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比較富士五顆鏡頭 - 前言 |
(iPhone 15 pro拍攝,直出縮圖)
圖示依序是15-45 / 16 / 23
下排為27 / 18
這五顆鏡頭分別為,
XF 23mm F1.4 二代鏡(等效35mm) (公司貨 27300)
XF 16mm F2.8(等效24mm) (公司貨11800)
XF 18mm F2(等效27mm) (水貨12200)
XF 27mm F2.8 WR(等效40mm) (公司貨12800)
XC 15-45 kit(等效22-67mm) (搭機鏡,含XS20公司貨 43000)
上面總共價錢約為107100,大約十萬。
總共可以玩五顆鏡頭,以後都有可能脫手 (10/22更新:目前已經脫手剩下XF18F2了)
這裡大概就是使用的感受跟心得,
順便分享實拍照,看看這些等效廣角鏡在風景跟人像之間的構圖不同感覺。
2024/06/10新增
XF 35 F2 鏡頭實拍跟簡易心得 (等效52mm) (公司貨 12300)
XF 14 F2.8 鏡頭實拍跟簡易心得 (等效21mm) (水貨 16600)
再多加二隻鏡頭,共七隻
一年內看到有貨就直接購入,
然後扣掉之前賣掉鏡頭跟機身的錢,等於這次再貼六萬塊買入上面器材
(反正晚買沒折扣)
以富士目前的高檔價位來講,算是蠻合算了。
其次我已經知道我喜歡廣角焦段跟餅乾鏡,這些也都是我會常用的鏡頭。
這篇文章的所有實拍照片都是直出。
(縮圖部分會標註拍攝相機,直出縮圖簽名)
有時候真想知道這五顆鏡頭到底什麼時候帶出門比較好,所以這是我私人比較的一篇。
這不是一個嚴謹的比較,也沒架設腳架,所以想看的可以看,覺得不嚴謹的就不用看。
也因為一次五顆鏡頭,心得為了怕複雜難懂。
先說明本篇文章會寫的方向,首先會做外觀的介紹,然後做每一顆鏡頭的介紹跟一些直出實拍,本篇的實拍都是直出沒有修圖。
我們富家子弟不需要LR修圖就能見客。
然後做最近對焦距離的實測。接著做簡單的解像力測試。
並且分別寫每顆鏡頭的簡單心得。
至於紫邊跟散景表現,這個網路都找的到資料,就不在本篇會說明的範圍了。
因為實際生活上使用,我自己不太會去注意這些細節就是了。
機身都是X-S20,2600萬像素基本上就沒什麼鏡頭不能用了。
其實我用過的鏡頭還有三顆。
還有XF35F2 / XF10-24 / XF14F28....都賣掉了就不能詳細介紹了。
只給過去X-T30+ XF35F2 跟 XF14F28 時的實拍跟心得。
如果你也在猶豫不決鏡頭的,也可以看看。
一次比較富士五顆鏡頭 - 外觀 |
這邊照片都採取iPhone拍攝後直出縮圖,因為看了一看iPhone拍攝的照片非常好看。
(iPhone 15 pro直出縮圖)
由上往下看。
依序是
15-45 / 16 / 23
27 / 18
(iPhone 15 pro直出縮圖)
依序是
15-45 / 16 / 23
27 / 18
最小顆就是27
(iPhone 15 pro直出縮圖)
依照大小順序橫排
27 / 18 / 15-45 / 16 /23
(X70直出縮圖)
15-45 搭機鏡,這顆不錯,以前常用。
但現在定焦太多,機身也有IBIS。
所以沒用這顆了,因為光圈比較小會導致ISO飆高,比較麻煩。
其他鏡頭搭機照後面有po,這裡就不重複了。
一次比較富士五顆鏡頭 - XF23F1.4 |
這顆是我最少帶出門的一顆鏡頭。
屈指可算。因為體積不可忽視。
但這顆畫質最好,對焦又快又準,淺景深表現很不錯,各方面都很優秀的一顆。
拍起來質感非常好,焦段也不錯。
不過我最少帶出門。
主要是又重又大顆,這顆我有點考慮想賣掉,
但這是我手上唯一顆F1.4的鏡頭,還在猶豫,等效35對我而言比較尷尬。
可能用習慣手機焦段,等效35對於連人帶景的拍攝覺得還是太侷限了。
我相信有人還是覺得這個焦段太廣,但我是覺得這個焦段不夠廣。
不過也因為小廣角的特性,也就會變得比較萬用。
雖然說拍連人帶景或者室內風景或者大景都會顯得侷促。
但也會少點變形,更容易特寫的特性。拍攝時不用特別避開或等待人群就可以拍攝。
但光圈F1.4夜晚手持拍照這顆可以維持相對較低的ISO。
所以有幾次是深山中景觀餐廳的夜拍直接就用23 F1.4。
X-S20只有2600萬像素能夠承受高ISO,但如果是新機4020萬像素就要注意了。
高像素在高ISO下可能不太撐得住。
還是得搭配大光圈鏡頭才能放心的手持拍攝夜景。
所以如果喜歡等效35mm焦段,這顆蠻值得推薦的,散景不錯外,全開F1.4就是可用光圈了。
(Canon R50 + 16定 直出縮圖)
XF 23mm F1.4 直出實拍
一次比較富士五顆鏡頭 - XF16F28 |
蠻方便的一顆鏡頭,廣角度夠 (我就是廣角控),等效24mm還是我最喜歡用來拍風景的焦段。
但光圈小,一到晚上就不太夠力.....晚上拍攝至少F2會比較得心應手。
屬於白天跟室內的好拍鏡頭,但近物寫真就相對而言不太好用。
因為廣角透視感的關係,雖然放大倍率接近18mm,但近物拍攝方面並沒18mm這顆好用。
而且廣角變形率較高,拍攝時要避免把人像擺在周圍或者善用變形。
此顆解像力也算不錯,色調傾向為教討喜的一顆鏡頭。
對焦安靜快速,失誤率也低。
體積輕巧,遮光罩也迷你,很適合掛機出國拍風景跟連人帶景拍攝用。
(Canon R50 + 16定 直出縮圖)
XF 16mm F2.8 直出實拍
一次比較富士五顆鏡頭 - XF27F28 |
原本想買顆餅乾鏡,原本不期待這顆的。
結果這顆是我在買18之前最常帶出門的一顆。
等效40mm,大約是舉手可拍的程度,不用太貼近拍攝場景就可以做重點拍攝。
可惜放大倍率不高,沒辦法像GR3X一樣做近物跟特寫拍攝。
但因為小顆所以願意帶出門。
缺點很明顯,畫質普通但能接受,對焦大聲(但比18小聲了)
不過這都不是最明顯的缺點。
最明顯的缺點是,對焦失敗率高。
不知道為什麼,對焦失敗率就是比其他鏡頭高,購買時需要忍受這顆的對焦成功率問題。
但方便攜帶,方便掃街,不會變形等等優點,我還是很推薦各位入手這顆的。
放大倍率極差,要拍食物就算了。
至於餅乾鏡而言,自然不能太強求解像力,但目前看來是堪用且均衡的。
不過這顆的缺點也剛好是優點,當在室內或者夜晚拍攝人像時,機身降噪開大,
就會獲得膚色很柔美的人像照片,而且是天然的。
拍攝人像而言,非常美好。
況且因為現在手機拍照又快又好,所以只帶XF27拍攝比較沒關係了。
手機可以補足很多常用焦段。
同樣的,光圈F2.8稍微尷尬,如果是F2仍然可以維持這麼小顆就很好用了。
(X70 直出縮圖)
XF 27mm F2.8 直出實拍
一次比較富士五顆鏡頭 - XF18F2 |
(X70直出縮圖)
這顆是我買來要當隨身用鏡的,等效27mm用起來很順手
因為XF27F2.8 (等效40mm) 實在不是我常用焦段,但我又喜歡餅乾鏡。
所以左思右想還是入了18F2這顆。
由於手上有很多相機有點重複到,
例如X70跟GR3都是APS-C 28mm的焦段,所以買XF18F2也很怕焦段重複不常用。
後來覺得多擔憂的,因為這顆鏡頭拍起來算蠻特別的。
對焦非常的大聲,但中央畫質表現非常好,F2就有不錯解像力。
加上因為是F2,所以夜拍都能夠接受。
原本聽到他嘎嘎嘎嘎嘎的對焦聲音以為對焦會很不好,結果沒想到又快又準。
快不過新的鏡頭,但也比想像中快蠻多的。
準焦率超高,超出我意外。
對於這顆小鏡頭我有三點很驚訝。
第一 : 對焦準確不慢
第二 : 中央畫質很優秀,F2可用
第三 : 色彩艷麗很有質感,老鏡很有立體感,有點像上了黑柔的感覺。
加上一點好了,這顆是日本製的鏡頭。
但這顆發色上仍需稍微適應,對於膚色呈現而言並不如16討喜,使用上需注意膚色的表現。
放大倍率稍微贏過16,但很接近,不過變形率低於16mm反而很適合做食物寫真。
我覺得這顆以後我會比27更常帶出門,比27大顆一點點而已,但18自由度較高,
畢竟焦段也比較適合拍點小風景跟物體寫真。
中央的解像力不錯,F2就夠用,邊緣解像稍差,得縮光圈到F2.8就稍有改善。
但如果喜歡氛圍感照片,F2會給不錯的效果。
(X70直出縮圖)
XF 18mm F2 直出實拍
一次比較富士五顆鏡頭 - XF35F2 |
因為XF 35 F2這顆鏡頭我已經賣掉了。
由照片可以知道XF 35 F2 (等效52mm) 當時是跟我X-T30機身搭配一起拍照的。
X-T30沒有機身防手震,當時也沒NC濾鏡。
這顆鏡頭應該是我買後很少使用的鏡頭,雖然體積小但焦段不太適合我這個廣角控。
等效52mm雖然是很多人的常用焦段,但對於我而言仍然覺得廣角不夠的問題。
拍攝侷限住了,就不是很喜歡帶出去用。
當然這顆鏡頭無論對焦或者解像都算不錯,散景也很漂亮。
不過習慣連人帶景跟拍風景的我而言,只能變成侷限構圖範圍,就覺得不太好用了。
但是如果本身喜歡這焦段的,這顆是顆不錯的富士鏡頭。
加上富士近年來已經把機身都加上IBIS了,所以富士沒有防手震的定焦鏡就會更好用。
中間那顆是XF 35 F2
左邊那顆是XF 14 F2.8
XF 35mm F2 直出實拍 (搭配X-T30機身)
一次比較富士五顆鏡頭 - XF14F2.8 |
這是X-A5時期購買的,當時搭配小巧的X-A5機身就顯得XF 14 F2.8很大顆。
XF 14 F2.8已經脫手一段時間,所以這段是以過去搭配非防手震跟舊款機身下去寫的。
我說過我是廣角控,最開始由10-24 F4開始去拍,
等效15mm真的會讓構圖技巧一下子上升不少。因為拍爛就拍爛了,這麼廣也沒得救。
但對於紀錄真的很不錯,因為15mm涵蓋範圍廣,旅遊紀錄反而隨手拍都中。
但10-24太重了,所以後來也不常帶出門 (雖然焦段很實用)
加上恆定F4後來覺得小了點,後來就買了XF 14 F2.8來用。
不過既然現在時間已經來到了2024年了,手機上搭載的等效13mm其實就可以簡單辦到紀錄這件事了。
所以更不可能買回10-24來用了。
過去不管是X-A5還是X-E2,或者後來的X-T30,都沒有機身防手震。
所以XF 14 F2.8基本上到晚上都是有點手持苦手,這個拿去日本夜拍就深深感受到了。
對焦上也是覺得很慢又吵,畢竟機身上這幾台加持都不多。
或許如果沒賣掉遇到現在的X-S20就會很有感觸,但都賣掉了就以以前的心得來談。
而且XF 14 F2.8這顆鏡頭的放大倍率是0.12x,拍起食物來不是太好用就是了。
印象中光圈環還頗鬆的。
不過以風景鏡而言,這顆變形率低,色彩討喜,
等效21mm對於風景而言很方便記錄。
但是也由於太廣,很考驗構圖功力,加上風景區其實人都一堆,無可避免的會入鏡一堆人。
所以構圖上就須要有取捨,看要犧牲構圖來避開人潮,不然就是維持構圖但入鏡人潮。
不過超廣角對於紀錄風景以目前來看,
反而在相機上不太好用,主要是因為相機的HDR做的並不是很好,
越廣角表示畫面的高光跟低光會有不少落差,變成要取捨曝光值看要針對高光還是低光。
如果拍攝人像等針對低光去測光,或者採取欠曝拍攝。
那麼就免不了張張後製,所以後來這種超廣角我反而為了省事都交給手機去記錄動態了。
雖然這是一顆我想買回來享受超廣角的鏡頭,
但也就想想而已。
左邊那顆是XF 14 F2.8
右邊那顆是 10 -24 F4
XF 14mm F2.8 直出實拍 (搭配X-T30機身)
一次比較富士五顆鏡頭 - 放大倍率 |
中央對焦點為安妮亞的臉,看看每一顆的放大倍率。
15-45我比較少用,我會放比較後面比較。
軟片模擬都是NC,可以順便看發色。
截圖都有EXIF在上面,可以看每張照片的對應,點小圖可以看大圖。
這裡都開最大光圈,順便看看表現。
依序是
23 / 16
18 / 27
放大倍率23最好,其次是18,然後16差不多,接下來最差的27
實拍而言18就夠用了。
這是1:1的對焦點畫質比較
可以自己點大圖來看。
這邊稍微偏一下。
下面加入15-45,拿掉27的比較
依序是
23 / 15-45
16 / 18
15端的放大倍率最好
但15-45解像看起來不如定焦好了。
一次比較富士五顆鏡頭 - 中央跟邊角畫質比較 |
這邊一樣不是很嚴謹。採取光圈優先模式。
因為環境限制只能手持無法假設腳架。
(有櫃子擋住,還得歪著身體拍)
採用靠中點對焦(主要對準迷你拉指偶臉部)
維持水平不保證,所以採取看左右二邊的清晰度。
(其實我結論是看了這張圖每個部分才下的)
會先讓各位看縮圖色調表現,然後看對焦點,再來看二邊的邊角畫質。
先來看最大光圈。
依序是
23 / 16
18 / 27
個人覺得18這顆鏡頭還蠻艷的。
16這顆還蠻討喜。
23這顆真厲害,F1.4就是堪用畫質。
18的中央畫質還不錯耶。
一樣是中央
左上角,邊角畫質23不錯,16次之
最差的是18
右下角一樣
再看另外一張,也差不多。
但18有預期會比較差,但好像可以接受。
如果把15-45加進來,拿掉23這顆。
直接看中央對焦點就好。
依序是
15-45 / 16
18 / 27
中央畫質看起來
15-45跟18都不錯。
因為是手持,邊角畫質姑且參考就好。
左上15-45最差,16不錯
右下15-45不錯,可能是光圈最小的原因。
16次之
這邊結果如同。
如果把23跟18都縮光圈到F2.8,一起來看表現。
直接看中央。
依序是
23 / 16
18 / 27
23依舊是最好的,
18意外的很不錯,縮到2.8很可以
邊角18有稍微回來,但仍輸給16
右下邊角的結果一樣
23最好,16次之....27最差
18反超
一次比較富士五顆鏡頭 - XF18F28跟X70比較比較 |
這邊比較有趣了,直接來跟X70比較了。
X70為十年前的舊機,一樣是等效28mm
跟XF18這顆差不多年紀的老鏡來比,搭在X-S20機身上會如何呢?
對焦當然不用說,X-S20的對焦就是強悍了。
X70對焦是遠遠落後的。
先來看大小對照
(iPhone 15 pro 直出縮圖)
X-S20 + XF18 vs X70
(iPhone 15 pro直出縮圖)
X-S20 + XF18 vs X70
(iPhone 15 pro直出縮圖)
GR3 vs X70
(iPhone 15 pro直出縮圖)
GR3 vs X70
再來看放大倍率...
色調等等都設定一樣,軟片模擬為ASTIA
光圈都是2.8
X70的放大倍率威武,還不錯。
這是1:1對焦點,我覺得XF18還不錯。
再來看色調
我最喜歡用NC,但X70沒有NC....
這裡是ASTIA
X70淡了點
下面1:1畫質對比,因為X70差太多了就不講解了,
這裡的光圈都是F2.8
X70直出實拍
一次比較富士五顆鏡頭 - 總結 |
(iPhone 15 pro 直出縮圖)
我用過
15-45 ;14F28 ;10-24;35F2;16F28;18F2;27F28;23F14
我覺得這些鏡頭讓我重新選擇留下,我會選擇留下面四顆:
1、14F28,因為廣角好用,我廣角控。而且體積小顆,但我賣掉就不想再買入了。
2、35F2,非常用焦段,很少帶出門,但小顆且淺景深非常的美,賣掉後買23F14取代,但反而太大顆很少帶出門。
可能23F2比較適合我,但目前不想再入了。
3、27F28,掛機掃街用餅乾鏡,人像膚質柔美,等效40。
4、18F2,目前用起來我反而滿意高於16F28,主要是因為照片蠻有復古質感。以後會常帶的掛機鏡。
光圈F2在夜拍時也比較夠用,放大倍率跟變形率控制得宜,拍風景跟食物都恰到好處。
中央解像不錯。
X-S20用到現在很滿意,而且2600萬像素很搭任何鏡頭。
電池一顆拍一天都用不完,IBIS很方便可以讓我隨便買定焦都不用怕手震。
握把好握,翻轉螢幕超讚。而且C1-C4轉盤讓我很容易的切換配方。
基本上超滿意。
很多人寫過X-S20介紹了,所以我就不寫了。
但模式轉盤我是很喜歡的。
所以在嘗試這些鏡頭後,我會傾向留下體積較小的鏡頭,而非畫質好的鏡頭。
帶得出門才是真正會實用的相機。
所以無論購買機身還是鏡頭時,挑選原則大致上就是輕巧為主。
要實用的話就是放大倍率要好。但這點手機可以補上微距是還好。
所以輕巧才是未來消費型單眼的走向。
很多人也懶得更換鏡頭,高階大感光元件DC也會逐漸崛起。
富士可能也深知這個道理,只留在APS-C才能縮小機身跟鏡頭。
專業跟商業部分就交給中片幅相機。
而且內建IBIS後,更多餅乾定焦可以實用。
而目前內建IBIS最輕最小的就是X-T50了,富士也端出來了。
自從手機攝影崛起,相機市場就很多變。
目前最暢銷的相機竟然是柯達CCD相機,可能是其他品牌相機變貴了。
消費市場只追求復古照片,也不想花太多錢。
當然也希望富士未來可以出更多好的餅乾鏡,方便攜帶出門。
我們一起見證未來的相機市場變化。
這篇屬於我的筆記,希望各位會喜歡。
一次比較富士五顆鏡頭 - 後續 |
這些鏡頭其實我都清過一遍了。
順便說原因
XF 23mm F1.4賣掉了。
雖然這顆表現不錯,但因為重量問題的侷限性,導致帶了一顆大鏡頭卻只能定焦。
所以很少帶出門。
後來入手X100VI後就賣掉了。
XF 27mm F2.8
這顆雖然是小餅乾,但這個焦段本身侷限性也大,
就算掛在機身上我一點都不想單獨拿出去拍,純粹好看。
但對焦系統是舊的,加上光圈不大,焦段不喜歡。
所以也是入手X100VI後賣出。
XF 16mm F2.8
這顆焦段我喜歡,但F2.8光圈過小,加上定焦鏡泛用性不強。
所以就算帶出門也會很少使用。
在入手16-50kit後脫手。
XC15_45
這顆基本上都躺在防潮箱,隨著機身一起脫手了。
清過一輪後,感覺X100VI取代掉不少鏡頭。
我最常掛機使用的還是XF 18 F2,光圈大,冷調且氛圍佳。
搭配新入手的16-50,大概這二顆就走天下了。
還有X100VI
這大概是補充的後續心得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