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前言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本文撰寫於 2021-01-15 ,moible01原文已砍並轉來BLOG


說實在話,這個藍芽耳罩耳機售價並不便宜~
我覺得預算考量下,BOSE或者SONY都有不錯的產品~

這邊當然我們不能因為售價比較偏貴一點,就覺得好..
而是在能力所及後,再來挑選購買....

本篇會就耳機的優點一一說明,當然挑選自由在買家手上~
另外很歡迎購買的版友心得討論,好壞都沒關係~
想要購買的版友也歡迎討論.

但是不歡迎諷刺,
無助於討論的諷刺,我會短期黑名單,並且不再告知.

本篇歡迎閒聊耳機⋯

這是分享心得,
所以評測極為主觀,想要客觀的,看M01的評測.
(耳機評測當然主觀..XD)

開頭先簡易介紹,
後面針對運算音訊做基本介紹跟主觀聽感分析。

文章延伸閱讀
AirPods Pro 小開箱及收納包心得分享
[評測] AirPods Pro 詳細心得 (對比WF-100XM3)
降噪真無線耳機~SONY WF-1000XM3簡評
真無線耳機Samsung Buds開箱簡評 (與Airpods相比評測)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開箱介紹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說蘋果是賣包裝的,我覺得倒是真的,
每次收到貨打開來都有一股儀式感..
有簡易的箭頭指示撕開,一撕開很清楚就是無法復原~被調包機率很低
而地址等個資資訊可以很輕鬆的撕掉,一樣一撕掉無法復原,但也不會殘留痕跡~

包裝簡單大方而且保護性夠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外面的印刷是有點立體感的,非平面~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內容的包裝很簡單,沒省略掉充電線,
但是沒有信仰蘋果貼紙.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網狀織物的耳套採用磁吸式的,更換很簡單~
戴起來也舒適~
可惜仍避免不了耳罩式的悶熱...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可以簡單看到耳罩的背面設計~
以及耳機的內部設計...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我試用過很多降噪耳機,Airpods Max的調節真的很輕鬆方便..
一鍵更改降噪模式...另外一邊就是錶冠 XD
調整音量十分輕鬆方便....

這種直覺方便快速的調節方式我十分喜歡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不銹鋼的耳機支架阻尼感夠,不會輕易的鬆垮~
而且呈現出很不錯的質感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頭頂是網狀編織的減壓設計~
這真的減輕很多負重感...

設計上很舒適~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聰穎耳機套是待機用的~
耳機孔也有準確的對中....沒有對中表示你不銹鋼桿沒縮到最小

可能我的頭偏小,不用調整就可以舒適戴上,
我試過就算二邊稍微拉起一公分,充電孔一樣可以在保護套內置中...
如果放進去孔偏掉太多的,那應該就是頭太........(消音)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中央的支架是比較硬朗的~可以撐起耳機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有人說這邊取出會碰撞~
我取出來跟放進去的確會常碰撞....

不過當我輕輕拉出來時,卻沒有碰撞....
也就是說這是重力導致的碰撞..平面拉出是不會碰撞到的~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當然,如果您出門只有小包包,那麼Airpods Max可能過大了~


不過我認為出門就是Airpods Pro即可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小巧好帶.


忘了說,頭小的人戴起來會很像莉亞公主.....
不能算好看就是了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關於網路提到的一點小問題



我看到網路上最常酸的是聰明保護套無法保護耳機....
其實...副廠早就一堆了.

有把耳機直接收到盒子裡面的的,
還是會馬上待機不用擔心,根本不需要什麼聰明保護套..
也有另外一種是可以連同保護套一起收納進去的收納盒...
樣式五花八門..

蘋果的東西根本不用擔心配件的問題,
原廠沒做,那就副廠一堆提供.

至於我的話,隨便拿個盥洗包丟進去而已 XDDDDD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剛剛好大小..

這樣提著走而已...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嗨..雪寶 )

至於有人也有提到從聰明保護套裡面取出會碰撞的問題~
基本上就是買副廠攜帶包就解決了...

不然就是自己DIY保護膜~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把包膜用的膜剪下這麼一小塊~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貼在左耳這個位置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一拿出來就可以防止金屬互撞~

然後稍微把左耳靠在右耳底下整個取出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如圖~

如果不想麻煩,就是包膜的區塊擴大一點...
就不用扭耳機拿出了

(不會包膜? 那只是貼貼紙的概念而已)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關於AAC



由於Airpods全系列或者用iPhone全系列的,耳機就不用說了,就是AAC~
而要用在iPhone上的,也只能支援到AAC....

LDAC ? 閃邊去....
aptX ? 要給高通授權金? 當然不給 (誤)

好吧,AAC的確是高音質藍芽中碼率支援最低的..
杜比實驗室等共同開發的AAC編碼~
支援最多48多聲道的高效率編碼,有興趣可以查詢google技術規格.

對於蘋果而言,可能熟悉的AAC反而可提供更低延遲跟抗干擾更強的音訊..
我們知道高品質藍芽音訊都需要環境穩定下才有,
而Airpods的優點就是抗干擾以及更低延遲,這些都是APPLE把AAC利用熟透的優點...

先不管權利金,可能蘋果亦無法保障使用LDAC跟aptX有這些優點,
而airpods真無線的成功.就是抗干擾跟低延遲取勝...
在複雜環境下保障最好音質呈現.

當然缺點就是在更穩定環境下,也沒有LDAC跟aptX可用...
有這些需求的,自然可以跳過僅支援AAC的藍牙耳機,可以轉用Android跟支援LDAC或aptX可用...

AAC雖然碼率低,但因為也是基於心理學的壓縮編碼~
在蘋果得心應手地這麼多年以後,其實訊源的差異會影響到最終AAC音質的呈現....
AAC壓縮再壓縮後丟給耳機的聲音,在於不同的訊源,會有截然不同的呈現.

也就是說丟更高音質的訊源給AAC藍芽傳輸..
呈現出的音質會遠好於訊源差的Apple Music跟Spotify

不相信的可以用Apple music跟Spotify同一首歌跟KKBOX的Hi-Fi比較~
不管任何耳機或者音響都會提升不少音質...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通透模式


蘋果在於技術面的談論甚少,所以這邊是整理眾多資料後的結論.

首先~
大家應該都知道通透模式或者空間音訊Airpods Max表現得如此優秀~

其實與其說優秀,不如說真實還原~
在耳罩外面的聲音被麥克風收集後從耳機播放,如果只是播放,
那麼在耳道裡面的聲音重現就無法還原自然的聲音,
而這種"環境音",也就很好分辨出來其實是耳機放大聲音....

那麼如何讓通透模式從麥克風蒐集到的聲音播放出來變得更加自然還原呢?
因為每個人的耳道跟耳朵不同,
所以耳機需要依照每個人耳朵不同,建立不同曲線加以還原各聲音定位...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建立專屬HRTF

這就是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 (HRTF)
要讓通透模式更加自然,必須要讓人耳感覺到聲音很自然的從四面八方出來,
也就是要在耳罩內依照耳朵不同建立一個專屬HRTF資料.

HRTF就是基於每個人耳朵跟頭部不同構造,
所以每個人聽到四面八方的聲音會有不同差異,
HRTF就是用來建立跟模擬每個人不同差異,再來把音色跟音場定位等資訊加以還原...

如果使用通用的HRTF,那就會變成三個錯誤..
聲音的距離感、定位錯誤、音色改變
只要HRTF非專屬個人,那麼環境音的模擬的就會失敗,
很容易聽出這是從二個喇叭從左右二耳放大出來的聲音.

所以建立起專屬的HRTF在於重建空間聲音上的還原,就格外重要.
因為建立專屬的HRTF是個困難的技術,有很多方法,
很顯然的蘋果找到自己的方法建立起每個人的HRTF....

而耳罩的建立遠比耳道耳機困難的多...
耳朵的形狀讓你感受出不同的音場感受,可以簡單用手不同方位增加耳朵面積,
就會發生聲音的距離、音色、定位的改變...
所以耳罩還需要考慮到耳朵的形狀.

而這,蘋果靠的就是廣告猛打的運算音訊.....
多個感應器、二個H1晶片分別在左右二耳隨時調整計算.....
建立起個人的HRTF....

靠的就是感應器偵測後配合資料庫上的比對加上隨時校正取得個人HRTF.

專屬HRTF真實還原空間聲音

HRTF讓空間的距離感、定位、音色正確,
加上頭部轉動時的計算,隨時調整環境音的呈現.

假設當一台除濕機在身體後面,將頭部左轉右轉時,
就會很清楚的感覺到除濕機聲音距離身體的遠近、定位、音色.

這就是為什麼AirPods Max做到了其他家做不到的環境音呈現....
除了重量,幾乎覺得自己根本沒戴上耳機.

也就因為如此,要來繼續說明,空間音訊....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 空間音訊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由上面可以知道蘋果建立準確度極高的個人HRTF
所以才有高度還原環境聲的能力.

所以不管在空間的距離感、定位、音色都有極高的準確度....
這樣要模擬多聲道系統就比較容易入手了....

目前空間音訊支援的設備僅有iPAD跟iPhone的特定機種,
支援列表
而且目前來源僅限於iTunes Movies上有支援杜比全景聲的影片....
滿足這二大條件後,Airpods Max才能提供正確的空間音訊.
(Disney+ / HBO Max/ HBO GO / Plex / huhu已經支援,NetFlix也表示未來應該會支援)
理論上只要串流影音有支援多聲道,另外支援空間音訊並不難。


很多人可能以為空間音訊就是只有指頭部轉動的人聲轉移...(所謂的頭部追蹤)
但其實空間音訊不僅有頭部追蹤的意思....
蘋果的廣告宣傳詞也是寫這樣...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是含有頭部追蹤的空間音訊.

其實空間音訊模擬建立起多聲道的空間定位...
為了多聲道的空間定位、距離、聲音準確性,所倚靠的就是準確的專屬HRTF資料..

至於二個喇叭單體做出多聲道的模擬一向不是什麼困難技術...
困難在於如何讓每個人都有更正確的空間定位、聲音距離、正確音色的呈現.....

配合上感應器做出轉頭上的聲音微調,所做出的多聲道音場還原.

基本上都是基於同一個蘋果簡單帶過的技術
運算音訊

但是空間音訊目前仍然有很大的問題就在於~
APPLE TV跟Mac仍不支援....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 聲音表現



要談聲音表現,得先談談音染,

如果特別加強某個頻率的聲音...
如索尼就是加強低音了...低音渾厚的音染就特別呈獻....
這個問題體現在於如果音樂都是播放本身耳機強調音染的頻率下,
那麼其他頻率就會被蓋過去,簡單而言就是悶。

上面可以知道要讓聲音高傳真的還原,就需要專屬的HRTF...
而在專屬HRTF建立後,只要不加音染,
可以更加還原原本聲音的狀態。

而這就是蘋果走的路線。

所以Airpods Max第一個廣告詞就是...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利用運算出來專屬個人的HRTF加以調整,讓聲音的音色還原、並且層次分明.

說了再多聲音就是玄學,有的人喜歡索尼的音染、有的人喜歡BOSE的音染...
相對於蘋果的力求還原表現,就會覺得Airpods Max聽起來索然無味.

既然是玄學,那就說說我自己聽起來的感覺....

前面談過AAC就是一個壓縮再壓縮的藍芽傳輸,
為了不讓來源音質更爛,所以測試不用Apple Music跟Spotify...
而是用KKBOX的Hi-Fi來源.

Airpods Max的聲音聽感如下,
不像監聽耳機般的在耳邊親唱的感覺,而是感覺像在一個空間的錄音室裡面...
人聲是有小室內的立體感,
聲音的小聲到大聲可以很明顯的聽出層次.....
轉折時可以感受到柔順過度.

在高音或低音的樂器出現時,互不干擾,可以聽出分離度.
不會模糊再一起,聲音分離度很好.

可惜的是這空間感侷限在二耳邊,
也就是聽音樂的時候反而很忠實的呈現是二邊耳罩發出的聲音...
音場偏小、人聲不靠近也不突出、音染幾乎沒有、聲音很冷靜的分層呈現.
樂器也都忠實的呈現.低音也恰如本分的呈現.

粗聽完全沒有太驚艷的感覺,
但聽久後,頗耐聽,可以一直聽下去的舒服感.

可以不用把耳機音量弄大聲就可以聽清楚細節...
而且可以忠實的還原歌曲原本的音場...

可能有人問我為什麼不買那條線跑DAC+耳擴試試看...
首先那條線目前買不到,再者那條線感覺那麼粗糙,先懷疑一下音質表現.
再者,都用藍芽耳機了,當然是享受無線了,何必再綁一條線跟一堆器材呢?

不過上面都是開啟降噪的聲音表現...
如果在安靜的室內關閉降噪聽...那又是另外一個層次的表現了,
包含人聲也會更加清晰而且靠近....
但既然是降噪耳機,就用降噪開到最大的狀態去評.

回到訊源..KKBOX的Hi-Fi自然細節表現得最好..
但如果Spotify跟Apple Music去選...以Apple Music優先~
會有不錯的音場表現跟聲音柔順.聲音分離度也很夠

其實我對Airpods Max的音色還原跟音質表現都給極高的評價


關於音質訊源補充
KKBOX Hi-Fi整體音質會柔順不少,優於Apple Music跟Spotify
但是如果是普通來聽的話,其實Apple Music就可以了,
處理上高中低音會分離的會更仔細..

也就是在乎聲音柔順感更好的話就是KKBOX Hi-Fi
串流音樂庫的話Apple Music > Spotify

這都是同一首歌測試狀況下交替使用的聽感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 連接非蘋果設備表現



就直接當一般藍芽耳機了...
首先空間音訊會沒有支援,雙聲道藍芽系統~
簡單的調整音量跟播放下一首都可以操作,降噪跟通透模式都可以正常切換~

因為我手上也有pixel 4a我就拿來連了,
播放Spotify同一首歌,Pixel 4a輸出表現差了iPhone一大截..
也就證實如同我前面所說的,給非蘋果用戶使用就變成了普通藍芽耳機

而且切換超級麻煩...
我要重新切換配對模式給Pixel 4a用連線後,
要切回iPhone時,需要重新配對....囧....不能直接連了

所以Pro Max建議是蘋果全家餐的使用者使用才會有最大功效

( Pixel 4a支援下面規格 : HD 轉碼器:AptX、AptX HD、LDAC、AAC)

連接PS5設備跟連接PS4設備都一樣,用一般藍芽耳機同樣方法作配對而已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 溫度表現



目前室溫18度
聆聽40分鐘後溫度表現如下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耳罩接觸皮膚的地方溫度應該跟耳朵的累積溫度差不多~
31.5度
而耳機本體的溫度約25.4度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拆下來看也差不多是如此.介於25度左右~

純網狀那邊遇冷空氣散熱比較快,所以忽略22.6度這個數值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鋁金屬的溫度也大約是25度那邊


這是室溫18度的狀況下測試~
也就是說,夏天的話悶熱在所難免的~
但應該有比其他耳罩會更減輕悶熱感...
畢竟金屬的散熱性很快

而因為機身溫度跟耳罩內溫度相差六度以上,
那麼中間的空隙形成水氣的機率就大很多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 關於內部潮濕



先說內部潮濕這個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確實有的事情
我必須說明這是一個設計上可能沒考量好的事情,
這只能經由更改外殼由金屬變成塑膠才能稍微改善....

我大致研究了一下設計,只要戴久了就會潮濕的問題....
我是沒有到有水珠的狀況,但大略可以摸到濕氣...
位置都會在耳內正上方比較多,所以我墊上了衛生紙

墊了二種方案,改善效果都還頗明顯的...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但這種方法有個問題,整個音質會變悶
所以蘋果很妙,
在腔體設計是在耳罩內形成一個空間...
塞上衛生紙就是這個空間的空隙...擋住了音質就會大為改變....

所以說我又默默的把衛生紙取下,因為會大大的影響音質~
說不定蘋果有不得不這樣設計的理由,可能是基於運算音訊的必要性.

所以當外面空氣冷,跟耳內溫度相差太多時,
這個空隙可能是暖空氣碰到冷空氣的地方,
硬生生的就形成水氣了

以上面熱影像的結果看來應該會差距到6度以上~
耳朵如果又流汗的話,那麼水氣就會累積更多了~
譬喻一個很像的狀況.就是嘴巴對著眼鏡哈氣.馬上就出現霧氣了...
這感覺上是差不多的.
耳朵的熱量就像哈氣一樣~金屬上的溫差高達六度以上..
就自然而然形成霧氣,哈久了,就變成水珠了

大致上應該就是這種情況
所以每半個小時過後使用,可以拿下耳機透氣,
每個小時檢查看看水氣情況~剛好也讓耳朵休息一下.

更新一下潮到出水的心得~(01/21)
這個耳罩可能為了涼爽的緣故,本身記憶海綿編織材質戴久會偏濕一點~

使用時如果耳朵上部頂住上耳套,那麼就會產生間細出水...
所以使用時盡量用上頭網去撐著耳機而不是用耳朵撐住耳機...

留出更多耳朵跟上耳套的間隙就可以減輕這個容易潮到出水的現象....

大致上應該就是這種情況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 心得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就我而言,18490的價錢有其價值,
我很喜歡細節,所以拿到耳機我就看做工,做工完全沒有對不起價位.
尤其不銹鋼的支撐阻尼感,還有支點的工藝,都是精品做工.

優秀的操控感,還有戴起來不壓頭的設計...(我載很多耳罩耳機都覺得壓頭)
或許有的人覺得重,我剛拿起來也是覺得頗重的,結果戴上三個小時後,
是沒有什麼不舒適感.....

扣掉airpods全系列的優點,如抗干擾強、聲音穩定、收音強、延遲低等等優點就不多提.

可能是冬天,所以沒那麼悶,但內熱跟外殼金屬,的確會有產生水氣的疑慮,
要不產生水氣的話,可能看看以後有沒有塑膠外殼的lite版本吧
金屬版本的MAX....適時的在耳朵可能冒汗的時候拿下來透透氣,讓耳朵休息一下...
反正耳罩可以拆,也可以拆下來看看有沒有水氣....

覺得保護套沒什麼保護作用做工簡陋的....
說真的出門我會帶Pro而不是MAX...不出門的耳機簡單的保護套就好了.

扣掉做工以外,通透模式跟空間音訊前面提到不少了,運算音訊的技術不算先進,
但卻是做最好的.....
買個MAX,有個iPhone....租個iTunes Movies...就簡單地擁有窮人劇院了.
而且在多聲道定位、距離感表現、音色還原都很不錯的狀況下,
輕鬆的享受個人劇院也是很舒適的.
也推測蘋果為了AR或者VR正在著手把空間音訊做到接近完美

另外我耳朵聽久耳機會痛而且會有極度不舒服感...(傳統耳機擺在一旁很久了)
所以Airpods Pro出門都是用來偶而聽音樂,
很多時間都是不播放音樂純當保護耳朵用(降噪)

但用了一整天的Airpods MAX聽音樂下來,不適感很小,也不會痛,
所以我還頗喜歡的.

音樂的呈現有著每個人不同喜好,建議現場試聽各家耳機...
因為喜歡的可能是某廠牌的音場或者音染甚至人聲表現...這個就看自己了.

很多youtuber的評論完全不到位,甚至說錯,
隨便看個youtube影片就說有空間音訊等等....
甚至還有聽音樂就說有空間音訊 (二聲道哪來的空間音訊呢)

雖然目前支援度仍然僅限iTunes Music的多聲道片源,但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廠商投入空間音訊支援。
如netflix。

反正產品上市了,喜歡的可以去直營試聽。

或者端看自己用的訊源,如果支援aptX或者LDAC等等,就不用再看僅提供AAC的MAX.
但如果自己手上就是用iPhone....
那就去聽聽看,看看自己對耳機聲音表現的喜好,反正iPhone送出來的格式就是AAC給各家品牌...

至於覺得價位高很貴的,不瞞各位,我也是這麼覺得,就看自己能不能夠接受我所說的優點...
自己分析,缺點多於優點的話,藍芽耳罩耳機很多..

任君挑選....會選到自己喜歡的.
而我分享我喜歡的.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

藍芽耳機聽個方便~

Airpods的成功就是簡易連接、穩定性強、延遲性低
他的成功從來都不是音質

蘋果在Airpods Max的考量也是如此,
在原本的優勢下另外建立運算音訊的特點~
這個定價都不是面向普通市場面的定價...

通常大概就是讓給我們這種iTunes Movies買了上千片的蘋果全家桶設備使用者有更深的體驗.
(我大概買了一千三百多片的影片,裡面大多有支援4K+杜比視野+杜比全景聲)
因為串流播放我更好收藏跟隨時看~
我拿著iPhone也能看,拿著iPAD也能接著看,轉到Macbook還是繼續看...
開啟電視用Apple TV繼續看..

這期間都用一個Airpods MAX就可以立即無縫接軌上面配備...
這就是蘋果要給的體驗.

 

=====
2022/09/13

蘋果在iOS16出現了掃頭型跟耳膜的個人化設定。(蘋果手機有光達可以掃立體模型)
過了這麼久的時間才完整了Airpods max的運算音訊。

相信各位有買airpods max掃完耳膜看杜比全景的電影時,都會有置身在電影院的錯覺。
這才是Airpods max的真正價值所在
設定完後、看完一部TV的杜比全景影片後。

對照本篇的說明相信會更清楚了。
也會更有感受。


這段2022補充獻給PTT Headphone版的吃瓜網友們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AirPods Max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xian 的頭像
    Yuxian

    海邊的天藍藍 ~ Yuxian blog ~

    Yux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