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u M47 traveler 德國高階磨豆機-小型旅行版本 開箱vs心得
本文共有四隻磨豆機比較喔
kinu m47 traveler
kinu m47 Classic
COMANDANTE C40
COMANDANTE X25
開箱
盒子變小了,而且很有質感
盒子上面有扣環
雙拉鍊都有寫上kinu
跟原本的M47經典版比起來足足小了一半。
初打開包裝。
代理商資訊如下
陽極氧化鋁 材質: 磨豆機主體 / 咖啡入豆口 / 手把旋鈕 / 接粉杯 / 拇指擋塊
不鏽鋼 材質:頂部旋緊螺帽 / 手把 / 刻度調節環 / 中軸軸承 / 彈簧 / 墊圈
磨頭:黑色PVD塗層碳鋼
高度:190 毫米 ( 含把手 ) / 175 毫米 ( 不含把手 )
直徑: 50 毫米
重量:630 克
磨頭直徑 : 47 mm
最大容豆量:30克
研磨範圍:義式 - 手沖
研磨刻度參考 :
土耳其 : 5格 - 1圈
義式濃縮 : 1圈 - 1圈5格
摩卡壺 : 1圈5格 - 1圈8格
手沖 : 2圈5格 - 3圈5格
法式濾壓 : 4圈
內容物
先拆開來清一下,零件變得比較精簡一點
與M47經典版相比。
體積上是差蠻多的
雖然看起來很像m47旅行版有塑膠上蓋,但其實都是鋁合金。
手柄形狀差不多,但是旅行版結合刻度
長度上旅行版也短了一點。
這是刻度針
舊版的刻度針組件是跟搖柄分開的。
刻度指針在搖柄上,沒裝上就沒指針了。
準備拆機
M37經典版就是精壯粗勇。
旅行版比想像中還強壯,中央是一整根支撐的不銹鋼
外刀盤
旅行版零組件堆
經典版零件
左邊經典版的彈簧明顯更大。
彈簧也會影響口感,這個之後會試試看差異。
連刻度調節都少了體積
可以看到右邊旅行版本的中央支柱是有往內縮的。
這樣就可以共用刀盤又可以減少體積。
刀盤這次的色調有比較淺一點。右邊是旅行版
最有感的是粉杯減輕到不行。
這個粉杯抗靜電的感覺不錯,殘粉很少。
而且輕薄精度高,做得很精緻很美觀
最上面有個止滑圈可以有效擋掉粉掉到本體縫隙裡面
外圈的螺牙
經典版的磁石堆
經典版的粉杯也很精緻。
磨豆機的中軸也明顯可以看出旅行版更小隻
內刀盤是一樣大的喔
這是主體下半部分,右邊的旅行版可以看到有一圈縫隙,這是會被粉杯的止滑擋住的。
裝上粉非也要注意這邊有無卡粉。
上半部都是很會跳豆,但因為旅行版更短更會跳豆。
不過簡單蓋上一個塑膠檔片就可以阻擋跳豆了。
各部件的重量對比
旅行版的止滑握感很大
經典版的止滑感很小,不太止滑。
本體重量經典版多了一倍。
經典版的桿子重量
旅行版的也偷輕了一點
旅行版的粉杯超輕量。
經典版多了一百四十幾克
中央桿子重量
經典版一樣比較重。
旅行版本分解圖。
經典版本分解圖
口味測試,義式口感
我總共抓了十把,天
粉杯要注意清潔掉這邊的殘粉
OK抓到了。
其實要敲一敲才會比較少殘粉喔。
曼巴豆 12克粉24克濃縮。
旅行版:刻度0.7.5,22秒,微酸
經典版:刻度0.9.6,42秒,微甜感
研磨圈數大約都是64-70下之間,所以差不多。
前面好幾把都失敗了。
最後抓到了圈數。
經典版大概是1.0.7
旅行版竟然到了0.5.0
如果有更細緻的需求,看來只有經典版可以辦到了。
旅行版的粉杯容量大約20克,大約也是雙份義式量
二者口感差不多,看來可以安心地賣掉經典版了。
手沖金色刀盤。
去年上市的金色刀盤
刀盤差異就自己看囉。
裝上金色刀盤辨識度很高。
我把原廠盒子找到一個地方可以塞入刀盤
塞下去剛剛好
跟C40比較手沖口感。
既然是金色刀盤手沖專用,那就來跟C40比較口感吧。
直接沖好二杯,都是同樣手法。Orea V4 沖煮。
衣索比亞 科契爾 畢洛亞
m47旅行版: 3.4.0
味道集中,像茶感,酸值普通
C40 : 26
味道展開,酸值多,帶些許香氣
我覺得手沖刀有股茶感。
第二輪測試,換濾杯,變成花瓣濾杯+淺焙濾紙。
M47手沖346. vs C40 26
虎記 茉葛莉娜 藝伎
C40 比較開,酸調性不錯
M47 酸調性比較少,但甜感比C40好..還是比較茶感
這杯我比較喜歡M47
採用的是淺焙濾紙+花瓣率杯
跟X25比較手沖口感
先來比較外型。
X25長了一點。
手柄差不多
M47旅行版看起來小了一點。
入豆口的話其實X25比較方便
粉杯其實我覺得M47旅行版更輕一點
螺紋上的差異。
X25我覺得比較不好清一點
下刀盤比較。
M47旅行版重量。
X25旅行版重量,輕了快二百克
刻度上我覺得X25的26跟M47旅行版的2.7.0比較像。
15克手沖
M47手沖刀盤
X25-26格 , 76圈
M47- 274格, 64圈
m47味道有一點點苦,感覺太細,
所以又重新抓320格。
M47有個木質香調,比較集中跟茶感。
可能磨更粗更好。
X25好喝順口的果酸
現在我大概都用340格到350格之間。
磨起來當然X25省力不少。
我換個豆子,一樣有木質香調,很香,真酷。
刻度345好像差不多。
不過為什麼有木質香調 … (沈思)
要論好喝當然C40第一,X25第二,M47手沖我覺得就多個口感選擇。
就完全不一樣的調性 XD
M47手沖刀盤意外的很適合中深焙,甜感蠻不錯的
看來就變成意式+中深焙手沖專用 ?
然後手沖刀盤磨義式
刻度先抓0.5.0
磨豆磨了120圈,效率真糟糕。
流速太快,10秒就萃取義式完畢。
兑美式,酸值比較好 XD
總而言之,除非只有一隻磨豆機,不然手沖刀盤可以不用買
但如果想要多一種口感,可以買,因為加價也不算貴。
好了總結優缺點整理。
缺點 :
收納還得拆下搖桿略顯麻煩
粉杯太輕要拿好。
培林容易在清刀盤的時候掉落...掉了也不容易裝回去。
手沖刀盤的口感不太展開,酸值不明顯。
容易跳豆,最好做個簡易的防跳豆蓋
淺焙義式 因為力矩短,所以只能重出力去磨
優點 :
攜帶盒好攜帶有質感。
高階磨豆機小巧質感佳,超級方便
橫桿讓施力變得很方便,比經典版輕鬆多。
義式口感跟經典版表現一樣。
自動零點很方便。
總之我很喜歡,所以直接賣掉經典版了。
反正現在我用機磨比較多,磨豆機目前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