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film X-T50 + XF 16-50 與 X100VI 簡易比較23mm畫質 |
(這張封面照片是GR3拍攝的,對,有修圖)
富士 X-T50新一代Kit XF 16-50 如果跟同樣是4000萬像素的X100VI比較23mm端會如何呢 ?
我也很好奇。
雖然我樣張拍了很多,但是其實拍攝位置很難架設腳架,手持上有些構圖不太一樣,
所以就拿掉了很多失敗照片。
反正這是我自己參考用的,
分享出來也讓有興趣的參考看看。
不是很嚴謹,只是自己好玩測試的。
但最基本的參數固定都有固定好。
下面開始看簡單畫質測試
因為F4+ ISO500那組16-50對焦失敗了。
(明明點對焦對公仔,檢視畫面卻對到背景去了)
所以就從缺 F4+ ISO500
富士老傳統,對焦會跑掉。
1.F5.6 + ISO800
縮圖,
可以看出X-T50的發色稍微濃一點。
所以X100VI實拍需要另外微調,以免太清淡。
這裡是同樣的設定值。
100%裁切。 (點小圖可看大圖)
對焦點
個人覺得16-50的23端會稍微清晰一點點。
這邊覺得16-50的色彩對比上好一些。
線條也是覺得表現好一點。
因為這裡稍微邊角,參考就好。
2.放大倍率 (23端)
看來X100VI稍微好一點。
裁切。
因為X100VI靠得比較近,細節表現會好一點。
其實X-T50是台不錯的機子,尤其軟片模擬轉盤,用了還真的會上癮。
圓滾滾的機身,加上快門清脆的聲音。
但是快門震動稍微大,這是比較可惜的部分。
但IBIS掛載後小巧的機身,還是蠻讓人喜愛的。
圓潤復古的外型我也很喜歡,外型控應該都不會討厭才對。
換到X100VI拍攝時,整個使用體驗跟質感都馬上上升,快門輕快無比。
而且鏡間快門幾乎安靜無聲。
加上ISO轉盤,不得不說真是手控操作檔的最佳選擇。
只能說要不是缺貨的話,這台真是一台好物阿。
回到鏡頭比較,16-50的發色討喜,解像清晰。
但X100VI的23mm的發色較為清淡,可由機身去調整補償回來。
至於X100VI的23mm撐不撐得起4000萬像素
我是認為撐得起的,以如此小的餅乾鏡,表現算不錯了。
而且還有F2大光圈呢。
反過來看16-50新的KIT,我是認為可以搭上這個組合的就直上這個組合吧。
至少這顆鏡頭看來並不會對不起4000萬像素的機身。
加上鏡頭發色討喜不少。
除了光圈略為小一點外,是個帶出旅遊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