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 FUJIFILM X100VI 評測 - 機子細節畫質測試篇 - 前言 |
由於原本的開箱評測文篇幅太長有點沈悶,所以我把畫質這部分寫成另外一篇,
這樣子就不會影響原本開箱評測文的閱讀節奏感。
本篇沒有測試色散跟紫邊,純粹測試解像跟銳利度的表現。
因為光側這樣子我就覺得很累人了 XD
這個篇幅比較沉悶,所以自行選擇性觀看。
此篇會著重在於軟片模擬色調上的差異
還有X100VI在不同ISO下的畫質表現跟探討,
以及數位裁切的50mm/70mm跟光學變焦比較起來的差異點等等。
雖然比較沈悶但對於釐清一些網路說法會比較有用的方式。
至於23mm F1.4的最大優點是F1.4就是可用光圈,
另外搭配在4020萬像素機種會有更好的表現。
這邊純粹只是測試X100VI的23F2能不能撐著起4020像素而已。
如果撐不起就會比起X-S20 + 23F14的細節還不如,如此簡單的測試而已。
並非要評斷XF 23mm F1.4 二代鏡這顆鏡頭,這點看文前需先說明
此篇除了第一個測試比較不嚴謹外,
另外二個測試因為為了順便測試發色跟測光傾向。
所以快門沒固定外,其他所有參數都是設定一樣的。
[評測] FUJIFILM X100VI 評測 - 機子細節畫質測試篇 -跟XS20色調差異以及23mm素質 |
(有時候M01伺服器不太穩讀不太出圖來,請稍等一會重整即可)
這一小段因為剛摸X100VI沒設定好最低快門速度,
所以這一段主要看色調比較,細節裁切我怕有的可能是我微手震造成的。
但因為文章寫起來不容易,所以還是保留最初的裁切比較。
後面還有比較多嚴謹的細節裁切測試。
(GR3拍攝)
這個我也很好奇。
因為我看了很多X100VI的分享照片,其實跟X100V的色調都不太相同,
感覺是白平衡傾向比較不一樣。
所以我把XS20的設定調成跟X100VI一樣,同時拍攝看看。
但XS20鏡頭我是用18mmF2
同時也做100%裁切,來看看23mm對比18mm這顆鏡頭,究竟素質呈現如何。
光圈都是一致的。
但這是不嚴謹的比較,因為這是臨時拍攝的,拍攝當下並沒有想到比較畫質,
所以快門跟ISO都是不固定的。
裁切部分僅作參考。
以下都可以點小圖看大圖。
01.光圈F2
首先來看第一組,其實色調差異很小。
是有不一樣,但沒想像的多。
接下來100%裁切看看。
X100VI的23mm在這邊好像不太OK
02.光圈F2
這組色調就蠻接近了,直接看第三組。
03.光圈F2
光源不同呈現的時候就不太一樣了
複雜光源下就比較明顯的差異了。
一樣100%裁切
23mm這看起來好像有點糊。
看來銳利要多加一點了。
不過這是不嚴謹的比較,僅供參考
04.光圈F2
室內光源,就有一點點不一樣。
我會覺得XS20的同樣設定照片會亮眼一點。
100%裁切
23mm好像表現也差不多。
05.光圈F5.6 1/8s
這裡的色調好像就有點雷同了。
X100VI我有點手震了,100%裁切僅供參考。
不過此時X100VI為ISO2000
XS20為ISO6400
可以做簡單結論。
X100VI在部分光源下,白平衡表現會不一樣,導致色調跟過往不一樣。
XS20也是比較近代的機種,但也有不同之處。
所以更遑論更古老的X100V了,所以關於色調表現不同這一點倒是確定的。
(後面有更多測試證明這一點。)
至於X100VI 23mm這一顆撐不撐得住4000萬像素,我用起來的感覺是撐得住。
但這次比較可能我拍的趕,最低快門在X100VI設的太低,不太清楚是不是微手震導致解像不銳利。
所以這邊僅供參考。畢竟這是一次臨時的實拍。
也有可能是X100VI高像素感光元件在高ISO下的表現會比較鬆軟。
總之目前看來這幾張樣張,可能會覺得X100VI 23mm的表現算是普普了。
但往下測試慢慢看下去,就會知道X100VI 23mm這顆表現算是還不錯了。
但以對焦速度跟聲音而言,23mm我是覺得比18mm還快,也比18mm小聲。
裝了保護鏡後聲音明顯也變得更小更弱。
那就接著看下去真正的畫質測試了。
[評測] FUJIFILM X100VI 評測 - 機子細節畫質測試篇 - 與X-S20+23mm比較 |
這裡開始來做點比較環節,
實際來看看X100VI的23mm的體質如何。
這裡會做光圈跟ISO固定,手持拍攝未架腳架。
來跟XF 23mm F1.4 二代鏡做比較囉
因為X100VI的23mm最大光圈為F2
所以XF 23mm F1.4就也是從F2開始比較
我這邊先做結論,看完結論後可以跳往下一章節,有空再來看下面比較無聊的比較片段。
結論是X100VI 23mm這顆鏡頭是撐得起4020萬像素的,並且邊角畫質都維持得不錯。
光圈F2就是可用光圈,縮一點到F2.8表現就很優異,繼續縮下去邊角畫質會慢慢下降一點。
憑藉著高像素,跟X-S20+XF23mmF1.4二代鏡比較下竟然沒有落於下風,反而細節上有優勢在。
但可以看出來高像素帶來的就是畫質鬆軟問題,細節是在的,但畫質是鬆軟的,
尤其是邊角畫質在高ISO下會更明顯。
所以畫質鬆軟的問題是高像素高ISO造成的,購買後可以在設定內加點銳度,不然會更鬆軟。
我這組測試二台相機銳度都是增加2 (同設定) ,但我覺得X100VI加上3都無所謂。
拍攝此組照片的高ISO降噪我都設定為0,但購入者X100VI降噪可考慮設定-3以避免機內降噪後的鬆軟。
拍攝人像時機內高ISO降噪可以打開,反而可以更柔化線條。我是選擇0或+1
所以以X100VI這顆餅乾鏡而言,算是表現得很不錯了。
以下都可以點小圖看大圖。
第一組 : F2光圈+ISO 640 / ISO1600 / ISO6400
分別做100%裁切來看看。
先從縮圖來看,沒太大差異。
裁切沒看到差異。
邊角好像XF23mm比較銳利一點。
F2 ISO1600裁切
X100VI細節看起來好一些 (喇叭網狀細節)
邊角也是X100VI好一些....
F2 ISO 6400裁切
認真來看,X100VI細節還是保留多一點。
邊角畫質意外地也有維持住。
第二組 : F2.8 光圈+ISO 640 / ISO1600 / ISO6400
分別做100%裁切來看看。
F2.8 ISO640
我覺得X100VI是因為4020萬像素加持。
但認真而言XF23mm的畫質銳利不少。
細節上X-S20仍吃了點像素的虧。
X100VI邊角畫質意外的還算不錯。
F2.8 ISO1600
X100VI我認為表現良好。
邊角畫質一樣XF23比較沒那麼鬆散。
但細節表現上X100VI表現很不錯。
F2.8 ISO6400
其實ISO6400後感覺測光策略不太一樣,因為我快門是讓相機自己選擇的,
感覺在曝光策略上,X100VI會比較保守的去維持住細節所以偏暗一點。
裁切上XF23mm鏡頭表現不錯。
但XS20機身2600萬像素崩不住了。
原本以為4020萬像素在ISO6400表現會比較差,但看起來沒有。
X100VI的保守曝光策略雖然曝光上沒那麼討喜,但細節保留住了。
但也可以看出X100VI邊角的銳利度開始往下降了
不過細節倒是維持住了。
第三組 : F4 光圈+ISO 640 / ISO1600 / ISO6400
分別做100%裁切來看看。
F4 ISO640
X100VI一樣表現不錯。
邊角畫質X100VI一樣維持不錯。
F4 ISO1600
X100VI表現一樣沒太大問題。
X100VI邊角一樣有維持住
F4 ISO6400
X100VI表現不錯。
邊角上,XS20表現不錯。
第四組 : F2光圈+ISO 200
低ISO測試看看。
裁切
X-S20的影像更扎實了。
X100VI維持預期。
邊角X100VI表現良好。
第五組 : F2.8光圈+ISO 200
裁切
X100VI維持的不錯。
邊角一樣X100VI更細緻點。
第六組 : F2光圈 對比 F2.8光圈
ISO640
X100VI在F2.8影像會稍微好一點點。
邊角畫質下,F2.8細節多一點點。
第七組 : F2.8光圈 對比 F4光圈
ISO640
這裡沒差太多
邊角畫質2.8比較好。
好,大概可以得知X100VI 23mm這顆鏡頭表現算是不錯,連邊角畫質都維持得住。
F2就是工作光圈,F2.8就是最好表現。
最主要體現就是邊角的畫質。
在低ISO下,邊角畫質維持得比較好,而且比較不鬆軟。
光圈在F2.8邊角畫質會比較好。
其實已經跟富士不錯的23mm定焦鏡頭下去比,X100VI並沒有被壓下去。
4020萬像素也的確提供更好的解像力。
但在越高ISO上,X100VI的畫質會越來越覺得軟調,尤其是邊角。
細節上反而每檔都維持的不錯,主要是邊角畫質鬆軟問題。
反觀X-S20 + 23mm的畫質就很扎實。
但是X100VI這顆23mm可是F2小餅乾阿...........這種表現超乎我意料之外。
[評測] FUJIFILM X100VI 評測 - 機子細節畫質測試篇 - 與X-S20+XC15-45比較 |
這裡是拿X-S20 +KIT XC 15-45 去跟X100VI數位變焦比較。
同時做等效35mm / 50mm / 70mm下去比較。
來看看數位變焦是否可以依靠高像素優勢去做取代KIT的光學變焦...
這裡為了維持一定客觀條件,ISO固定,X100VI光圈配合KIT鏡做改變。
來看看2600萬像素+KIT光變強,還是4020萬像素裁切就夠用了。
必須要注意的是數位變焦到等效50mm,此時像素剩2000萬像素
數位變焦到等效70mm,此時像素剩1000萬像素
並且這邊不只是室內測試,也會拿到室外測試。
來看看透視感在數位變焦下跟光學變焦的差異。
這邊也來下個小結論,這樣子就可以省掉不少看裁切得時間了。
先看結論,再往後看範例。
數位變焦的透視感可以取代光學變焦,透視感是一致的。
在等效50mm的數位變焦可用像素為2000萬,實際表現上已經是可用狀態了,
並且跟X-S20的機種可以相比細節。
等效70mm的數位變焦可用像素變為1000萬,在強拉放大二倍後畫質表現也不錯,
緊急拍完發社群等等都很夠用。
但要注意的是,上面的測試已經知道高像素再更高ISO狀態下會帶來更鬆軟的畫質,
如果要做數位裁切這動作,ISO避免超過1600或許是比較好的。
或者是設定上避免機內降噪,後製採用軟體降噪也可以。
但數位變焦確定是可用的,而且透視感跟光學變焦一樣。
對照組一:
先來看看室內的表現。ISO固定在640,光圈有打在上面。
首先是廣角端,
中央裁切差不多。
然後是50端,現在X100VI已經下降到2000萬像素了。
100%放大下感覺差不了多少
把X100VI硬拉到跟XS20一樣大小時,
XS20會扎實一點,但其實感覺差不多。
接下來是等效70端。現在X100VI已經下降到1000萬像素了。
這時候像素差距差了一倍。
把X100VI硬拉大二倍比較看看。
其實在細節上算是堪用的,如果緊急下要用70端,是可以數位裁切的。
對照組二:
接著看室外表現。
色彩跟軟片模擬等設定都是維持一致的。
因為是夜景,ISO固定1000,光圈就是X100VI跟著15-45下去調整
等效35mm端。
我是覺得X-S20的綠地表現比較討喜。
裁切
X100VI感覺扎實一點。
邊角,X100VI細節比較多。
等效50mm端 (此時X100VI畫質為2000萬像素)
透視感感覺差不多。
裁切
差不多。
邊角
我覺得X100VI好像好一點。
把X100VI稍微放大,差不多。
等效70mm (X100VI此時為1000萬像素)
透視感也差不多。
裁切
中央畫質我覺得沒啥差異。
邊角看看
感覺好像X100VI表現也不錯。
放大來看看,X100VI拉大二倍
白平衡不太一樣,而X100VI的細節表現也並沒有差異太多。
對照組三:
換個場景看透視感。
色彩跟軟片模擬等設定都是維持一致的。
35mm端
這時候白平衡差距就變大了,藍天XS20表現良好。
裁切
差不多
邊角也差不多。
等效50mm (此時X100VI像素已經降到1000萬像素
可以看到透視感是沒差異的。
裁切
感覺沒太大差異。
邊角也沒差異感。
等效70mm ,此時X100VI已經降到1000萬像素了。
數位變焦的透視感跟光學變焦維持一致。
裁切
ISO1000下,裁切到1000萬像素感覺還行
放大到二倍,我覺得X-S20清晰一點點點點,差距沒拉開很大。
所以白平衡表現在實際場景中,複雜光源下,二台機器的色調會變得不太一樣,
縱使機身是一樣設定。
[評測] FUJIFILM X100VI 評測 - 機子細節畫質測試篇 - 小結論。 |
其實在另外一篇測試裡面結論也寫得很詳細了,所以這篇是關於X100VI的23mm這個簡單的小總結。
[評測] FUJIFILM X100VI - 黑色開箱心得|低調享受攝影樂趣
X100VI的23mm小顆餅乾鏡是確定可以撐起4020萬像素的,細節都可以呈現出來。
銳利度影響主要在於高ISO上,也就是越高ISO的銳利度越差,但並不影響細節呈現。
所以雖然小小的餅乾23mm並不是扼殺銳利度的主要兇手,多半還是4020萬像素造成的高ISO鬆軟表現。
使用時要避免去用高ISO拍攝,不然機內設定的銳利度要設定拉回來一點。
邊角畫質表現上,小小顆的23mm並沒有因為小顆而沒邊角畫質,反而從中央到邊角都表現得很好,
這讓我覺得很意外,通常小顆鏡頭表示數位修正多,導致邊角畫質就會被影響到。
但X100VI這顆23mm卻連邊角細節表現都不錯。
但X100VI這顆小小23mm以上樣張看來並沒有影響到邊角畫質。
這點蠻值得讚賞的。
至於全開光圈F2就是可用光圈,F2.8細節表現就很不錯了。
加上放大倍率不錯,這顆鏡頭最大的問題就是對焦馬達了。
不然餅乾鏡而言算是可圈可點的。
主要還是銳利度問題:
4020萬像素造成的畫質鬆軟問題,
可以由下面三點做改善
1、調整機內設置高ISO降噪為-4
2、調整機內設置增加銳度+2
3、關閉防手震。
對焦馬達的聲音雖然有,但如果有裝上轉接環跟保護鏡後,在外拍照聲音幾乎不太明顯。
而在X100VI更新了幾次韌體後,也沒什麼拉風箱的狀況,
所以比較慢拿到機子的我,反而不用去忍受初版韌體的對焦問題,看來也是一個好事。
總結,雖然這顆鏡頭不完美,銳利度跟畫質肯定不是最好,
但以一顆餅乾鏡的表現,算是可圈可點。
富士下一代X100七代或許會換上線性馬達,到時候對焦安靜度跟對焦速度還會再往上爬。
但六代都很難買了,就不用想七代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