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2 pro max 值得擁有的隨身好相機(上) - 比較&說明篇(1) |
其實這是去年寫好的文章~ 這邊我直接坦言,
寫評測文對我而言沒什麼幫助,純粹興趣而已 ~
而且也會是我最後一次寫iPhone大評測文,以後不會有了~
如果覺得評測對您有幫助..加分就是給我一點小鼓勵囉
這個評測雖然以相機為主,但文章非常的長..所以分成數篇不同主題~
如果有心要賞文,建議找個一個小時的空擋來看本篇多篇不同主題測試.
文章龐大為了方便閱讀喜愛主題,增設錨點
開箱
一些小規格
評論相機前言
耀光說明
錄影
與iPhone11 pro max比較
近拍 & QRcode & 放大倍率
超廣角
廣角 & 夜拍 & IBIS 簡易說明
夜拍比較
中篇會提到如下比較測試
[評測] iPhone 12 pro max 值得擁有的隨身好相機 (中) - 比較&說明篇(2)
自拍相機
白平衡 & 色彩還原
光達 & 人像模式
景深模擬 室內 & 白天日景
景深模擬 人像
景深模擬 夜景
優缺點
總結
下篇只會提到ProRAW
已經寫好了
[評測] iPhone 12 pro max 值得擁有的隨身好相機 (下) - ProRAW 篇
也因為實在花很多時間寫,原圖實在不是很好上.
所以都採取200%裁切比較..相信細節上的比較很確實.
也因為是去年的文章,所以比較照片都是初期軟體拍攝的~
後續軟體有修正相機不少地方..會用小補充方式做點小說明
我寫的評測文為了評測準確性.
範例圖皆是200%裁切加上浮水印.不做其他修圖~
原圖提供也未經任何APP修圖..所以色調就跟大家內建相機拍的色調是一樣的
~
ProRAW部分介紹有經過修圖都會特別告知~
200%裁切是因為寫完文章才發現不是100%裁切而是200%的裁切比較~
但200%的裁切好像比得太細了 XD
==原文開始==
一年一度的iPhone小簡評還是呈現給大家了.
話說小簡評,卻好像每年越來越大篇一樣. (笑)
這次拍攝對比較片拍攝了近一千張~
但不會全部都丟上來.
最近也沒太多時間寫無償分享文,所以文章會花比較久的時間攥寫,
也有過去本來會寫的分享文就擱下了,畢竟也不可能每年都換新手機測試 (笑)
但也因為寫了測試,才會發現網路上的測試很多都是不專業,
甚至有心誤導,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以往我都會參考這些youtuber影片,但最近幾隻手機評測寫了下來,
發現到那些youtuber的影片也不盡全然可信.(水準真的很糟糕)
這就造成一個困擾了,只能自己買來用,自己寫了評測才會知道是不是好不好用.
但至少也抓出了幾個完全不可信賴的頻道了,縱使頻道訂閱人數再多,
但那內容也不可靠.很可惜.(影片還強調立場中立就更不可取了)
本文既然是說值得推薦的相機,那麼主題也會圍繞攝影為主~
相對的,這篇也會比過去文章稍微艱深一點點,但我會盡量用簡單的文字敘述.
反正手機變成相機功能為主,這個也是近年來的事情了,
相機做不好,手機就賣不動,我們手機就是拿來取代數位相機的.
其實我過去11 pro max用得很順.電量很足.拍照也不錯~
所以這次換手機的理由是高通晶片~我不用5G.但我為了高通而換的.
這次在拍照以外的說明會非常簡短帶過.主因是因為我就特別想聊一下拍照
這是我個人的心得,不知道的地方也參照很多資料~
但因為牽涉到的技術層面很多,如果是有該領域的版友也歡迎指教~
至於ProRAW方面因為寫稿時尚未釋出,而且本身我也不修圖,會做簡單的說明帶過.
如果要做修圖對照,我會以蘋果手機自帶的功能做示範.
(不想為了這個買一套LR XD)
(後補述 : ProRAW寫一半我也有點懶得寫,所以內文基本上沒附上)
很可惜.這次比較沒有三星對比.
因為S20FE觸控問題經過幾次更換後已經賠錢售出了,
所以這次的對比機種如下
Pixel 4a
iPhone11 pro max
Panasonic GF9 + 12-35 F2.8 (m43片幅)
富士 X70 (APS-C片幅)
因為iPhone的名稱真的太長了,為了寫文方便~
Pixel 4a會簡稱4a
iPhone12 pro max會簡稱 12pm
GF9就固定搭上面那顆鏡頭測試,不會另外註記鏡頭了.會寫GF9
會拿4a來比較,主要第一他主鏡頭跟5是一樣的,
另外GCam相機本身在於白平衡跟景深上的表現都不錯,
夜景上也是有其技術.
本文攥寫時間長,內用的相片有些是7.5版相機,
但絕大多數已經是8.0版本的GCam了~
如果您看了本文覺得4a拍的也不錯,那麼也是推薦購入的.
畢竟這隻才定價11990,是多數人負擔得起的價位.
@本篇照片圖文版權皆屬於我所有,未經允許不得無斷轉載
開場廢話不多說,先來簡易開箱吧
iPhone 12 pro max 值得擁有的隨身好相機 - 開箱 |
開箱文沒開箱.還是有點怪怪的.
下面開箱簡單一點就直接拿來跟iPhone11 Pro Max比較囉~
變大很多的鏡頭
正面也變紙膜了~
本來有準備網路買的100元清水套~
但因為沒辦法保護到鏡頭 (作廢)
還是乖乖的用防摔殼吧~
鏡頭保護的妥妥的
二個顏色其實差頗多~
但上一代的墨綠色其實更讓我喜愛
鏡頭大小也是差距頗明顯的~
螢幕就高一點~
視覺效果也是螢幕比較貼邊.看起來就更大一些
上一代圓弧的設計比較好握~
這代回到iPhone4的不銹鋼邊框~
感覺有一點點復古感.
電源鍵的位置也下移了一點
一樣是磨砂玻璃過渡到亮面玻璃的雙層設計~
工藝還是維持的跟上一代一樣好
不鏽鋼邊框很容易沾指紋,但視覺感頗好看的
下面是有貼保護貼了~
用微距鏡拍下近拍工藝~(用iPhone11 pro max拍的)
不鏽鋼的邊緣都有修飾過~
真的不會割手 (說會割手的手應該都很脆弱吧)
不鏽鋼邊緣圓弧修飾 + 天線的色彩都顯得很好看
這次多的光達
鏡頭這次高起的邊緣有做了圓弧修飾~
摸起來沒有上一代割手感了...
同樣在音量鍵跟靜音鍵上都有做圓角修飾..
細節上都很到位~
iPhone 12 pro max 值得擁有的隨身好相機 - 一些小規格 |
我大概列出幾個重點就好了
iPhone 12 Pro Max 機身尺寸160.8 x 78.1 x 7.4mm,重量為226g
超瓷晶盾面板
6.7吋支援杜比視野OLED
800-1200尼特亮度
主鏡頭:
IBIS防手震 . 1/1.7" CMOS
等效26mm F1.6光圈
1200萬像素
望遠鏡頭.
等效65mm F2.2光圈
OIS防手震
1200萬像素
超廣角鏡頭.
等效13mm F2.4光圈
支援夜景模式
1200萬像素
三個鏡頭皆支援Deep Fusion
前鏡頭
F2.2 1200萬像素
原則上跟11 pro max沒有太大區別,所以這次的開箱主要還是針對於相機~
iPhone 12 pro max 值得擁有的隨身好相機 -評論相機前言 |
所以下面談相機之前先來談談前言吧~
雖然這次對比相片超乎想像的多~
但我沒力氣把所有對比照片都一一地放上來擺著讓大家看.
尤其M01的圖庫系統直接由電腦上傳HEIC圖片是會失敗的..
要從手機上傳,這樣變成編輯文章很不方便..
所以原圖上傳跟最近幾篇分享文都一樣..
都會先以縮圖比較,再來200%裁切的比較圖.
因為文章已經寫好一段時間,非常久遠
要翻原圖也不太好翻,尤其比較圖每張都長得差不多,很難尋找...
先前時間不足沒上原圖的部分就當作本篇分享文的缺憾吧....
另外一點雖然我很愛寫比較文,但我財力也沒那麼足,
沒辦法買手機特別來比較,我只能就手頭現有的手機做比較~
但這樣器材就沒那麼充足
所以,我會把比較多力氣花在說明各位對於iPhone12 pro max相機的疑點上~
跟分享我的拍照體驗.
這裡文章會稍微囉唆跟艱深一點點,但會用比較淺顯易懂的說法~
其實這個在相機版我就會直接忽略不說,但手機這邊會稍微的解說一下,
畢竟在相機版習以為常的名詞跟原理,在手機這邊是很陌生的.
當然反過來也是一樣,計算攝影、深度融合、語意分割等等~
對於相機版那邊一樣也是陌生的,所以二邊解釋的東西不一樣.
深度融合.耀光等過去解釋過的..這邊就不會重複提原理了,
請回到過去iPhone11 pro max的介紹等文章看介紹.
畢竟沒錢有沒錢寫分享文的做法..XDDDD
iPhone 12 pro max 值得擁有的隨身好相機 -耀光 |
開宗明義首先來談...耀光
耀光的話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不了解可以去我之前的文章看一下
[雜談] 關於iPhone11 Pro Max之耀光/鬼影/光斑/反光 探討 (對比S10E)
其實手電筒照射鏡頭就知道這次新鏡組的鍍膜並沒有少,
但其實從iPhone11 pro max開始,就很多人開始注意到以前沒注意到的耀光~
歸咎原因就是在於耀光清晰到很不可思議的地步,
其實在有鍍膜的鏡組裡面耀光要如此清晰就很不太可能,主要是這是鏡內反射~
那過去有的耀光為什麼到iPhone11 pro max被開始批評了呢?
主要是計算攝影年代的開始~
蘋果開始計算攝影,不管是DeepFusion或者是HDR都開始加入計算攝影,
語意分析也是由此開始...
在畫面影像通通變得銳利而且畫質變好的同時,耀光也被計算攝影加強了~
在iPhone12中,計算攝影更是把DeepFusion以及夜景跟升級的HDR3同時帶到~
關鍵的夜景上也納入了DeepFusion以及更強的HDR3...
得到畫質的提升跟銳化外,同時也加強了耀光的清晰度~
有部分原因是蘋果的人工智慧辨識不出什麼是耀光,
不管是深度融合.還是HDR.甚至夜景模式都在加強這耀光.
所以構圖上避開耀光或善用耀光,就變成很重要的課題~
不過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在拍照上真正被干擾的到時間不多,
反而喜歡錄影的因為又支援了杜比視野,那耀光還真的一起被杜比視野了~特別清晰
希望蘋果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教會人工智慧,不要再把耀光強化了.
1.
12 pro max raw轉jpeg
12 pro max
Pixel 4a
來看縮圖跟裁切比較
原本RAW檔更不明顯..我有特別加強過RAW彩度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計算攝影開始後,耀光被重視了...
蘋果計算攝影的強化反而更加凸顯了耀光 (應該要想辦法淡化吧)
而且經過計算攝影後,耀光的細節更加多了 XDDDD
對比Pixel 4a也是會有同樣情形...但發生狀況不太一樣
但好像Pixel 4a的細節更多?
2.
12PM RAW to JPEG
12 pro max
Pixel 4a
來看縮圖跟裁切比較
由這邊可以看到被蘋果計算攝影強化過的耀光特別銳化~
Pixel 4a這邊比起12pm計算攝影後的結果不明顯~
但4a比起12pm原本RAW檔耀光結構上更完整.有菱有角很是清晰
簡單由上面二個範例可以得知,12pm計算攝影直接強化耀光是無可置疑的
而且經過計算攝影色調的調整,讓耀光更加的可辨..
對照組4a的耀光結構性完整,但第二組樣張因為色調偏灰暗.
反而沒12pm計算攝影結果那麼明顯.
這就充分解釋了為什麼耀光大家都有..
而在11pm跟12pm上卻更加清晰可辨的原因
耀光是正常鏡內反射,自然不會無中生有,
比較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如同DC或者單眼等,都是一張照片就拍好....
而單張照片可以記錄的耀光資訊很有限,加上本身耀光也沒被強化,所以不太明顯..
就如同對照組的RAW檔,單張照片可以記錄的耀光資訊很有限.
但在計算攝影年代以來,都採用多種不同方法疊圖,加強細節...
所以耀光資訊已經不單純為一張圖,而是多張圖不同EV下的疊圖,導致耀光的細節十分明顯,
且無論銳度還是色調都被強化,所以會遠比過去沒計算攝影年代的照片更加凸顯...
蘋果的計算攝影並沒有排除耀光,反而更加強化..
加上色調上的調整後,造成目前的情形
也由於各家鏡組不同,造成耀光的角度等都有差異,
也由於各家演算法不同,強化耀光的情形也不一樣.....
或許未來只能等Google等機器學習上厲害的廠商,教會AI判斷耀光,
如同天文模式可以判斷星軌跟熱躁點並將之移除,才能夠徹底解決這問題了.
(2021/05 補充)
經過幾次後的軟體更新,耀光並未減輕且有因為演算法加重的趨勢....
介意的人就跳過吧.
iPhone 12 pro max 值得擁有的隨身好相機 - 錄影 |
這次iPhone12 pro max不僅錄影上有超強防手震外...
就是有支援從錄影.編輯.播放全系列支援杜比視野的機器.
高動態範圍跟紀錄細節十分得驚人~
就不多說了,下面我們來看錄影範例...
我們先來看DJI Osmo Pocket 2的跨年煙火4K錄影
(我沒有很推這一支就是了....)
再來看看iPhone12 pro max的4K跨年煙火錄影~
記錄到的細節跟色彩都是一等一的優秀..
上傳到youtube雖然變成HDR..
但用可以看HDR的OLED觀看,也是很不錯
杜比視野的感動只能在iPhone12全系列上面看到...
目前YouTube也不支援~會轉換成HDR
接著看另外一個場景的4K錄影
在於錄影就簡單介紹到這邊了,
其他有關錄影的介紹相信youtube都有很多範例了.
2021/05
我自己本來要剪上一段的,影片都錄好了,但到剪輯我就懶了,
就這樣吧...
iPhone 12 pro max 值得擁有的隨身好相機 -與iPhone11 pro max比較 |
除了與iPhone11 Pro Max比較以外...
也跟Pixel 4a比較
以下不囉唆直接上圖囉
1.
簡單看一下色彩還原,其實有點驚訝的是4a比較偏黃一點~
米飯在iPhone12pm上完整還原了白米的色調
但iPhone12pm也是亮度拉到頗高.白米有點曝了
2.
這是最近的對焦距離測試,12pm上的放大倍率不高~
所以這是三隻的放大倍率大約如此可參考
以近拍食物而言,就得需要靠數位變焦了
3.
一樣看色彩還原測試
12pm有更青色的蔬菜~
色彩還原能力極優,而4a表現則普普了~
11pm在連續二張色彩還原表現上都顯得不至於太差.
4.
廣角相機測試方面~
12pm的暗部細節,色彩還原,都屬優秀~
切到邊角畫質來看,
抱歉4a切得有點偏上...但是12pm無論招牌還是磁磚的細節皆屬優秀~
5.
在超廣角鏡頭上面,12pm的色彩更為還原~
而無論中央裁切,邊角裁切都是贏過11pm不少
6.
望遠鏡頭方面,一個是2X..一個是2.5X
可以看到差異~
而在中央以及邊緣裁切方面~
12pm皆優秀不少
7.
在高光抑制方面,已經比起11pm好上了不少~
燈光背景還是可以看到細節,邊緣畫質也優化了不少~
簡單而言,在以上不同場景不同鏡頭中測試~
12pm不管在色彩還原以及HDR跟畫質都比11pm在可見的差別的好~
尤其在超廣角鏡頭跟望遠鏡頭上,更有比上一代比較大的差異在~
HDR上的高光抑制也相對好上一代不少.
iPhone 12 pro max 值得擁有的隨身好相機 -近拍 & QRcode & 放大倍率 |
先說前言,如果覺得要很靠近拍才會使用的話,可以改買Pro...
因為放大倍率不同.
這三個會放在一起談是因為這三樣是息息相關的.
2021/05更新..掃QRcode部分在軟體更新後已經沒問題了..下面留下原本評測文內文
前一陣子有個博主,哀哀叫說iPhone12 pro max沒辦法掃描QRcode~
但我自己是沒遇到這個問題,在玩具展掃了一整天的QRcode,都沒遇過不能掃的.
先來做QRcode範例
跟名片比起來大小約是如此,
其實外面展場餐廳為了讓顧客方便掃描,通常都會比這個大
(我剛好在這家店拍範例照片....請忽略玩具店店名)
26mm主鏡頭就能掃....
太小的話就直接數位變焦到1.4X
或者直接用65mm也能馬上掃好.
因為26mm的感光元件變大,光圈變大,又為了顧及到近拍邊角畫質
放大倍率沒過去大.但直接用65mm就可以掃更小的QRcode.
不過現實中遇到太小的QRcode比較少...
(如果QRcode這麼小的店家就跟他們反應.QRcode要印大一點)
為什麼要跟近拍放進來一起說明,因為這是相關聯的....
就是因為這一代鏡組的改變造成了放大倍率比以往小.
所謂的放大倍率就是物體在感光元件上最大的成像大小.
自然放大倍率越小,就是可以拍攝的近物感覺越小...
但因為鏡組的設計關係,最大放大倍率有可能在長焦段....
(iPhone12 pro max就是65mm焦段有最好的放大倍率)
放大倍率小,
更白話文一點讓各位懂一點就是不能很靠近拍攝了..
(雖然靠多近拍攝都跟放大倍率沒太大關係.但最簡單的理解就是這樣了)
那麼先從感光元件防手震簡單聊起來,
跟傳統鏡組防手震比起來就是感光元件所佔的體積會更大,
但是簡單而言優點就是防手震效果更好,尤其是邊角畫質.
可是在手機寸土寸金的有限體積裡面.,
就是壓縮了鏡組的可用體積,如果鏡組要兼顧到畫質.
勢必得選擇犧牲.
一是犧牲畫質
二是犧牲放大倍率
三是犧牲焦段
蘋果選擇保留一跟三,讓放大倍率小一點,
但所維持的優點也十分明顯,近拍時邊角畫質真的十分優秀,
不會只有對焦點清楚.
也因為放大倍率比過去小,
造成之前非常小的QRcode的成像放大倍率不足導致無法辨識,
非常簡單的一個解決方法就是,讓成像大一點就好了.
這同時也是近拍的解決方法之一.
因為得益於主鏡頭的感光元件尺寸提升,
12 pro max的主鏡頭畫質完全經的起數位裁切.
簡單而言.就直接1.4X變焦下去就好了.經過實測畫質並沒有減損太多
同時多數狀況下QRcode掃描都是馬上成功的~
拍起食物來無論畫質跟放大倍率也都夠用了....
放大倍率問題可以用數位變焦簡單解決.
(2021/05 補充)
蘋果有特異弱化iPhone12 pro max的主鏡頭.讓他跟其他幾台兄弟表現雷同.獲得一樣體驗,
但數位放大下反而會全開主鏡頭原本實力..所以些許的數位放大畫質是能夠承受的
以下拍攝平面範例~
就知道為什麼用1.4倍也有不錯的表現了
真的想近拍,用1.4倍夠用畫質也維持一定的表現
這裡是分別為26mm
26mm 1.4X
65mm的近拍相比較
26mm 1.4X會比較接近Pixel 4a的放大倍率
來看中央畫質,26mm因為放大倍率不高,
1200萬像素一放大就沒放大倍率高4a清晰的~
但26mm 1.4x的放大倍率效果不錯,比起65mm的清晰度還夠~
所以近拍就直接切換到1.4X會有不錯的效果~
來看邊角畫質,4a已經與中央畫質差距有點多~
而26mm 1.4X的數位變焦表現一樣優秀~
但本身26mm的邊角畫質是維持跟中央差不多的
65mm反而邊角有些畫質下降.
再來談論起很多雖然感光元件大,而放大倍率夠的缺點好了~~
這就牽涉到前面所談到的三個決定犧牲點..
這段說明可以參考上面的範例照片~
有很多DC跟手機選擇的是犧牲畫質...
也就是雖然放大倍率夠,但會有對焦點清楚,其他模糊的現象
但是近拍周遭模糊不能用把手機遠離解決,因為這是鏡組設計問題,
稍微談論一下鏡組微型化又要塞入大感光元件又不要犧牲放大倍率的困擾原因好了.
因為不管微單還是手機,鏡組要微型化勢必得要經過數位修正.
微單提供的RAW檔甚至都是提供數位修正完畢的檔案,而非原始超高變形的檔案.
所以如果在數位修正如此"日常"的現今還有近拍周圍模糊的狀況下.
表示原始畫面未經修正更慘,
通常可以在大感光元件達到縮小鏡組又維持放大倍率就是採取更超廣角的焦段,
達到可以更靠近被攝物品,這個原始畫面是非常魚眼的,
經過修正後輸出才是正常的數據焦段,當然變形都被校正過來了,
但因為是從很像球面的畫面校正過來的,所以近拍的周圍糊就很好理解了,
不要說手機這樣修正,很多一吋DC都是這麼玩的
(如Canon G7X那顆鏡頭..近拍就是糊了四周)
但周圍糊這件事情是不可逆的,
放大倍率不足可以用小小的數位變焦解決,
但周圍糊本身就是修正後的畫面了,軟體解決上只能強化演算,
但根本光學問題都是存在的.
所以我喜歡iPhone12 pro max不是犧牲周圍畫質取得放大倍率,
而是在拍攝一個平面物品時,連邊角畫質都不錯的狀態.
由範例照片可以知道當在拍攝時,中央與邊角的畫質差距不會相差太多
以下是玩具展的照片,公仔都在展示櫃裡面..
HDR+DeepFusion可以看到的玩具細節都不會少~玻璃的反光也不明顯~
有的是26mm,有的是65mm
因為是搶拍,可以看看快速拍攝的實拍結果~ (原圖可打開來看)
現場光線是黃光,色彩還原漂亮,而且玻璃櫃內的拍攝沒什麼反光感~
解像力表現也都不錯.
可以點開來看邊角畫質,
這一次12 pro max鏡頭在整體畫質表現而言非常均衡~
26mm
26mm (玻璃外)
26mm
26mm
65mm
食物也難不倒
也可以看看餐廳其實都是黃光,
色彩還原均為不錯
下面都是主鏡頭拍攝..
室內就算切到2.5X時也可能是用26mm主鏡頭做數位變焦..而非2.5倍鏡頭~
前面4張都是2.47x
後面2張是1.4x
大家可以點開來看畫質
可以看見如果是主鏡頭數位變焦到2.47x的時候,畫質下降會比較多~
因為光線昏暗時..65mm鏡頭並沒有啟用,而是用主鏡頭數位變焦~
所以我才說,如果要近拍食物時,又不確定光源是否良好時...
手動1.4x會維持不錯的畫質並有不錯的放大倍率
26mm 2.47x
26mm 2.47x
26mm 2.47x
26mm 2.47x
下面可以看到色彩還原非常好,並且保留餐廳氣氛
26mm 1.4x
26mm 1.4x
這代的拍照色調真的令人很放心,色彩還原十分不錯,
且也不會喪失太多現場氛圍...
iPhone 12 pro max 值得擁有的隨身好相機 -超廣角 |
另外一點超廣角總算跟上其他廠商的步驟了.
不只提供夜景.還提供了HDR3等.
超廣角鏡頭本身畫質就沒主鏡頭好.但是這是取得更寬廣畫面的角度
這隨後評測再來聊.但大馬老師的影片也提到了不少可以參考
需注意的事不是超廣就好.而是要知道超廣避不開大量變形.
而變形修正後會顯得更異常.所以構圖是非常重要的.....
變形要善用.而不是隨手拍了之後再來罵怎麼變型這麼嚴重..
如果有玩攝影的都知道.就算微單裡面高階超廣鏡頭的不變形是用多少錢換來的.
而這不變形其實也帶著一些數位修正的
更不要說鏡頭重且大顆了....
所以手機超廣變形是完全不可避免的.因為鏡組空間就這麼小
所以要善用超廣的透視感以及避開不好的變形才是上上之策
以下是站在同一個位置,三顆鏡頭的拍攝視野以及透視感表現.
65mm (望遠)
最適合近物寫真的一個焦段,很適合隨時拿來拍細節特寫~
但需要注意在暗光環境下可能變成主鏡頭2.5x數位變焦
26mm (主廣角鏡頭)
畫質最好,光圈最大,而且有IBIS防手震系統
適合各種抓拍,任何風景人物焦段
有點小變形,但卻沒有超廣角如此之嚴重.
13mm (超廣角鏡頭)
最適合風景寫真,雖然此代支援夜拍,
但因為感光元件小所以比較適合白天拍攝風景用
變形嚴重,手機會些微修正,但可以拍出不錯的張力照片
由前面跟iPhone11 Pro Max的比較可以知道在超廣角上面的畫質改善是非常明顯可見的~
所以不再重複敘述,(忘記的話可以往前翻閱)
而iPhone11 Pro Max在跟S20FE比較時
(可參考評測文Samsung S20 FE 之小評測 (與iPhone11 Pro Max對比))
iPhone11 Pro Max超廣角畫質是贏過S20FE的...
可見iPhone12 Pro Max超廣角畫質算是非常可用的.
但因為超廣角跟主鏡頭的畫質還是有差距~
除非退無可退,我還是會以主鏡頭拍攝為主.
iPhone 12 pro max 值得擁有的隨身好相機 - 廣角 & 夜拍 & IBIS 簡易說明 |
額外說明一下大感光元件的廣角鏡帶來的更短夜拍優勢~
首先要知道的夜拍三秒.計算攝影不是真的長曝三秒.
而是多張曝光後取其所需進行合成~
既然是手持曝光.那就要排除很多小位移.再來演算合成
所以曝光時間還是不能太長.至少要在計算攝影能夠負擔的秒數.
至少要可以演算掉微小手震的秒數~
但這還不夠.要知道手震是自己產生的.
但被攝物不可能維持不動啊~
所以手持秒數越短越好
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蘋果其實不是想要夜拍同樣時間達到更好畫質了.
而是想要極力的縮短夜拍時間~
因為就是這可縮短的時間會讓照片有更多清晰的影像~
我舉例來說好了,
我拍一個牆壁.牆壁上長了一個牆頭草.
這是夜景~剛好有微風.
Pixel拍出來的跟iPhone12 pro max拍出來的牆壁細節都不錯~
唯獨那個牆頭草的清晰程度差距十分巨大~
因為那個草被風吹動了~
這就是蘋果的思維.就是讓對象物更容易被記錄下來~
當然夜拍的樂趣也可以交給使用者.
手持十秒.架了腳架可以三十秒.
大感光元件的好處還是可以體現更好畫質的
下面就測試有風的狀況下,手持夜景的表現~
可以很完美的體現出12 pro max縮短秒數的優點...
其實這環境下,4a跟X70我都拍了好幾張~
而12pm只拍了一張~
但儘管我已經雙手持穩,閉著呼吸,夾緊腋下多次拍攝...
依舊X70無法取得很好的表現,抱歉
已經拍攝多張盡力了...
結果就是如上圖~
X70 F2.8 0.23s ISO3200
由於夜景模式下計算攝影的EXIF參數都不是準確的,就不提供手機方面的參數了
iPhone 12 pro max 值得擁有的隨身好相機 - 夜拍比較 |
這裡手機都用夜景模式,唯獨X70/ GF9以手持拍攝
01.
這裡來看比較光線充足的夜景~
X70 : ISO1000 F2.8 1/30s
在高光的抑制4a比較好,
而X70是完全過曝掉了
100%裁切裡面可以看到遠方的牆壁跟樹葉的畫質~
X70基本上ISO1000已經不可看了,
而12PM的細節是保留最好的
這邊如上的細節區分,X70基本上已經細節丟失很多了.
最後看看高光表現,其實蘋果演算法是可以壓制高光的,但拍起來多數都會感覺有點溢出~
就不知道是不是故意這樣子呈現的了.
4a這邊可以看到高光的細節還是有保留著...
02.馬上來看夜間人像
整體觀感X70色調漂亮~
其次是i12PM
X70: ISO3200 F2.8 1/28s
放大來看...
X70的ISO3200看來撐不住了~
i12PM的細節不錯....畢竟這是連人帶景的拍攝~
03.
故意面對強光看耀光的不同表現~
我覺得i12PM的耀光還蠻漂亮的,除了那個清楚鬼影外,其實是我喜歡的耀光形式
4a的耀光表現方式我就比較不喜歡了~
X70:ISO3200 F2.8 1/15s
有人覺得耀光是因為鍍膜還是鏡頭用料不佳..
其實就往高光的地方看解析就好了..如果真的鍍膜或者鏡片用料不佳..
那麼解像力遇到高光就會不如表現~~
但這邊看起來,是i12PM表現得比較好
接著看樹葉細節,也是i12PM表現得比較好
看樹葉紋路跟木板紋路.....i12PM一樣可圈可點~
i12PM這個廣角鏡頭從中央到邊緣的畫質都維持得蠻好的
來看一下鬼影的部分
可以回顧一下我們上面談論耀光那一篇所提到的~
耀光其實就是疊圖疊得使之清晰的產物~這在小鏡組不容易避免~
如果真的在意的話就只能放棄購買覺得耀光嚴重的機子~
(但是您也會因此而失去其他更重要的地方)
除非自己把耀光當作攝影上的污點. XDDDDDD 那就沒辦法了
03.
X70:ISO3200 F2.8 1/20s (之後不特別寫光圈了.都是開到最大的2.8)
看一下中央裁切..4a的表現算不錯
來到邊緣裁切...4a開始下降畫質...
i12PM維持的不錯
再來抓個暗部解析,i12PM的紋路維持的很不錯
04.
剛剛都是近拍,來個遠景看看
X70:ISO3200 1/10s
遠方燈光高光抑制還是細節,都是i12PM最好..
X70已經糊了
很有趣的是左下招牌的字樣,X70可以看到是寫著字的..
但i12PM的計算攝影變成一塊一塊的...
整體i12PM算的很清晰~~
但可以仔細看看X70布的質感,是維持的不錯的
不過因為計算攝影,i12PM的清晰度維持的不錯...
並且保留黃光的那種感覺,4a就覺得偏藍了,高光也都過曝了.
在樹葉跟磁磚的表現上,i12PM一樣很到位
X70已經糊成一堆了...
木頭的紋路一樣是i12PM維持的最好.
X70一樣糊成一團,邊角的裁切上一樣是i12PM維持的很不錯.
05.
i12PM的全畫面亮度有被拉升到同樣差不多水準...
X70就是逐漸往邊角昏暗了
X70: ISO3200 1/7s
在燈光旁,亮部的細節4a維持的不錯,
但在暗部的細節上反而是i12PM維持的很好.
X70爆掉了..
燈的主體部分,i12PM一樣式銳化計算攝影處理
往邊角看,越可以看到i12PM的畫質都維持穩定.
06.
這是隨拍的夜景~
GF9 : ISO3200 F2.8 1/6s
剛剛上面X70都撐不住了,換看GF9的M43片幅表現~
好吧,GF9拿走吧...
====上篇完====
不過,沒錯,這只是評測上篇....
請接著看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