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式濃縮] picopresso 改 51mm IMS 粉杯 心得~~ |
其實這幾次用Pico每一次都有對無底出濃縮狀況錄影下來..
只是影片就只是我們朋友間互相參考而已,沒放上來了。這邊簡單圖文說明。
其實IMS粉籃/粉有人分享過了。我這邊用我的角度來分享一下
pico除了原廠的12克籃可以用以外,還有IMS可以兼用~
IMS 51mm粉杯型號為 B602TH25E ,確定可相容 picopresso
但如果方便的話,接粉環可能要換一下.因為原本的蓋上去鬆鬆的。
粉杯設定約15-17克,外徑60mm,高度25mm
這邊我會用18克/14克,分別測試....
IMS 51mm長這樣 XD
外盒
IMS 底部長這樣
由左至右IMS 51mm / PICO原廠 / PICO 12克
翻過來
底部對比可以看出來IMS有更寬的底
高度差不多...
型號在這
先來測18克吧...
結果忘記從12克的刻度調回來,以12克的刻度下去壓18克
結果膛炸....
IMS是直接從pico機身飆出熱水出來....
原廠粉杯是完全擠不出來 (倒是沒炸)
但IMS浸泡短暫時刻就可以順利出杯...
而原廠粉杯最後出濃縮成功已經是六分鐘後的事情了..(浸泡好久)
這邊只能夠萃取到30克濃縮
總之,雖然都是研磨同樣刻度的18克下去擠不出來的狀況..
IMS看來可以更快出杯阿 (咦?)
總之出杯狀況是這樣~
不過認真比的話,IMS是稍酸於原廠.
原廠可能預浸過久,稍有甜感表現
(但這種就不用參考了..XDD)
但是很有趣的是~
IMS 51mm的粉餅是很完整乾燥的
原廠粉杯的粉餅是濕潤到軟Q的
接著就是挑戰14克了.....來來來
因為從來沒試過這種克數..所以研磨刻度也是亂猜的
同時填壓好了..就一杯一杯來了...
原本原廠的12克粉杯我可以順利出濃縮40克
但是IMS這個粉杯的14克粉看來出35克就極限了 XD
這是IMS的14克油脂表現
由上往下看,不錯不錯
這是原廠18克粉杯弄14克粉的油脂表現
由上往下看 XD
這次光論濃縮的話,我覺得喝起來差不多耶.......
先不管,直接兌熱水跟冰塊變成冰美式來喝..給家人盲測
結論是我跟我家人都比較喜歡IMS那杯...
口感些許差異是IMS這杯比較順口,醇香...
原廠對比之下就稍酸一點
粉餅狀況跟之前測試一樣,原廠的很濕潤軟Q,
但IMS的粉餅就很乾燥完整。
後續也有做拿鐵等等,這就是後話了....
結果改善
之後會依照情況拿原廠12克跟IMS的來交叉使用,
IMS粉餅每次都好好清阿
心得就是,口感上差異不大,真要論的話就是IMS會稍加順口點,
另外IMS好像有比較好擠的感覺
最直觀的一點就是IMS的粉餅乾燥好清潔。
光是好清潔就加分了....
對了..我買到51mm透明壓克力杯了
哈哈哈..(這張圖是用原廠佈粉針後的照片)
有透明壓克力杯後,就比較可以調整自己手動佈粉狀態了。
當然這個不是Pico版本的IMS粉杯,只是相容,本身Pico的IMS訂製粉杯之前詢問原廠並沒有販售,
純粹為試做,如果有買到的人也是很少數。
所以這篇是通用IMS相容粉杯,所以在沒壓力錶的狀況下可以相容,但還是有點卡到。
如果加了壓力錶就不相容了,會裝不下去。
這是購買IMS前須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