了
3A近來做壞的不少阿。

不管掌機是什麼型態...
雲端/Steam OS/ PS OS / Linux OS/ Win OS / iOS /Android
這些通通都是同樣的東西,就是讓你隨時隨地可以玩遊戲打發時間的產品。
不管系統是怎麼分類,最終還是會回到原點,這就是一台掌機。

所以掌機的遊戲畫質反而不是最重要的。關鍵點在於有趣好玩,
而因為掌機是隨時拿出來可以玩一下就收工的,零碎時間使用,
所以伴隨著以下重點,每少一個重點,掌機市場就會少掉一些使用者。

1、方便攜帶。
可以帶出門,無論包包大小,可以隨手拿出去的就是好掌機。
當然手機這部分是遙遙領先。
Switch 可以分解手把後隨手塞入包包,也算好帶。
Ally跟SD都是算蠻巨大的,沒有一個雄厚的包包肯定是帶不走的。

這裡當然就牽涉到重量問題了,越輕的越讓人有想帶的慾望。
Ally重了Switch 200克,其實也算是負擔比較重的掌機了。
雖然配重合理,但拿上手跟放包包這也是無法忽視的重量了。

2、電量充足
Ally在平均一個多小時的遊玩時間下,其實是比SD不合格的。
尤其在10瓦等級,Ally的遊戲表現甚至不如SD,也就是說SD更適合帶出門玩小品遊戲,
同時也會兼顧更好的續航。

而Ally注定跟超重的行動電源分不開了
Switch的4-6小時遊玩時間,在外出時綽綽有餘。

3、休眠跟再啟的重要
玩遊戲玩到一半突然有重要的事情,按下開關鍵把目前進度做暫停並省電。
等到有空時按開開關並接續進度,這點對於掌機非常必要。
Switch這點做得很好

SD又做得比Ally更好。
因為Ally有先天之罪,就是Win這個怪物從來沒對行動裝置做過什麼好優化,
睡眠/休眠到掛的事情不時發生。
在Win掌機下,這件事情實在不會有什麼太好效果。

4、系統簡易操作。
Win的複雜跟麻煩,這是入手的各位都體認到的,
縱使華碩做了一些介面想讓遊戲體驗更好,但無奈win環境糟糕,本身寫的介面也還在修Bug...
整體體驗起來就不太好。

5、遊戲針對掌機操控優化
Switch上面一堆適合掌機玩的遊戲。設計考量到的模式有掌機有桌機。
操控性上都遠比Steam/ XBOX遊戲貼心太多了。
而且字體大小也都重新設計過,更適合7吋螢幕。

Switch介面簡單易用,而Steam OS也是,就是為了讓玩遊戲就是玩遊戲,而非解BUG....
switch目前除了已有的遊戲陣容他們也在積極發展雲端遊戲。

OLED螢幕體驗下還蠻不錯的,體積/重量/續航力 都是感受比較良好。

並且在同樣畫面下,Ally如果惡靈古堡3開光追剩下11 fps根本不能玩
加上IPS對於惡靈古堡系列而言,其實OLED表現更優秀。
擺在一起比較就更明顯差異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我二邊都玩過,只能說Switch玩起惡靈古堡三畫面漂亮太多了。
而且機子拿起來輕鬆不少,大螢幕占比也的確美觀不少。

任天堂都有評估過掌機市場需求,賣掌機沒一家廠商賣得過任天堂.
首先在一萬塊價位,相信掌機沒人賣得過switch
而任天堂的目的是要讓遊戲機進入每個家庭,這樣他們才能賣遊戲

不管消費者有沒有在賺錢,就算光靠紅包錢慢慢累積都可以相對輕鬆入手一台.(二手一台才四千多)
switch生命週期很長,不用怕今天買了結果明年就被下一代產品淘汰了.
而且任天堂的任何遊戲,從來都不是以畫面品質取勝,而是以多元遊戲性取勝.
這也是掌機存在的主要目的。

加上目前電池的技術都沒有太大進展,高性能同時代表低遊戲時間..
一台只能插著電玩的遊戲主機也不是任天堂要的.

況且switch也用上了OLED,價錢還可以控制在一萬內,蠻漂亮的.
而ally為了成本考量,並沒有用上OLED而是IPS~

所以雖然吞不了switch的畫質表現,也不得不承認都賣七年了,switch還是掌機贏家...
也才能讓大家知道,原來掌機可以這麼玩這麼設計.

從掌機過去歷史來看,高畫質高性能的掌機,壽命通常不會太長~(索尼/Sega等都失敗過)
再來電量問題,掌機需要有一定的遊玩時間才行.
而且還有大小重量體積問題,掌機需要能夠帶出門,所以才有switch lite。

接著最重要的是高性能掌機很容易被下一代產品淘汰掉.電腦掌機我相信大家都有看到一代幹掉一代的事情發生..
而且短時間內迭代很快.

所以任天堂根本不會去跟這一塊市場.也因為任天堂的堅持,switch的遊戲生態才會如此蓬勃發展
華碩想要切入電腦掌機市場,當然不錯,但是這市場完全不能從遊戲賺錢....
(steam/xbox正在暗中的笑可以賺遊戲錢了)
畢竟華碩不是steam也不是任天堂更不是Xbox,遊戲方面賺不了錢。

加上Win不是針對遊戲暫停時還可以節省電量消耗。
但Switch是這樣設計的。
而且Switch遊戲不管是按鍵跟字體布局,都是圍繞著七吋螢幕跟掌機去設計的。
但3A大作並不是這樣。

所以以遊戲體驗而言,Switch會贏過Win主機不少。

華碩只能光靠硬體賺錢,但硬體又得控制甜蜜價位帶才能在電腦掌機市場賣得好.有可能利潤不高.
而且這市場競爭的很.隨時都可能被下一代產品追上。

華碩可以用的硬體,別家廠商也能用,更能用上OLED更好的螢幕去迎擊華碩
也就是你今天覺得ally畫面畫質不錯,沒多久就有競爭對手表現更好.

這也是今天要買ally要考量的重點.是不是該等其他競品的出現再來選擇.
說真的華碩出掌機本身面臨到壓力並不小。
加上初期的各種軟硬體問題逐漸浮上檯面,都是公司要面對的。

然後switch基本上老神在在,根本毫無競品可以與之競爭.
搖桿飄移消費者也是固定時間換搖桿而已,過保也不用送修,這設計真絕了。
但Ally遇到搖桿問題也只能送修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與手機/ipad mini6 相比的分析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如果是隨身的遊戲定位,競爭就多了不少。例如手機/iPad mini6 就是一個對手。
目前手遊都很精緻。(只是要課金 XD)

例如我隨時都在玩原神,出門用餐等待的零碎時間或者躺沙發時間。
都是手機隨時打開,原神打個劇情或者副本,或者是除草~
有時候二分鐘除草,有時候十幾分鐘解每日,三十分鐘過小劇情或者是幾個小時解主劇情。

例如無聊去過完原神_八重神子的傳說,
看用手機看完即時3D演算的劇情。(我個人是用手機玩比較順手就是了)
下面影片是手機的效果 (上傳些許損畫質)

其實手機是OLED 高刷螢幕,玩起遊戲真的很爽快。

而且Ally一想到一開箱就得面對SSD的更換,win的設定跟更新以及排除問題,就很懶。
主要是掌機也沒辦法玩太久,又重而且還得插上充電線,麻煩。

然後其次是容量問題。PC版原神容量巨大...
ALLY只有512GB SSD...加上記憶卡當SSD問題很多可能會爆卡
完全不想浪費SSD空間裝原神。
官方對於自行更換SSD的保固態度又不明確,這對於一台PC掌機算是硬傷了。

剛剛看了我ROG筆電的PC版本原神容量...大概70GB,比起手機版本多了更多
(意思就是如果要在展示機試玩原神,得用店家網路下載約莫70GB才能夠試玩)

Ally裝了原神就剩沒多少空間了(原始內建SSD可用容量約莫420-450GB)
這是需要注意的,通常大作+DLC都是50-100GB
這樣大概不到五套就滿載了。

另外win也不可以完全不留SSD空間,否則會拖慢速度,也要留下SSD緩存交換空間。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原神PC版容量

加上前面有提到的包包問題,
我隨身包包並不大,把switch搖桿拆了後勉強可以塞入包包...Ally就別想了吧,根本塞不下去。
高耗電,放不進包包帶不出門就沒什麼用了。
這就更別談為了這台高耗電win主機需要配合的大磚行動電源也要一起帶了。

目前出門我最不會帶的機子就是....Ally....因為大小跟電量根本很難帶出門。
而且65瓦行動電源都是比大顆的

Ally灌上原神試玩,只是為了寫評測試試看,但最後為了節省空間最後刪掉....
畢竟我還有ipad mini6的大螢幕可以玩原神....或者乾脆用電競筆電玩....
原神不只跨平台...臨時要做什麼事情都可以隨時斷遊戲,反正進度都存在雲端....
這反而比較符合現代人零碎玩遊戲時間。

很多3A大作,反而不怎麼適合掌機所需求的零碎時間遊玩...
(所以Switch很多都是零碎時間可玩的遊戲.為了掌機而生的遊戲不少)
更何況Win的爛休眠,臨時要中斷遊戲都可能會出狀況~

跟iPad mini 6來比攜帶性。原神其實在ally上面玩就浪費了 (70GB佔的空間不小)
同樣都下載日語包的狀況下,同帳號下。
(PC: 70GB / ipad : 37GB / iphone : 20GB )

ally上面原神佔的體積大,而本身性能也沒辦法像筆電或桌機發揮的一樣好,
主要是那片螢幕也僅僅只有1080p 7吋...感覺玩原神的C/P不高就是了

ipad mini 6不僅畫面大,可攜帶佳,而且解析也比較好。原神佔的容量也少很多
(年度最佳遊戲平板 XD)

除非真的是搖桿黨,但ipad mini 6也可以接上XBOX搖桿就是了。或者更小的相容搖桿都可以。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至少ipad mini 6塞入我的小包是可以的,
ally原則上我就不會帶出門了.....

這可攜帶大小差距還頗明顯的。(上面圖片含皮套的大小尺寸對照供參)
而且ipad mini 6玩遊戲電量也充足不少。
(ipad mini 6 原神半小時耗電8%...約莫可以玩5-6個小時)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由前面的可知,ipad mini 6是可以在我小包帶出門的,但Ally沒辦法。
那就更別談手機了。

所以在行動隨時可以遊玩的原則下,Ally的競爭對手太多太多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與Steam deck相比的分析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我沒有Steam,所以直接抓網路上的影片來看。

這個影片有跟Steam比較可以看看,感覺大小台差異不大


他的ALLY好像拿到問題機
多數評測上在低功耗上Steam還是性能表現比較良好的,ALLY就別跑低功耗了。

直接高功耗高性能吧,也就是說買ally還是別期待耗電量表現了。
如果是玩小品遊戲,那Steam就夠用了

而且,嗯,
來說明一下目前3A大作的問題。

著色器卡頓問題是目前3A大作的通病
[閒聊] 今年上半年PC大作怎麼了

當然ally也逃不過。

但Steam Deck有針對著色器特別優化,
就不太會遇到這類問題。

如果不是特別需要硬體效能的3A大作,
Steam Deck其實穩定順暢度都會好過win掌機。

Steam Deck反而會很少遇到遊戲內卡頓的問題。

換句話說,沒有特別需求的話,
有Steam Deck的用戶其實是沒太多剛需再買一台ally的。

引用PTT討論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加上現在Steam價錢非常的甜,價差跟ALLY也頗大,如果要等ALLY二代改版缺點的,
我認為買Steam過渡這段期間也是非常值得的。
(到7/13為止的特價)

另外可以參考51樓(連結)有購買的版友分析差異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與電競筆電相比的分析


這邊就先來看看跟電競筆電攜帶性的比較。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我覺得Ally接上螢幕才能跟電競筆電相提並論,
但攜帶性就輸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而且不管是螢幕等級還是顯卡等級,都是電競筆電比較高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我特別嘗試在定點桌子插電用Ally掌機模式玩3A,
但其實後來我還是覺得電競筆電大螢幕玩起來比較爽快。

而且筆電也一樣很方便,拿出來打開螢幕開機就可以開玩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因為Ally不小台,對於我自己而言,
我帶一台Ally需要的收納包包其實跟帶一台筆電的包包是一樣大的。
那麼我就需要考量了,我帶著電競筆電還能夠辦公,兼顧休息時遊玩。
但帶一台Ally我就等同放棄文書等等作業了。
可是遊玩我都是手遊就可以打發掉時間了,Ally這種耗電量跟體積大小其實實際上還真的蠻少使用的。

接著,就是分析一下跟電競筆電的優勢比了。
首先來看一下顯卡的落點。
NoteBookCheck有測試數據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大約就是1650行動版的顯示效能。
對於小掌機夠用了,但跟目前的電競筆電還是不能比的。

加上價格上並沒有太多優勢。
以我的G14 3050ti 的14吋電競筆電來講,我購入價也才三萬六。

但Ally含SSD跟記憶卡還有保護皮套跟變壓器還有HUB以及保護貼等等,加一加早已經破三萬了。
更不要說想要當攜帶電腦用的,鍵盤滑鼠跟攜帶螢幕都要買,
這些價錢已經超越我的電競筆電售價了。

更不要說螢幕解析、顯卡跟CPU能力,還有更重要的散熱性,都跟電競筆電無法相比。
所以購買要考慮看看到底是需要一台散熱不好的小掌機,還是乾脆直上電競筆電。
電競筆電不僅上述優點外,架構也比較穩定,整體攜帶上也一定贏過帶一台Ally+鍵盤+滑鼠+攜帶螢幕的組合。

所以就算Ally已經是Win掌機中很優秀的存在,
可惜在時代變遷下,手遊也非當初的手遊了,加上前面有影片分析,最近的3A大作其實翻車的不少。
如果站在隨時娛樂跟考量到Ally的耗電量,Ally的競爭對手一下子就多了非常多了。
因為Ally的電量不足,所以插著充電器的使用狀況都是定點,
我覺得接上螢幕鍵盤的使用狀況比較多,除非躺到床上跟沙發玩才會變成掌機模式

但是躺在沙發上我可以玩XBOX,反正無線搖桿拿起來就可以開打了。
無線搖桿拿起來還比較輕鬆,Ally我都怕累到睡著就摔機了。
所以躺在沙發時我都不敢拿Ally,而是拿搖桿或者手機玩遊戲。

在定點我就是電競筆電。在沙發我就是XBOX或者手遊。
在床上就是手遊或者Switch......

因為Ally其實還蠻大台跟重的,加上耗電,隨時拖著一條線也頗累。
擺在沙發上或者床上還得考慮散熱不能把散熱孔蓋住。
也就是說擺在床上注定要立起來了。

這些都是入手後實際面臨到的選擇性問題,這是想買的人需要考量的點。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與XBOX/PS5相比的分析


Ally因為太耗電,所以常接變壓器變成常態。
但如果要接上變壓器的地點,就有多種選擇了,如電競筆電跟XBOX/PS5
電競筆電剛剛提過了,這邊說明一下XBOX/PS5

XBOX出了一台SS。
小巧可愛,我的攜帶式螢幕就是為了XBOX SS買來攜帶玩的,
之前真的帶著玩一陣子。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XBOX跟PS5不僅遊戲繁多,介面簡單,而且接續重啟的能力很強,也強過Win。
加上都可以用攜帶螢幕玩,在可以接電的場合,XBOX/PS5接上電視會是更好的選擇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其實XSS作為家用主機,好看方便實用也不占空間。
雖時躺在沙發上就可以遊玩,真的很滿意這台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我覺得就是電視有人要用時,那就可以拿Ally出來玩,
但這時候我不是玩電競筆電就是玩手遊,Ally此時又遇到競爭對手了。
加上XBOX的遊戲多數不能同步進度到Ally上,除了像地平線由微軟跨平台支援的佳作以外,
其他的跨平台同步進度或多或少都有問題。

除了微軟本家PC版本有提供的遊戲可以同步外,
其他的跨平台同步我都有遇到問題。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微軟在XBOX有提供的遊戲,很多都沒在PC版本提供。
所以勢必得要在Steam上面購買,
這樣子跨平台的存檔同步就出現了問題。

例如刺客教條: 大革命.
就算我裝了育碧的app也無法跨平台同步進度。

而XBOX SS已經擁有許久,說要放棄裡面的進度從另外一台主機再來重頭玩,
實在也沒那麼多時間,考量之下又拿出手遊了。 XDD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目前已知問題



首批貨如果沒品管嚴謹,那很容易就會出現機王。
因為在其他篇都討論過了,這邊就簡單帶過各大討論區的機王內容。

國外也有說明二個問題
第一個是搖桿死區。
第二個是音頻爆音。(我遇到了)

這些他們都反應給華碩了。

另外電池壽命短也在社團有被反應了,45分鐘的高性能遊戲時間。
當然可以降性能,但那就跟SD比起來拉不開太多優勢了。

而Armoury Crate SE仍不穩定,搭上Win系統變成一個大麻煩⋯⋯⋯
沒有SD的觸控板+Win本身太龐大,操作上也是一個問題。

我在試玩試用機時,甚至遊戲都還沒開啟出來,
就出現死當卡住情形,乾脆放棄試玩了。

除了死區跟爆音問題外,整理以下。

1、搖桿故障
有零星案例都是搖桿出狀況,因為此機搖桿並非霍爾搖桿,所以就算不是機王,
用久了也多少會有漂移的問題。

2、按鍵故障
少數機子是出現霍爾按鍵出狀況,都是建議送回皇家

3、突然斷電黑螢幕
這個沒什麼好談的,就是送回皇家

4、加購配件type-c充電器也有問題。(含HDMI那個)
這個配件有人發生過無法充電案例,如果有無法充電情形記得拿去別台試。
有人運氣很好就是壞這個配件,一樣是送回皇家。

其他問題多半是軟體問題,
如驅動相衝就是移除重裝,BIOS導致性能下降就是先回到上一版BIOS
win的問題很多也很繁瑣,使用者多半要有耐心。且要有一些電腦方面的排除BUG能力。

5、Win對MicroSD不友善,以及設計不良的過熱。
而MicroSD也不適合當SSD用,解決方法就是買終身保的MicroSD...
並且不要將MicroSD當SSD用,只要當冷儲存用即可。

6、新版BIOS效能不好,官方建議不要更新。
ROG掌機新固件性能不升反降!華碩官方:建議暫時不要更新
P.S.撰文後出了322韌體,但極限下跑分測試起來比起319更不好。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記憶卡問題


因為記憶卡問題比較大條,所以特別再單獨拿出來說明。

前面測溫測速有做簡單說明,
這邊會做詳細說明。

其實像行車記錄器也是曝曬高溫跟連續寫入,但其實幾個小時的車程下來,
多半是沒太大問題,故障率也是不多見。
就算是空拍機,飛在大太陽底下,幾百小時也沒壞過。

所以此次扣掉win系統本身讀寫機制問題外(因為我記憶卡被win搞掉好幾張過)
就即有可能是機內超高溫度引起。二者交叉影響。

我很早就是用SSD固態/emmc的筆電。但早期SSD成本貴,容量都很小。
所以我的筆電有32/64GB的這種小容量(surface pro 3我還在用)
後來換有128GB,後來換電腦到256GB (Acer 尚在用)
前五年的那台是512GB,直到最近換的1TB

當然長期這麼用固態的筆電容量自然不夠的。
外接硬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外接硬碟我十幾顆)

而有記憶卡卡槽的筆電就會長期置入記憶卡當擴充儲存。
(筆電廠也知道自己SSD容量不足問題,都會附上一個記憶卡卡槽)

我會清楚是因為最早我就是把記憶卡當SSD用。結果記憶卡損壞頻繁。
(甚至當時RAM太少,SSD太小,把記憶卡當Win暫存都有過)

後來逐漸使用就是發現記憶卡只能當冷儲存用,此時損壞率大為降低(根本不太會壞)

而且下載大檔案的時候,絕對不把記憶卡當作儲存媒介。
因為長時間寫入絕對會搞爆記憶卡。

所以要維持記憶卡壽命就是不要把記憶卡當SSD用,
最好維持冷儲存使用,尤其在Win作業系統底下更需如此。

另外一點就是溫度可能比想像還高,記憶卡所在位置的設計非常不良。
雙重影響下的引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圖片取自Rodriguez Pedro Facebook用戶)

額外補充音效爆音可能原因。
Reddit提到的是,旁邊音效控制晶片最高承受溫是70度
這裡有可能是爆音的原因。
我自己在跑測速軟體持續高溫時,喇叭就會出現爆音。
但當然也有可能是軟體問題。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所以是建議需要買可耐高溫的記憶卡。剛剛看我買的記憶卡可承受溫度為最高85度。
那就極有可能把遊戲放在記憶卡執行會超過這溫度。
但因為記憶卡可耐最高溫幾乎都是85度。

不過也要考慮持續使用記憶卡時,
控制晶片也可能會因此承受不住而掛點。
所以就我自己而言,是乾脆不用記憶卡。

最多最多我覺得記憶卡純粹當冷儲存即可。
而外國網友也抓出在Turbo Mode時,極容易搞壞記憶卡。(因為熱度)

總之國外已經確認在極速30瓦模式下,機內溫度約90-95度,
過熱狀態下加上Win的讀寫機制,會讓記憶卡升溫,直接掛點的可能性非常高。

建議手動提高風扇轉速,降低記憶卡損壞機率。
盡量維持機子溫度在75度以下比較妥當。

並且因為過熱會啟動電池保護機制,就算接電源都會暫停充電,
國外已經有人發現自己接變壓器也會電池耗盡了。
所以自己調整曲線避免過熱是必要的。

所以可以做的改變是:
1、記憶卡當冷儲存用,不要放遊戲,不要持續寫入跟讀檔。因為win系統本身也不合適把記憶卡當SSD用。
2、調整曲線,讓機內溫度不超過75度。
3、盡量別使用預設極速30瓦模式長時間遊玩。
4、直接放棄MicroSD,改2TB SSD吧。
5、記憶卡買終身保的。(高溫承受至少要有85度)
6、等下一代再買

基本上溫度都是換大容量SSD跟手調曲線解決。
因為這是一台放Win系統,
不太建議常駐第三方等軟體降溫,以免到時候帳號密碼跟信用卡資料外洩得不償失。


國外也有討論機子版本問題。R5的機子比起R4散熱會好一點,只好恭喜第一批白老鼠們了。
收到貨的可以看一下序號是R5還是R4。

另外,根據國外回報,華碩應該會採取軟體修正去降低問題發生,
在此之前,華碩不建議使用MicroSD (外國)
國外已經都有人MicroSD卡槽損壞送修了。
(0711補充:華碩官方已經承認SD卡槽損壞事情,目前我不建議繼續使用MicroSD卡)

他們也在猜測,硬體設計問題靠軟體解決,只能性能調降了。或者風扇加速。

P.S. 文章撰稿完後,BIOS 322版本推出果然加強風扇力道,記憶卡側的風扇出力特別大。
但跑分後在極速模式下一樣高達92度的溫度表現。

除了高溫影響,應該多少有軟體因素在,
目前我還是比較建議先不要長期把記憶卡放置在機內,以免壞卡或爆卡槽或者壞資料。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針對死區/爆音/記憶卡等問題,確認是有,目前原廠正在想辦法處理中。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而原廠也坦承記憶卡槽的問題,正在解決中,有問題請返修。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總開銷


我知道大家想像的美好用途都跟我現在用途差不多。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平常就拿起Ally在沙發在床上玩遊戲~
出門在外也可以玩遊戲

玩累了,要開始上網看影片跟辦公時,只要把主機往基座一擺,
HUB接上去,就可以馬上開始進行各種文書用途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看起來聽起來很美好。我也確實這麼做好一陣子了。
的確是蠻愜意的。

但是在此之前,可能很多人沒算過為此用途,付了多少金額。
下面一樣一樣慢慢算給各位看。
1、單買主機使用

主機 : 23999
攜帶包 : 1199 (不可能不帶包吧)
保護貼 : 890 (不可能不貼吧 )

這裡的開銷為 : 26088

2、主機擴充使用

除了上述開銷外
WD 2230 1TB (五年保固) : 2200 - 3000
SanDisk MicroSDXC UHS-1 512MB : 1400

這裡的開銷為 : 29688

如果是買WD 2230 2TB (五年保固) : 4500 - 5000

這裡的開銷為 : 30588

SSD散熱貼就不算了,小錢。

3、當小型行動電腦使用

ASUS 100W 3孔 GaN 充電器 : 1990
PD 100W 5A快充電線/傳輸線Type-C對Type-C(2公尺) : 399
AUKEY Essential 20000mAh (PB-Y37) 65W PD快充 行動電源 : 1580
innowatt THE DOCK S USB-C Hub (兼容Switch) : 790
Nugens 三折式藍牙觸控鍵盤 第二代 : 1080

以上面2TB SSD的價錢加上去
這裡的總開銷為 : 36427

如果藍芽鍵盤跟藍芽滑鼠分開買
微軟Microsoft 設計師精簡鍵盤 : 2000
微軟 精巧藍牙滑鼠 : 649

以上面2TB SSD的價錢加上去
這裡的總開銷為 : 37996

4、當家裡桌機使用

2K便攜式顯示器 : 3390

以上面微軟藍芽組的總價來加
這裡的總開銷為 : 41386

不要覺得這總價錢不可思議,別忘了上面所有東西我都有買。
也就是說我花掉的總價為 : 46066

因為記憶卡不敢用,所以原本的1TB SSD + 512GB MicroSD的組合就失敗了,
我多浪費一次錢買2TB SSD
總價至少超過四萬六,就是此篇開箱文所述東西的開銷。

遠遠超過我ROG G14 3050ti 的購買價三萬六。
四萬六足以買一台更好的電競筆電了

如果我不要買ROG G14 3050ti跟Ally,
那麼我就有八萬二的預算可以買筆電了。買一台ROG G14 4060都還有找不少。

當各位想買之前做更多運用之前,不妨先列表看看,需要再花多少錢。
然後想想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想衝動購買之前,可以先看看本篇,估算一下用途跟預算,然後再來決定。
如果購買後用途侷限或者可被取代性高,那麼先評估看看是否有閒錢去買。

寫到這裡想到,對喔,我還沒算到XBOX搖桿也是多買一支的。
這裡也沒計算微型投影機的價錢。

總之依自己的用途,先域先抓取需要購買的物品再來看看整體預算,
先算一算總是對的。

這絕對不是Ally的問題,相反的Ally的性價比做得很好,價格也很公道。
但這是所有Win掌機都會面臨到的問題。

就看看想買的人,在做美好想像的同時,是否有先算過整體預算了?
如果沒有,那不妨算一算。

7/11補充,而且最近這樣子接來當桌機文書使用,我的HUB已經壞掉一個。
這種方法對於HUB的承受程度也是很高的,最好挑可以耐高溫高壓的HUB
用的iw41s的USB HUB也是支援100W PD,照樣壞掉了。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旅行實用情形


反正都買了我就是把它發揮到最大用途 (誤)

所以我決定挑戰旅行攜帶出門,當然不可能帶外接螢幕了。

Ally + 底座 + 滑鼠 + HUB + 變壓器 + 鍵盤,塞進行李箱出門去 !!!!
塞這樣子會比塞一台筆電出門更省空間。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到了下塌飯店,接上Google TV本來打算用Win11的miracas投影到大電視去。
結果速度慢不打緊,畫質還稀爛。就取消投射這件事情。

我知道可以用HUB轉輸出HDMI,首先我沒帶HDMI這條線,原本飯店的長度接不上。
其次我是沒打算在大電視用來當筆電用的,這樣大家都看的到我在幹嘛。

如果要在大電視當遊戲機的話,就得再多帶XBOX無線搖桿。

純粹在小螢幕做筆電要做的事情,
但用沒多久就覺得螢幕太小太累人就把ally擺在旁邊,直接用google TV看影片了。

(我的眼睛阿)
(當筆電使用失敗)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睡覺本來想要玩個哈利波特再來睡覺,
結果拿在手上覺得好重,因為長途開車精神不太好,怕拿著摔機所以玩幾分鐘就擺著充電了。

然後他在充電的時候,
我拿起手機玩起原神玩了。

(睡前遊戲機失敗)

隔天一大早五點多起床看日出,等日出無聊時逛逛steam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旁邊衛生紙是用來擦螢幕的。郊外小蟲很多。
但因為日出很快就出現了,所以也玩沒多久。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結果最有用的是ROG支架阿,我竟然忘記帶手機支架,
然後想到有ROG支架阿,直接拿來架住手機縮時攝影。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哈囉,日出,拍完照收回行李箱就沒拿出來過了。

整趟旅行完成後的感想是,下次再也不帶Ally出門了。

當筆電螢幕小到根本不想用,配件要攜帶太多,漏帶任何一樣就無法順利使用。
當床頭遊戲機因為太累根本很怕摔機,而且太累也覺得這台太重了。
基本上都是收著沒在用。白白浪費空間塞一台出門。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簡易優缺點。



優點 :
1、性能優異
2、IPS螢幕表現優良,屬於七吋IPS螢幕優異的一台
3、聲音大聲且漂亮
4、奧創介面算是Win系統裡面比較優秀的了。
5、漂亮小巧的外觀,有RGB搖桿光圈
6、板機鍵反應不錯、操控感優
7、搖桿案件配置舒服
8、Win掌機算輕巧了。(雖然有更小台的他廠)
9、ROG二年保固且價格合理。

缺點 :
1、記憶卡槽位於很燙的地方。
2、搖桿非霍爾搖桿,以後可能會飄移
3、喇叭有時會有爆音(疑似音效晶片過熱)
4、奧創介面跟鍵盤定義鍵功能時好時壞。
5、沒有賣1TB/2TB版本。
6、目前出貨品管尚不是很穩,有可能買到零件有問題的機子。
7、尚有軟硬體問題待解決。
8、過熱會啟動電池保護,長期過熱就算接變壓器都有可能電量會耗盡。
9、從雲端下載的還原只有一個分區,如果有需求分割空間的,雲端還原完再分割即可。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 總結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依賴科技的進步,沒想到有朝一日可以在床上玩還願 (我是買斷正版的)
(床上要注意散熱孔要抬高)
這件事情還是讓人感到興奮的。

但開心過後,其實這是一台非必要性購買的Win掌機,
這是一台有預算且有其他我說的其他3C產品再來考慮購入的機子。

有Switch、有XBOX/PS5、有電競筆電、有桌機、有平板跟手機。
這些不管是在家或者在辦公室定點,都是有辦法取代Ally的產品。

至於攜帶性而言,因為Ally耗電而且體積不算小,
處於真正一堆配件出門不如帶一台電競筆電的狀況。
或者是真正要放進小包包裡面,又有Switch / ipad mini 6 / 手機等等取代。

在家,有電競筆電,有XBOX/PS5,有桌機,有手機平板跟Switch等等。
而Ally又因為散熱孔多,且不能遮蔽,在家遊玩就不能直接丟在床上平躺了。

加上Win系統的肥大,
所以購買前真的要很仔細思考入手後的用途。

我不得不說這是一台有缺點但仍算優秀的Win掌機,
可能定價初看會覺得很便宜,但如果算上我這篇給他用的配件後,
其實加一加都可以買上不錯的電競筆電了。

電競筆電實用性會遠遠高出Ally加上一堆配件方便不少。
帶出門的方便性也是。穩固性會更高。

Ally優秀,但可取代的產品太多,這不是一款必需入手的產品。
而第一代也有不少軟硬體BUG需處理。購買前可思量清楚,是不是真有閒錢預算來買。

如果沒有閒錢,那我覺得一台電競筆電的功用會遠高於Ally就是了。
甚至拿這筆錢下次換好一點的手機,一隻好手機會讓你隨時享受高畫質的享樂。
同時生活上手機也是最好的幫手。

[小評] ROG ALLY 可攜式win掌機之優缺綜合分析
或者,真的很需要在床上玩3A大作玩到睡著,就買吧。
或者喜歡在床上玩DOS遊戲等等。

反正這台都是要找到一個適合的理由再來買。
但絕對要考慮清楚就是了。

我的話純粹就是為了地平線4可以隨時跑,
有閒錢,找到理由,就可以入手了。

為了寫這篇原神都還沒玩,
我要拿起手機玩原神玩到睡著了。(原神啊原神)

各位晚安。希望這篇可以讓你們考慮是否購買時一個好參考。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箱] Pokemon Go Plus 抓寶配件心得

相信很多人都拿著iPhone抓寶吧
其實頗耗電跟頗傷電池的,一般而言走路孵蛋也是手機不能關螢幕
省電模式其實也是開著螢幕的,手機也會發燙
遇到補給站還是得滑螢幕補給

在Apple Watch支援前,就有這個簡單的藍芽配件
Pokemon Go Plus
以下個人寫文方便簡稱"抓寶器"

首先盒子並不大,小小的
剛拿到手還真的有點嚇一跳

P.S.搭配手機為iPhone6s Plus,使用不能用省電模式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覺得我對新P品質還是非常不滿意。
真的很想賣掉等品質好一點在買一台,但是虧太大了。

所以只好隱忍著,等他壞掉再說吧。

不過有人說我這個Mobile01分享文在危言聳聽..
我聽了是覺得有點兒氣餒.畢竟我只是分享我機子的狀況罷了

因為螢幕不平很難拍攝,螢幕上的凸點到現在依舊拍不起來而作罷。

首先我用的保護貼非常不錯,我一直以來都用他們的品牌.
有的版友也已經知道我用哪一家的了。
但為了避免廣告嫌疑所以我也不在重複提。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新型主機一出,每個人都期待已久,加上台灣這次領先偷跑,也算是很猛了。
不過因為之前透漏太多小道消息了,所以新型PSP的外觀差異大家已經都很熟悉了。
PSP SLIM輕化型新型主機比較 & 詳細評測
但是拿到真正主機,說真的也是又喜又悲。
看下去就知道了。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來有了GBA SP.卡夾挺多的,但最喜歡玩得還是壞利歐系列
尤其是轉轉壞利歐,我回家的時候我媽還跟我搶著玩..
於是看到GBM出來的時候,就想敗入了.
GBA SP拿回家給我媽玩..哈哈哈哈哈...一舉兩得...
又多買了一塊轉轉 
有人說GBM插耳機會有雜音,於是我就用我的耳機來試驗.
不過我不知道這是第幾批貨耶.用我的耳機來試倒是沒感到有雜音

GBM黑色機入手
這是我拿來試驗的耳機..應該有雜音會很清楚才對..
順便跟我的隨身聽比較大小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