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沖濾杯] Tarachine Conical 30 甜筒濾杯 詳介心得 |
Tarachine Conical 30 Single 濾杯
台灣暱稱為 甜筒濾杯
強調簡單方便易用。為單人使用。
連三洋都出了花瓣版本的Deep 27。
但Deep 27本身是可以買自家濾紙的,還頗貴~
不過Deep 27 跟 Conical 30 是完全不同走向,風味也是。
27就是27度角
30就是30度角
除了角度不同外,裡面紋路跟整個濾杯大小都不一樣。
我是以外型選擇小一點,造型我也覺得好看些的 Conical 30
這二隻都是屬於窄角濾杯,
咖啡展其實還有幾家有展出,但尚未量產的陶瓷版本。
但都是一樣是窄角濾杯。
我購買的版本為AS樹脂-黑
濾杯的內容物為濾杯、量勺、以及幾張濾紙~
這幾張濾紙用完後,是沒得另外買的。
所以原廠很貼心地教您怎麼折濾紙
內部的紋路
濾杯為59.2克
V60的02濾紙,理論上所有02濾紙都能用。
對折
放入,所以濾紙會有一邊比較多層,一邊為單層。
塞入的樣子如上~
因為用V60的濾紙,所以就拿來跟V60濾杯比比看大小吧~
底部其實 Conical 30可相容更多下壺
如中間這個星巴克的單人手沖下壺.. (容量230ml)
V60是疊不上去的~
但Conical 30可以
下壺重量為80克,很搭Conical 30濾杯。
送的量勺有刻度。
分別為12克/10克/8克
由量勺可以知道,這是專門設計給低粉量的沖煮器材。
本身官方建議深焙11克/淺焙15克,最大容許值為18克~
這是放入15克的深度,
可以看出濾杯已經沒有太多空間可以容納注水了
實際沖煮了四隻豆子,共沖煮了十幾次,逐漸有了心得。
參考小紅書的分享,自己嘗試調整。
也抓到不錯的沖煮法。
本身流速極快,一般沖煮會在一分半內結束,至多不會超過二分鐘。
而且是細研磨。
粉量我不建議太多,縱使可以容納到18克...
原廠的參數都印在盒子外面,特點也是,但是實際沖煮需要自行調整。
因為角度窄,流速快,所以周遭都會積上一些粉。
我一直在想要不要寫上試飲上的口感差異,對比其他濾杯的差異。
不同豆子間有不同的口感分別是不是該寫。
因為這是我的對比口感,這篇自然是我的心得。
這是十分主觀的,也可以稱之為玄學
所以這邊的風味呈現的敘述,只會做一個比較籠統的走向說明。
多次測試結果,我逐漸減少粉量去沖煮,
在越少粉量的時候,風味上呈現越佳。
最後我只用上8克粉,因為粉量減少,所以可以同時測好幾隻豆子。
試喝看看,
很適合臨時想要喝一點 咖啡但又不想喝多的時候。
沖煮後濾紙狀態
低粉量沖煮。
內容省去了很多玄學說法,直接來總結吧。
在單人手沖傳統克數上而言,並沒有太多優勢,甚至不覺得好在哪裡。
因為濾杯窄,所以所有的沖煮技巧就等同沒有太多發揮空間。
那麼就大大失去了可控性。
這隻濾杯我覺得優點在低粉量,可把低粉量沖煮得好的傳統濾杯不多,
甜筒型濾杯在低粉量時,
可以完美呈現咖啡豆風味跟層次感,味道偏厚實少酸值。
非常適合只想來個二小杯飲用。
搭配上濃縮的杯子引用,十分享受。
也因為低粉量就可以沖煮,所以在購買不同豆子時,
可以一天喝上不同口感豆子,咖啡因也不會因此攝取太多。
不過說沒有沖煮技巧也不完全正確,只是純粹無法使用太多技巧。
本身因為濾杯窄,深度深,所以容易沖出苦感,
這就靠各位自己摸索沖煮法了。這裡就不展開分享了。我的手法有點小複雜。
我是覺得要沖得好喝,還是需要一點沖法拿捏的。
優點 :
漂亮美觀,而且不吃太多技巧,濾紙現成的。
沖煮好的話,口感呈現不錯。很適合低粉量沖煮。
可用V60 2號濾紙折來使用。
濾杯出水口可相容很多容器,適用性很高。
缺點 :
沖煮法仍須自行調整,調整不好容易沖出苦感。
酸感呈現比較低,濾杯本身價格我覺得還是偏貴的。
以及沒有適配濾紙可買。
其實有買買三洋Deep 27濾紙,測試心得有空再寫。
--
本心得禁止無斷轉載,未經允許不得全文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