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film X-T50 上市前建議分析比較|全功能APS-C片幅輕便相機
此篇是X-T50上市前的分析的舊文章,請斟酌觀看
Fujifilm X-T50 - 前言 |
可以先看這段BliBli X-T50影片,就會知道會熱銷的賣點在哪.
富士X-T50首发!东京的日系旅拍体验 (下面連結)
按這裡檢視網頁
這裡是彙整我自己的想法跟心得,純粹彙整自己心得而已。
在加價配貨全額排隊購買X100VI的等待時間極其無聊,
寫了一篇有關富士精品化的文章.
在該篇X100VI已經寫了相當多的內容,關於富士精品化的走向。
香奈兒最新代言影片內的時尚奢侈品配件 - 富士X100系列精品分析
入手X100VI後寫了評測文,也可以參考看看
X-T50我也入手了,所以也可以直接看我入手後的心得。
FujiFilm X100VI 銀機開箱 暨 使用五個月後心得。
Fujifilm 富士 X100VI 銀色 跟 X100VI 黑色 實機對照
FUJIFILM X100VI 詳細評測心得 - 富士直出即美照。(黑機)
其實往後的富士這種類型的消費市場中高階相機都不太容易跌價的原因.
而為什麼X-T50如此強調軟片模擬,因為這是建立品牌價值的必需刻板印象。
讓大家談到軟片模擬,優先想到富士。
其實富士轉變的態度還蠻明顯的。
我覺得富士在嘗試這麼做精品銷售提升品牌力。
而且我認為也蠻成功的。
現在談到富士,很多人都會直接拿徠卡來比較了。
但目前看來年輕人還是比較喜歡顏值高更好入手的富士,連香奈兒都拿著富士當宣傳照了。
富士可以無腦出片,
不會「買前生產力、買後RAW地獄」
富士不會讓拍照變成:「拍照一時爽、後製火葬場。」
富士路線還蠻明顯的,本身也有不錯的優勢在,剛好都對準了消費市場。
我不覺得不好,只是未來熱門中高階機就變得不太好買了。
市場分析看透後,才會清楚要怎麼追跟追不追得起。
這才是對消費者很有幫助的分析。
消費者才會知道為什麼會搶不到跟為什麼要加價購買。
而不是做出錯誤判斷錯過購買時機。
部分網友的錯誤分析,其實對於消費者購買判斷上極為不利,
不僅買不到好相機,也無法在正確的時機購買。
因為被錯誤分析誤導方向。
是有意無意的我不清楚,但也有可能不想讓其他人知道他是用什麼方法搶到貨的。
幸好我也問出一個大概狀況了。知道行銷是怎麼玩的。
看一些鐵粉或酸民的胡說八道,是無助於消費者的。
富士被黑粉一直攻擊個沒完沒了。
這樣消費者永遠都不知道要怎麼入門富士。
給這些黑粉跟酸民說幾句話好了:
「我的一二篇文章不會影響國內外市場走向,
更不會影響富士的營銷方針。
但我的分析可以幫助到消費者在正確時機選擇正確機子。這就夠了。」
有人說不如買X-T5了。
但基本上這種體積差距就不是可以相提並論的了
Fujifilm X-T50 - 規格及需求上的個人看法 |
前面廢話補充完了,接下來進入正題了。
X-T50規格上我文末會引用網路的圖做說明。
這裡是我簡單介紹。
基礎規格:
訂價上台幣可能落在單機身四萬四千八。
X-T雙位數系統首次搭載IBIS,機身防手震。
約可達七級防手震補償效果。
並且顧及到機身重量跟體積,
依舊維持輕量跟小巧。(對比圖片可看文末)
而且相比於X-T5,更是內建了閃光燈,
可以更輕巧的隨時使用閃燈創作。
4020萬像素感光元件,內建數位變焦功能。
因應四千萬像素,可以開啟柔膚功能。
第五代影像晶片,富士最佳的對焦系統跟AI問題對焦都會提供。
因為同晶片同感光元件,所以畫質可以參考X-T5的各家評測即可。
二方向翻轉觸控螢幕,約162萬像素解析度。
觀景窗為236萬像素OLED。
對焦點數量跟X-T5一致。
在創新上提供了軟片模擬轉盤,可以直覺的切換20種軟片模擬。
圓潤的機身帶點時尚感同時兼具復古。
新提供的RA軟片模擬會在8月幫五代晶片機型更新進去。
NP-W126S電池,需要多購買幾顆出門備用。
購買建議:
直出需求,拍好照片馬上可上傳社群分享。
軟片模擬高速直覺切換。
機身防手震可以搭配更多定焦鏡頭使用。
且因為機身小巧緊湊,重量不重,更適合隨時帶出門使用。
外型上維持著討喜的時尚復古造型,輕巧也不會有太多負擔。
喜歡當配件的也可以參考。
AUTO上已經是十分討喜而且不用更改太多設定。
直出上沒問題,用戶只要會操作軟片模擬轉盤即可創作。
可換鏡頭設計可以在往後搭配不同鏡頭使用。
無法翻轉自拍螢幕,需要自拍者可能要搭配app操作使用,略顯不便。
不過攝影只要讓人願意帶出門的相機,不用複雜的後製就能有好相片。
不拍照還能當穿搭配件。
X-T50絕對是一台通吃各使用族群的好相機。
未來猜想:
富士會不會出六代影像晶片不清楚。
但這次很罕見的下放新的軟片模擬RA給五代晶片相機。
代表這五代晶片的壽命還很長。
尤其富士最熱賣的無反系列X-E尚未更新。
產品線上明年出X-E5推上五代晶片的機率十分高。
因應X100系列熱賣,明年中片幅DC的可能性變高。
並且富士極有可能將傳統底片相機的機身數位化的可能變高。
不管是X-E5,
還是中片幅DC,
或者是復古底片相機數位化。
都是會造成富士繼續熱賣的賣點。
而富士產能有限,我想缺貨的無限循環,應該會持續下去。
端看消費市場能接受的價位點在哪,
富士正不斷的探消費市場的上限。
但因為徠卡幾十萬的相機市場經營成功,可能會帶給富士勇氣。
想當富家子弟,建議越早入手越好。
等一等都等到缺貨跟漲價罷了。 (2025年備注:結果X-M5馬上應證這點)
Fujifilm X-T50 - 富士年度財報問與答內容 |
富士確定會走精品路線。
提高品牌附加價值,並且持續穩住機子行情。
(2023年4月~2024年3月)
年度財報中提出富士未來的路線。
富士フイルム「これまでの富⼠フイルムのカメラの売り⽅を根本的に変えていく事を目指す」
將會跟徠卡一樣維持高品質製品。
提高品牌價值,讓客戶買到的富士相機不因為時間而掉價。
不過,富士,您的X100VI的增值其實已經超越徠卡價值了。
不需要拿徠卡來譬喻了。
====
以下為該篇訪談全文譯文,歡迎自由引用。
====
富士膠片已經發表了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的年度財務結算。在包含問答的會議記錄文件中,對於影像業務,他們提到了徠卡並做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評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在問答環節中,他們在談到品牌價值創造時提到了“徠卡”,
並做出了以下評論:
「關鍵點是建立多少品牌價值,以及如何維持品牌價值是最重要的。
因此,如果生產過多,導致降低價格等,那就相當可惜且不划算的。
富士軟片長期以來努力追求的,現在終於開始實現了。
其中一個例子是製造具有特色的相機,例如GFX系列,它配備了全球最大的CMOS,獲得了專業攝影師和進階愛好者的極大信任,雖然價格不菲,但仍有顧客在耐心的等候訂單,相關的鏡頭銷售的也很不錯。
如何建立品牌價值,以及如何專注於不降低客戶所購買產品的價值,同時帶動整個影像業務發展,包括即可拍相機,這是我們的目標。
舉例來說,我在公司內部常說的是,德國知名品牌徠卡,即使是舊相機,也能保持相當高的價值,這是我們的目標。
改變富士軟片過去的相機銷售方式,這是我們在無反相機領域所追求的。
從中期經營計劃“VISION2030”中也可以看出,提升品牌力(價值),建立像“徠卡“那樣不降價就能增加附加價值的相機業務是我們的方向。
"我們將徹底改變富士軟片以往的相機銷售方式,這是我們在無反相機領域所追求的。"」
這樣子的表達,是否意味著將追求像徠卡那樣的高階相機品牌地位,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Fujifilm X-T50 - 富士年度財報問與答的說法解析 |
由富士對於願景的問與答內容可以得知富士未來走向如同X100VI所分析差不多。
這一段空泛的談話,內容是可以有更深解讀的。
富士如靠著對焦不如對手、感光元件不強,RAW檔不行,全片幅微型化相機缺乏等不如對手的特性
去取得品牌價值進而導致不易跌價。
其實就是已經要走向精品化了。
C/P不高,X100VI產地從日本製變成中國製,如何面對徠卡德國製品質而去取得更高的品牌力 ?
訪答內容表面看來很空泛畫大餅,但實則為往精品化邁進。
來分析一下富士未來對於產品的問與答,基本上已經確定精品化的品牌走向。
這邊來分析比較重要的字句代表的涵義。
富士フイルム「これまでの富⼠フイルムのカメラの売り⽅を根本的に変えていく事を目指す」
=========================原文=========================
關鍵點是建立多少品牌價值,以及如何維持品牌價值是最重要的。
因此,如果生產過多,導致降低價格等,那就相當可惜且不划算的。
富士軟片長期以來努力追求的,現在終於開始實現了。
=====================================================
在奢持品市場裡面,品牌價值是最為重要的,
以精品市場而言,2023年最有品牌價值的順位LVMH為第一位,愛馬仕則為第二名,香奈兒為第三名。
在精品消費者其品牌知覺價值與口碑推薦行為之探討提到:
"品牌知覺價值(炫耀價值、獨特價值、擴延自我價值、享樂價值)"
"品牌知覺價值對口碑推薦行為的影響,除享樂價值未達顯著水準以外,其餘之炫耀
價值、獨特價值、和擴延自我價值等,均達顯著水準,表示炫耀價值、獨特價值、
和擴延自我價值對口碑推薦行為均呈正向影響,此研究結果與許多學者(例如
Mason,1981;Belk,1988;Spangenberg ,Voss & Crowley ,1997; O’Class & Frost,2002)
研究結果大多相似"
此時富士開始注重品牌力量,那麼就要著重品牌知覺價值,炫耀價值、獨特價值、擴延自我價值。
這個時候就不該讓品牌生產過多導致價格價跌,如果產品氾濫,那麼炫耀、獨特、擴延自我特性就會消失。
第一步,就是要製造稀缺性,讓價格不至於下跌。
=========================原文=========================
其中一個例子是製造具有特色的相機,例如GFX系列,它配備了全球最大的CMOS,獲得了專業攝影師和進階愛好者的極大信任,雖然價格不菲,但仍有顧客在耐心的等候訂單,相關的鏡頭銷售的也很不錯。
=====================================================
製造具有讓人可以馬上聯想起品牌印象的產品,會是一個品牌力的必需做的事情。
必需做到業界最好,獨家的刻板印象。
提到行李箱、老花帆布、棋盤格,各位想到LV。
提到柏金、凱莉,馬具,各位想到愛馬仕。
提到珍珠、山茶花、雙C標誌,各位想到香奈兒。
提到復古、軟片模擬、中片幅相機,各位想到了富士。
而這也是精品必需先建立的一個產品特色之刻板印象。
富士此時所想的就是建立可以馬上讓消費者聯想起來的特色。
中片幅也可以展現技術力,算是一舉二得的產線。
例如軟片模擬
富士特別打造了軟片模擬的網站
film-simulation
富士要把軟片模擬當作品牌價值的刻板印象。
讓大家談到軟片模擬就想到富士。
而X-T50更是在旋鈕上印上軟片模擬的符號方便快速切換,
這都是打造品牌力所做的,建立使消費者可以聯想的刻板印象
=========================原文=========================
如何建立品牌價值,以及如何專注於不降低客戶所購買產品的價值,同時帶動整個影像業務發展,包括即可拍相機,這是我們的目標。
舉例來說,我在公司內部常說的是,德國知名品牌徠卡,即使是舊相機,也能保持相當高的價值,這是我們的目標。
改變富士軟片過去的相機銷售方式,這是我們在無反相機領域所追求的。
從中期經營計劃“VISION2030”中也可以看出,提升品牌力(價值),建立像“徠卡“那樣不降價就能增加附加價值的相機業務是我們的方向。
"我們將徹底改變富士軟片以往的相機銷售方式,這是我們在無反相機領域所追求的。"
======================================================
LVMH的銷售秘訣:創造市場想像
一文中寫道
"銷售商品前,你要先「創造」有那個市場的想像"
"設計必須要有文化及工藝來完整。"
"奢侈品牌銷售的不只是一個商品、不只是物本身,而是希望勾引消費者買投射的夢想,那個象徵性、體驗性的價值"
攝影已經不是遙不可及的年代,每個人手機都可以拍好照片的年代。
如何勾起消費者買夢想,體驗價值 ? 這樣子才能在手機氾濫的年代不降價保持價值,
建立品牌力讓價格不至於下跌,
那麼前面提到的就是品牌知覺價值就必須有所提升,去創造市場的想像。
為了鞏固一個品牌,那麼接下來所做的將是一連串的產品行銷才能維持品牌力不至於下跌價格。
不管是旁軸還是即可拍都是有文化歷史背景支撐的。目前富士暢銷的機器都有其文化歷史背景去完整。
所以為了創建品牌力不至於讓產品降低價值,言外之意就是不能像以往相機銷售方式去銷售,
而是要以創造市場的想像去創造市場來勾引消費者買一個夢想跟體驗性象徵性價值。
所以按照以往的相機銷售方式並無法達到品牌價值上升,這就是精品化的過程,
而LVMH也經歷過此過程來拉抬品牌價值。
內文也提到富士將會控制生產量。
在【藝術CSR】消費世代與品牌的轉向:時尚奢侈品產業邁向品牌永續的5項原則寫到
"2016年知名時尚奢侈品品牌為維持商品稀缺性與獨特性,燒毀了5年來的產品庫存"
在深度時尚|為什麼世界越窮,愛馬仕業績越好?第一招:把柏金包「藏起來」提到 :
"堅持頂級工藝,並保持稀缺性"
"不輕易追逐潮流"
所以稀缺性跟獨特性,反而會拉抬一個品牌價值。進而創造品牌知覺價值。
所謂提升品牌價值讓產品不降價,讓客戶手上的產品依靠品牌力維持住產品價值。
品牌力光靠富士本身的技術是無法完美實現的,我們知道很多相機品牌的技術都遠超富士,
甚至X100VI連產地都無法維持日本製造,這倒是讓人感到很困惑,
要說服消費者花大錢買中國製造且有缺陷之商品並要維持其價值,這換做別的品牌都很難做到。
所以富士唯一能走的就是以精品模式去製造稀缺性跟獨特性,去提升自家的品牌知覺價值。
如此一來,品牌力提升後,產地什麼的都是其次了。
而這就是精品的經營模式了。
其實具體怎麼操作精品化的過程,這是有一套商業操作的.
富士也有這個本可以玩,這些可以成就成精品的大廠,都是很有歷史的廠商
如愛馬仕就是做馬具, LV就是做箱包....
這二家也不忘本,一家皮革出色,一家帆布出色,都是很老的資產.
而富士就是用富士軟片當作基礎,也當作作為精品的地基.
所以今年富士架設了一個網站,專門來談軟片色調這件事.
而新機X-T50也正式的把軟片色調刻印在旋鈕上.
都在在地表示富士對於把品牌精品化的決心有多大了.
其實我在X100VI那篇文章談論的更深入也更多,有興趣也可以看看.
富士本身在化妝品業很賺錢,而相機產線上是即可拍產業賺錢(即可拍也是一個老資產)
現在手機已經可以做出非常不錯的紀錄,畫質也是.
但差異化太少,只是比誰動態範圍跟畫質誰更好,但卻少了一份情感.
恰巧,富士補足了手機用戶的這份情感....不管是復古外型還是軟片模擬都是.
而這正好是一個精品必須建立的品牌形象.
當然要吸引手機用戶來使用,體積輕巧造型時尚可搭配服裝是必需的...
也就是不拍照就是時尚配件,要拍照的時候又可以拍出跟手機不同的差異化復古情感.
對比其他廠牌外型大多無法當時尚配件,而拍照風格又無法提供復古情懷得要張張修圖而言.
富士的確對比起來是很有成為“精品”的本在.
只要品牌被消費者定位在精品定位上,基本上產品就不容易跌價.
甚至可以以稀缺去控制商品增值.
所以只玩相機但不買精品的用戶,就會很難理解現在的社群上富士炒作現象.
那只是因為很多人對於精品,奢持品,很不熟悉商業操作手法罷了.
但如今看來,跟精品徠卡比較,
富士反而更有精品的支撐性在,光論直出色調就贏過徠卡不知道幾條街了。
富士光論直出色調,比徠卡更有精品的底氣跟資格
心得 : 要直出直接分享照片,還是選富士吧。
X100VI跟Leica M10的比較。這是光論直出色調。
下面是這個影片留言的谷哥翻譯
富士直出色調可以直接分享已經是公認的了
但徠卡色調完全不能直出,難怪買徠卡的後製一堆,徠卡整個討論區都在後製才發照片。
買徠卡後,發照片都要經過Adobe LR/PS的魔力改善才能發照片
下面都是直出的比較
Fujifilm X-T50 - 與X100VI相比 |
可以先看這個國外影片
NEW Fujifilm X-T50! BETTER travel camera than the X100VI?
不過隨便猜都可以知道X-T50比X100VI好,光是一個自動檔自動AI選物就不知道方便多少了。
更不要談富士給人的刻板印象軟片模擬的特色更加突出了。
雖然富士的對焦都是不如其他廠牌,但X100VI閹割的比較多。
當X-100VI在拍攝人像時突然看到貓想要拍,得要去複雜切換貓AI對焦。
然後拍完貓咪幾張後又回來拍人的時候,還得去把貓對焦關閉,再把人眼對焦給開回來。
富士的AI對焦一直都是半套,需要自己切來切去。一次只能選一樣。
但至少有個全AUTO檔可以馬上切換。
問題是X100VI省略了全AUTO檔位,只能夠頻繁切換。
X-T50有一鍵AUTO可以馬上切換過去,拍人拍貓都沒問題。
對焦上一如既往地有點拉垮.....(相比其他品牌相機)
不過五代對焦都有類似的問題就是了。
但對比富士自家過去機種,五代對焦勉強算是可用了。
剩下的優勢影片都提到了。
雖然X-S20優勢更多,如電量跟翻轉螢幕還有錄影轉盤。
以及更好握持。
但顏值輸了在富士就等於全輸。
Fujifilm X-T50 - 與X-S20相比心得 |
目前國外評測也是對X-T50軟片模擬轉盤讚不絕口。
本來以為沒用,實際使用非常好用。
但軟片模擬轉盤不能取代C1-C4。這個富士用戶應該都猜得到。
那些配方參數同樣會一併套用到每個軟片模擬上面。(每個軟片模擬都會套用同一組參數)
跟X-S20相比。
我自己是X-S20用戶。
PASM轉盤用起來很爽,因為光圈快門就算有實體轉盤又如何,
通常都是用光圈優先模式,甚至懶一點就用P,光圈優先模式鏡頭就有光圈可以設定了。
EV值在X-S20上面也有單獨轉盤,軟片模擬轉盤也是獨立的,
根本沒差那個快門轉盤,那個快門轉盤占空間沒有用反而不如PASM實用。
而且轉盤上面還有C1-C4四組調控可以快速地轉換軟片配方,非常方便。
另外X-S20我目前還沒買第二顆電池,因為出門一天一顆電池根本拍不完。
至於很多人覺得難看的握把其實超好握的,用過的都說很簡單的就抓起來拍照非常方便。
X-S20那個很實用的翻轉自拍螢幕,總會用到翻轉自拍的。借給別人也會去用。
而且富士最重視的就是社群上分享的配方,X-T50的快門轉盤正常會比較少用到。
不如PASM+C1-C4+VLOG轉盤方便。直接設定五組配方都是快速切換。
出去玩我都是這樣子迅速切換不同配方的。
說真的那種復古的快門轉盤是好看,但沒PASM實用。
不過X-S20沒有顏值。
縱使有翻轉自拍螢幕跟模式轉盤以及很深的握把跟更多電量的優點。
但沒有顏值等於沒有太多市場。
這點富士也很清楚。
如果不想追高,X-S20就是目前富士C/P最高的機種了...
Fujifilm X-T50 - 選購建議參考 |
這裡是自己提供的選購建議參考補充.
這邊我會以大方向做建議,也就是細節規格各位應該要清楚了.
不談富士頂級旗艦機種,談的都是花個一二個月薪水就應該買得起的機種 (如果買得到的話)
1、X-T5
最好買的系列,連拍速度比較快.
新品價跟二手價也有更多折扣。
體積相對而言比較大跟重,所以是針對有雙卡跟防水需求的用戶選購.
一台相機比需要有動力帶出門才有用.
這台相對其他幾台,是更沒動力帶出門的一台厚重相機。
這也是這邊說明這幾台裡面唯一一台沒有內建閃光燈的機種,
富士沒有內建閃光燈,要好好考慮清楚喔,富士閃光燈很好用的.
(別以為自己會帶外閃出門)
像素四千萬,可以有裁切優勢,夜景高ISO雜訊會略多。
2、X-T50
新推出預期會炒作的機種.
因為外型可愛復古,小巧輕便,而且是富士裡面搭載機身防手震最輕便的一台.
錄影拍照上都很上手,
而且全AUTO就有不錯的表現,加上軟片模擬轉盤,新手老手都用得很愉快.
缺點就是電量少,要多買幾顆電池解決.
而且翻轉螢幕只能上下二翻折,要自拍只能選擇手機遙控自拍了.
像素四千萬,可以有裁切優勢,夜景高ISO雜訊會略多
3、X-S20
日本謠傳停產的機種,但其實應該就是改搭配新鏡頭組合去販售,量不會太多.
主要產線都開給了新機了.
中國是小加價的機種,但在台灣都可以原價買到.
造形比較陽剛,外型上沒那麼好看,主打實用走向
但因為台灣不用加價買,所以算是C/P很高的機種.(以富士而言)
一樣有一個可以定義為軟片模擬轉盤,只是無印而已
主要旋鈕非復古旋鈕,而是採取更現代化的APSM+AUTO+VIDEO+C1-C4蜁鈕.
可以自定義的C1-C4可以快速切換網路上提供的富士配方四組,非常夠用.
軟片模擬旋鈕並無法取代C1-C4配方旋鈕,這點剛入富士的要知道.
這台有翻轉自拍螢幕,各角度都可以翻轉很好用
這台有很深的握把,基本上什麼鏡頭都可以握得牢牢的.
電池也是新款高容量電池,一天拍照基本上一顆就夠了.
像素為2600萬像素,夜景高ISO會比較純淨.
3、X-T30 II
不知道有沒有停產的機子,
如果沒停產將會是富士最便宜的入門機了。
應該還買得到原價現貨。
規格自己研究,不再重提。
主要是對焦系統舊的跟小電池。
還有沒有機身防手震,考量到未來富士鏡頭可能防手震不多,這點需列入考量。
有的鏡頭沒防手震協助,真的不太好拍。
4、X100VI
期貨,
整體體積小、旁軸復古。
鏡頭老舊、對焦大聲而且拉風箱,等效35mm不可更換鏡頭。
對焦上因為鏡頭關係,比較不佳。
如果搭上保護鏡可以有防塵防滴功用。
AI對焦半套,沒有翻轉自拍螢幕。
拍攝白平衡傾向比較寫實。
像素四千萬,可以有裁切優勢,夜景高ISO雜訊會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