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計算攝影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改進的攝影風格跟HEIF檔案



= 改進的計算攝影管線。=
先來介紹一下攝影管線,因為改善了影像讀取速度,所以拍攝時可以更及時地獲取48MP的照片。
每張背景都不斷地在刷新,一共有15個RAW圖層不斷地在背景刷新。
這只是其中一個鏡組就是15個RAW圖層不斷背景刷新,但iPhone 16 pro有三個鏡組,
為了達到變焦順暢跟白平衡統一,所以在拍攝時是三個鏡組同時動作。

所以背景總共隨時都有45個圖層在做刷新。
這是一個很龐大的計算量,從一打開相機開始。
所以打開相機會發燙會耗電,這就是因為有45個RAW層級的圖層不斷在背景進行演算。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結論。



以前的盲拍都是攝影,其實手機也是攝影。而且手機的攝影是更有便利性的。

例如突然看到3/24在逛街時突然看到月亮很亮,突然想手持拍一下。以iPhone 15 pro拍攝月亮。
不過因為手機最多只有三倍光學(感光元件1/3.4”,超小)

直接路上看到後「手持」「數位變焦」拍攝月亮。
雖然這是手機的方便性,但也可以看看手機的穩定性。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關於拍照儀式感以及復古感這件事。



前面說了很多技術層面的計算攝影,現在來聊聊攝影人很喜歡談論的拍照儀式感跟復古感。

理光要更新GR3系列,追求的就是復古感。

先看理光GR3新機高光擴散濾鏡的示範照片,很多人覺得有復古氛圍。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iPhone內建的簡易後製



手機另外一個方便性是可以對高動態ProRAW檔做觀看跟編輯。
由前面我們可以知道前期跟後製是不同的,這邊就來談到手機內建的後製功能。

因為iPhone內建的後製選項也是蠻多的。而且可以進行HDR檢視跟後製跟輸出。
因為手機拍攝原本就動態範圍很足夠,如果覺得色調太標準過於單調,
內建的後製都可以簡單實現。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關於計算攝影部分技術說明



這裡舉例的處理器是最新的,
或許各位手上有舊機,那麼處理器能力就沒那麼好,如安卓舊機可能還會拍完後等轉圈圈。

但是因為目前處理器已經慢慢到位(還沒完全到位)
新的機器不管是Live View的準確度,還是拍攝後無需等待就可以看照片等,
都會更加的優秀。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果凍效應在手機上是如何 ?



有人好奇果凍效應會不會在手機上產生大影響,其實影響是有,但非常不易被注意到。

先來看看手機果凍效應的表現如何。

我找到一篇對於iPhone 15 pro在實驗室測試文章 但是這篇不是針對拍照,而是針對錄影。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引用我2021年舊文章的比較內容



這裡是引用我三年前的文章 (iphone 12年代)
其實就算100%檢測,手機那個超級小的感光元件,也不見得會輸
因為近期我已經懶得去比較這些了。

所以我引用三年前的比較文...來看看過往的機種對照。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極限環境下的單眼表現如何 ?



接續上面的分享。

其實.....當有人說手機拍攝的人像頭髮沒細節了,但其實同張照片下。
X-S20的也丟光頭髮細節了....(而且焦段跟像素以及片幅跟光圈還比較吃香) (iPhone夜景只能拍1200萬像素)
但X-S20我拉亮了頭髮一樣沒細節......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日常記錄生活實拍分析。


2024.03.30 新增內文

很多人po幾張修圖照片覺得單眼拍的就很好,但有沒有想過當下手機可能可以拍得更好。
其實我這篇已經都實際1:1去跟單眼RAW檔做畫質對比了

那麼這裡我就不再繼續做畫質對比,
以記錄風景為主,看哪種拍攝可以更好的記錄當下風景。


1、以實際出遊經驗去做實拍分析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富士 X-S20跟iPhone 15 pro的直出 1:1 比較



有人說RAW檔可能太大了怎麼可能這麼拍...
那就來拍直出檔案看細節。

因為富士拍攝RAW檔同時也會產生Jpeg,就拿這組來比...
軟體模擬沒開...採用STD,避免色階因為軟體模擬斷軌
一樣左邊富士,右邊iPhone 15 pro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ProRAW格式簡單介紹。



可能很多人對ProRAW還是迷迷糊糊的,但我覺得ProRAW是個蠻先進的一個RAW檔。

ProRAW是結合標準RAW 格式的資訊與iPhone 的影像處理。
蘋果資料提供為ProRAW一張照片約為75MB左右。但我自己實拍已經到了快要一百MB了(9X MB)

ProRAW不是感光元件最原始訊號,而是複雜的RAW管線的未壓縮原始資訊。
(iphone本機可以在豪秒內處理這些RAW資訊)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總結AI在拍照前期跟成像後製上的不同目的。

其實AI還有分很多不同模型種類,這邊先避開生成式這種創意AI先不談。

有蠻多人誤解在拍照前期的AI是等同於後製的AI,但這二種大不相同。
但其實前期的AI是負責加快速度去取得光學的細節。
而後製的AI是以創作輔助為主。

那麼這邊來稍微聊一點觀念。

因為手機廠的感光元件小跟用塑膠鏡片,他們很清楚自己的硬體劣勢。
除了鑽研並參與研發最新硬體技術。競爭硬體實力。
(如光達跟IBIS都塞進手機裡面)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為什麼評測以直出為主而不後製 (AI後製)



所以在聊直出比較之前,我們先來聊目前的後製。

攝影版很多人喜歡用後製去評比一台相機,但評論相機我依舊是強調以直出為主。
本身不喜歡討論後製,雖然我怎麼後製都會了,但我不喜歡去談的原因還是說一下吧,
用實例來說明比較清楚,為什麼評測文要用直出比較為主。

現在好像很多人喜歡用PS的AI後製功能,強調電腦要有多好,後製有多強。
還有來源相片要有多好。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簡易計算攝影之概念。



這裡先來談談手機在攝影上面的一些計算攝影概念,後面計算攝影會說明的比較深入。

計算攝影是科學家跟影像專家去用傳統光學方式去取得更多細節,
但因為手機的運算數度很快,
各種光學取得的細節可以藉由AI分析去結合成一張高動態更高細節的照片。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富士X-S20 RAW vs iPhone 15 pro ProRAW 比較。


首先,因為手機一年一年進步,所以一開頭先來看看目前手機的進步幅度了。
隨後再來慢慢說明其他的相關計算攝影等觀念。

此篇文章等了一年換iPhone 15 pro可以更新內容了,等iPhone 16 pro上市後再來更新內容。
同時排隊排好久,總算在去年也買到富士 X-S20 (去年缺貨缺很兇)

因為有帶富士的機會不太多...(通常我都帶GR3),
也只是偶然想到才會拍個RAW檔,所以這些RAW都只是臨時拍攝的。
也剛好連假有空,也有軟體可以把庫存很久的RAW檔拿來看看去做對照。

富士X-S20 + XF 16mm F2.8 (等效24mm) RAW檔
vs iPhone 15 pro ProRAW (主鏡頭等效24mm) 比較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iPhone感光元件大小及防手震範圍 (對比APS-C)。


因為本篇會拿iPhone對比APS-C單眼,所以我們必須先知道感光元件大小的差距。
以及iPhone IBIS究竟幫助了多少。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前言。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簡易說明 - (2)
@iPhone 13 pro 77mm

因為我是iPhone 使用者,所以這裡的計算攝影是以iPhone為主的說明跟比較。
會跟單眼相機去做比較。相信iPhone使用者可以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手機能耐。

以下文章所指的手機就是指iPhone,但會輔以Pixel的計算攝影下去輔助說明。
所有範例照片都是iPhone所拍攝。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本文概要濃縮。


如果懶得看原文的,這篇概要濃縮看一看就可以了。

目前計算攝影所逼近的畫質已經可以在良好狀況下逼近手持APS-C單眼表現。
請注意這是逼近,而且被限定狀況為"手持"

計算攝影算是在小感光元件下的最好解決方案。
可以用自動化的各種曝光操作去實現超越感光元件極限單張所能記錄細節。

手機在小體積上盡其可以能的塞入各種技術。
例如IBIS、例如光達等等。

很多人不清楚為什麼蘋果極力地要塞入IBIS...
其實這是在幫自家的潛望式鏡頭組鋪路。加以縮小體積又有防手震。

文章標籤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