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film X-T50 + XF 16-50 KIT組簡易開箱心得- 前言 |
此文開箱照片皆為X100VI拍攝。僅縮圖銳化。
果然跟我期待的一樣,X100VI很適合拍開箱照片。
(所以也可以參考X100VI的寫真能力)
這次採取拆開多篇撰寫,寫起來比較輕鬆也比較好整理。
不然一整串很長的文章非常難以排版 XD
所以這次X-T50的介紹就拆成數篇了,包含大家想看的XF 16-50 素質如何我都有做簡單測試。
(其實我是測給自己看的,沒有太嚴謹但可以獲得我想要的結果,因為我必需決定自己鏡頭的去留)
這台是我好不容易買到原價現貨。 (我沒預購,當時還在用XS20)
其實購買X-T50對我而言,算是會考慮的。更不要談加價購了。
要買已經很少帶出門的相機花到這種價錢,老實說會心疼的。
但如果相機大台到不想帶出門反而是種浪費,乾脆一點買一次到位。
買台X-T50去取代不方便攜帶的X-S20吧。
但說真的XT50買到現在是不會後悔,因為小巧的IBIS富士機身,加上圓潤的復古造型。
真的是非常非常耐看。
握起來手感很好,IBIS也很方便搭配我喜歡的XF18 F2。
不得不說富士雖然很難買,對焦很雞肋,但外觀的掌控度以及軟片模擬的特性,真的是做得很到位。
我是完全沒後悔從X-S20換到X-T50。
也因為機身更小,所以更常帶出門,常常X-T50搭上XF18F2就拿出門了。
這篇我換個寫法,不提供一堆直出實拍,改簡單幾張直出照片的縮圖作範例講解。
本篇直接取消大量直出實拍提供,以開箱照片跟文字敘述為主。
(過往直出實拍遭受到的莫名批判太多,所以取消直出實拍原圖分享)
簡表規格比較 |
這張照片是GR3拍的(因為X100Vi在裡面 XD)
把最新的五代晶片通通一次整理上來。
X-M5的體積是網路資訊,原廠官網尚未提供。我先抄網路的數據。
(官網有更新數據庫的時候我再來更新)
AUTO模式列上是因為只有全AUTO模式下,
富士的人臉對焦跟動物汽車等AI對焦才能變成自動選擇AUTO....
非AUTO模式下,人臉跟動物只能選一個,不能同時開啟。
估計是晶片運算能力不足所以無法在非AUTO模式下做自動判定。
如果要搶拍動物,一鍵AUTO變得很重要。
Fujifilm X-T50 + XF 16-50 KIT組簡易開箱心得- 開箱 |
這組開箱照片其實拍了非常多,也是最初拍攝完成的。
後來為了寫玩具鏡頭,其實又去外景重新拍了開箱一遍。
這裡是最初拍攝的部分開箱照片。
軟片模擬的轉盤,我非常的常用。
可以隨時轉換心情,非常好的設計。
內建閃燈一定要的,富是直打閃燈十分好看。
AUTO鍵跟快門以及EV轉盤都很有質感。
尤其是一鍵AUTO,可以快速地讓AI對焦無腦的快速啟用。
不然一般模式下,拍貓跟狗還有人都要分開設定,史上無敵麻煩。
Drive這個鍵很重要,初買富士的找不到錄影功能這裡按下去就好了。
跟X100VI以及X-M5共用電池,真是愉快。
反正現在出門也是手機拍攝居多,相機的用電量反而不大,通用最重要。
不過記憶卡槽非常難拆
有在錄影的,這個介面自行參考。
我都用手機錄影,所以就沒理會相機的錄影功能了。
二折螢幕,上翻
螢幕下傾
Fujifilm X-T50 + XF 16-50 KIT組簡易開箱心得- 4000萬像素細膩的畫質呈現 |
搭配的是XF18 F2全開光圈。
富士色調不用多說,直出就很美。
1:1裁切。(點小圖看大圖)
細節非常豐富。
4000萬像素搭配16-50在ISO 6400下手持拍攝夜景
1:1裁切。(點小圖看大圖)
細節豐富,細節很扎實,可圈可點。
有預算還是上個4000萬像素會遠比2600萬像素好上非常多。
16-50抗耀表現 (未裝保護鏡)
這是一個不討人厭的耀光表現。但鬼影還是有點清晰。
16-50的散景表現算是蠻耐看的。而且色調很美。
16-50搭上X-T50在暗光環境下的人像色調也是很宜人。
搭上XF 18 F2整體的人像柔美感也很棒。
發色偏冷有質感,別有味道。
Fujifilm X-T50 + XF 16-50 KIT組簡易開箱心得- XF 16-50 鏡頭簡易心得 |
先來個簡易心得再來看鏡頭照片。
還是簡單先列舉一下官網的規格表。
XF16-50mmF2.8-4.8 R LM WR
9群11片鏡頭配置,包括3枚非球面鏡片和3枚ED鏡片
望遠端最大拍攝放大倍率為0.3倍,頭的最近對焦距離可達24cm,
鏡頭前端與主體的距離最近可達15cm。
採用內對焦方式,以線性馬達驅動一組小巧輕巧的對焦鏡片組。可在約0.015秒*4內捕捉到重要的拍攝瞬間。
採用防塵防滴和-10℃耐低溫結構
僅240g左右,富士軟片XF鏡頭陣容中最輕的變焦鏡頭
其實光看規格表就會知道這隻有多萬用了。
輕巧好帶,焦段涵蓋從超廣到望遠,放大倍率0.3十分實用。
防滴防塵,對焦快速,內對焦內變焦。
實際對比畫質測試可參考BLOG其他篇的畫質比較。
比較後心得是,畫質優秀,輕巧放大倍率高。
除16端近拍僅對焦點附近成像清晰,周圍會開始慢慢變差。
但如果遠拍就影響不大。
其他如18焦段、23焦段,看來影響不大。
放大倍率最大再望遠端,實用性非常高,加上數位變焦裁切。
可以拍出不少近似微距拍攝。
這顆撐得起4000萬像素,尤其對焦點周圍的成像優秀。
色調討喜自然,不可多得的好鏡頭。
因為是內對焦,近拍上望遠端不會有鏡身變很長的缺點。
加上機身支援數位變焦,可以裁切成2000萬像素跟1300萬像素。
2000萬像素已經很夠用了,1300萬像素也很夠網路社群分享照片。
下面試拍干貝
這是原先放大倍率,十分夠用。
數位裁切到2000萬像素。
數位裁切到1300萬像素。
就算只剩下1300萬像素也不用太過於擔心,下面1300萬像素是1:1裁切可點小圖看大圖。
其實這種放大倍率蠻不錯的,除了望遠端光圈小了點外,沒太大的缺點。
因為上面16mm端近拍周圍成像問題,近拍其實可以稍微變點焦段或者縮光圈就可以改善了
問題不大。
下面接著再來看鏡頭外觀照片。
Fujifilm X-T50 + XF 16-50 KIT組簡易開箱心得- XF 16-50 Kit |
光圈還沒刻度很可惜,但富士新鏡頭都這樣設計了。
F2.8-F4.8只能說堪用。
但防水耐候,加上內變焦跟內對焦,非常的迷人。
最好是搭上保護鏡,因為外鏡片是會在裡面伸縮的
天曉得用久了會不會變成吸塵器
富士最新的設計都是這樣子。
一鍵切換光圈AUTO或手動。
手動光圈只能看螢幕跳動數字,不能盲操了。
這就是非恆定光圈的變焦鏡頭宿命啊 XD
拿在手上不算大顆。內變焦內對焦體積就這麼大,不會再大了。
因為X-T50太小巧,所以搭上去還是會顯得鏡頭大一點。
跟X-S20擺在一塊就可以看到X-T50小了一大圈。
額外付上X-S20搭上16-50的照片。
Fujifilm X-T50 + XF 16-50 KIT組簡易開箱心得- 搭配其他鏡頭照片 |
搭配16mm F2.8
拿在手上的大小。
如果搭15-45的大小。
跟R50+16定焦的大小對比。
其實X-T50內建機身防手震而言,真的是小巧可愛迷人。
XT50取代XS20的一些原因 |
40MP可以裁切的畫質真的很不錯。
我在X100VI的時候有測試過就算裁到20MP….其實表現也跟XS20差不了多少.
實用性很高。
我也因為入手X100VI後發現40MP畫質可以跟手機拉開不少差距。
比起XS20好上不少。
而且數位裁切對於我常用的XF18F2很方便。
本篇開箱文的照片都是X100VI配合數位裁切下去拍攝,做點開箱照也很方便。
色調上也比GR3更好看….(GR3是比較有個性)
畫質好跟可數位裁切,這也是我要把XS20換成XT50的原因。
不過有幾點比較矛盾的地方還是想說一下。
柔膚功能給了XT50,卻沒下放給XS20,反而給了XM5…..
然後我的X70其實是有數位裁切的我也很常用,但後來幾乎都沒給了…….
只給了40MP的機種..
這種軟體閹割的機制似乎富士玩得很開……
就像XM5新增的錄影功能,XS20也有可能根本吃不到。
就只好一句話了,買新不買舊,但富士的新機都很貴又難買 XD
Fujifilm X-T50 + XF 16-50 KIT組簡易開箱心得- 簡易心得。 |
我認為在有預算的狀況下,
X-T50有內建IBIS跟觀景窗以及閃燈的狀況下,真的會比較實用。
這可是富士內建IBIS最小台的機身 (目前)
而搭配的組合選擇16-50不會後悔,多次實拍跟比較下來,
16-50不僅色調討喜,銳利度跟解像都可以撐得起這塊4020萬像素感光元件。
有著最新的軟片模擬轉盤,還有RA
我每台相機的螢幕都會跟我已經校色的電腦螢幕去對比,然後再來把相機LCD色準調好一點
跟校色過的OLED螢幕比較色準,X-T50這塊LCD螢幕初步簡單比較下來,色準很不錯
相機已經不用太多微調,色彩準確度很高。
在光線充足的時候,
4000萬像素的表現真的好上2600萬像素的X-S20好一大截。
但也因為4000萬像素,搭配的鏡頭就最好至少是16-50為主了。
4000萬像素也有裁切上的優勢,裁切到2000萬像素也都是可用的。
這在X100VI開箱心得有寫過就不重複寫了。
16-50這個鏡頭真的很安靜又快速,扣掉富士那個奇怪的對焦系統,真的是蠻好用的。
如果你之前沒用過內變焦,那一定要用用看,會愛上的。
這隻鏡頭就差在光圈沒有很大,深夜拍攝的時候會比較吃力。
在16端的F2.8光圈在近拍狀況下,中央很銳利,全開光圈下的周圍成像會比較不佳…
但大家16端都是拍風景居多,如果拉遠到風景來拍,周圍成像就會變得很不錯。
也就是如果近拍的話要比較注意的是這部分。
其他焦段我也都測試後,覺得除了16mm這焦段以外,其他焦段並沒有太大問題。
這隻鏡頭的表現跟可用度超乎想像。
也因為如此,我跟著清空了不少顆鏡頭,只保留XF18F2跟XF16-50
X-T50要認真說缺點的話,那就是價位了,
APSC逼近六萬的套裝組價位,都可以上全片幅了。
但價位是我的問題,抱歉抱歉。(再度致歉 XD)
回到對焦討論上,很暗的地方對焦如果開啟對焦輔助燈,對焦成功率會大幅提升。
只是要注意有些地方是不能開對焦輔助燈的。
但富士,大家都知道對焦完後還是要檢視看看比較妥當。
雖然已經不頻繁,但依舊可能會對焦到非想要的對焦點上,只能等待下一版韌體的改善。
以目前X-M5流出的韌體效果來看,算是還蠻可期待的。
另外沒有獨立的ISO按鍵,要調整ISO到是頗麻煩的。
軍艦部雖然沒有旁軸好看,但誤觸率會低很多,旁軸很容易碰到觀景窗的感應器。
總之這是一台小巧的IBIS富士相機,可愛圓潤小巧。
當然X-M5會更小台,但閹割掉太多東西了。比較適合當副機。
不過機身比起X-M5大不了多少,但卻多了很多功能,我認為這是一台非常不錯的泛用機種。
如果想買一台小巧而且色調好看,外型好看,功能齊全且畫質不錯的微單。
那麼X-T50不妨列入購買名單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