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film X-M5 小型APSC 口袋微單 - 四個月使用心得。
一台可以放進口袋跟小包包的APSC 可換鏡相機。
富士 X-M5
此篇文章所有照片都是直出照片 (僅加框)
包含開箱照片都未有任何調整。都是手持拍攝。
富士已經說明,X-M5並非入門機。
phototrend在CP+訪問富士幾個問題,
其中問了關於X-M5是否是入門級產品。
以下是原文翻譯:
記者發問:
富士軟片推出了X-M5,再次回到了「入門級」市場,
而我們原本以為這個市場已經被放棄。
這個市場如今是否比高階市場更具前景?
富士回答:
渡邊純(June Watanabe):
我們認為這兩個市場同樣重要。
但這款設備(X-M5),我們並不視其為「入門級」,
對富士軟片來說,它對於吸引新用戶至關重要。
富士經由訪談正式說明X-M5並非入門級別,
富士想經由X-M5吸引更多新用戶。
至於會想新購買X-M5的人是為了什麼,
所以我有做過一份簡單問卷,
在調查80份有效投票中,
最高票就是小巧機身。
其次就是我害的 XD (我不認帳)
雖然投票的量底不大,但我想跟目前狀況差不多。
所以富士才會一頭把微單往小型化發展,
並積極用軟片模擬開啟社群的話題。
現在,可以更好好地回頭來看富士這一台巴掌機。
說巴掌,也是要看鏡頭大小,
談機身不談鏡頭似乎也說不過去。
所以此篇會介紹幾顆適合的鏡頭
以及該鏡頭搭配後的直出實拍跟簡易心得。
幸好富士還有幾顆不錯的餅乾鏡跟小鏡頭可搭配。
搭上餅乾鏡就是強悍的巴掌機。
而且這台APSC大感光元件相機,
跟鏡頭微凸的一吋小感光元件的Canon G7X大小差不多。
重點是XM5感光元件夠大可以有更好的畫質,有更棒的夜景表現
當然還有別家無法模仿的軟片模擬的底片色調,還有很多很好玩的鏡頭供使用。
要餅乾有餅乾鏡,要淺景深有人像大光圈鏡,要拍超廣角有超廣角鏡。
要旅遊原本的KIT鏡就很不錯了。
可以帶的出門的,才是最好的單眼相機,X-M5的價值就在這邊。
當出門覺得一台大單眼的時候,我也願意隨手把X-M5放在包包裡面,然後帶了就走。
轉動軟片模擬轉盤,切換不同心情跟色調。
仿底片色調,就在巴掌之間。並且不會跟畫質妥協。
如果索尼佳能是工作,那麼富士就是生活。
靜下心來,好好地拿起相機,拍攝生活的一切。
== 富士機身的優勢 ==
一定要買富士機身才有軟片模擬嗎 ?是的,這是三維的色彩立即變化。
可以用軟體修改套用就可以嗎 ? 當然不行,色彩是不一樣的。
剛好找到一個資料來探討富士的軟片模擬還有RAW檔。
富士的RAW檔是已經包含原廠鏡頭的校色了。
1. 富士鏡頭光學素質夠,但本身是純在色偏的。
2. RAW檔已經存在校色,機身會校正原廠鏡頭這個色偏,並且拉高飽和。
3. 軟片模擬無法複製。原影片有說明清楚為什麼。
所以想要軟片模擬,就需要買富士機身, 想要有更好的畫質,
就要搭配富士原廠鏡頭,因為機身會直接對鏡頭做專業校色。
而且RAW檔就已經是校色完畢。
所以就算搭上蔡司鏡頭,也沒原廠鏡頭有更好的色彩優勢。
原廠鏡頭在RAW源文件上,色準就被校正完畢,
而且會被拉高飽和度。
這個影片應該打破很多攝影的謬論了。
RAW已經存在修正了、而且軟片模擬無法確實複製。
軟片模擬是從感光元件開始進行自然光的三個維度修正,
所以無法複製。
然後副廠鏡頭搭在富士機身一點優勢也沒有,蔡司也一樣沒優勢。
因為富士機身會對原廠鏡頭做校正。
所以,想要好的正確色調,請買富士原廠鏡頭。
== 想要有正確的軟片模擬,那就買一台富士機身。==
如果買富士機身只是為了富士色調直出。
那就好好搭配一顆原廠鏡吧。
因為只有原廠鏡頭才能夠在各種光線跟場景下有最正確的軟片模擬色調。
富士機身已經針對自家原廠鏡頭做過基底校色,
讓基底色調有著比較好的一致性。
其實富士的邏輯是正確的,軟片模擬要正確,
那麼不同鏡頭就得用機身去配合校正讓基底色調表現差不多,
這樣軟片模擬才有實質上的意義。才會原汁原味。
副廠鏡是沒辦法享受到機身這種優待的。
軟片模擬是一套複雜流程,沒被校正的鏡頭會在某些光線跟場景下,
色調就變得不好看。
所以想要享受軟片模擬帶來的直出感,還是得搭配原廠鏡頭。
下面照片的框上,都有標示該張照片用什麼軟片模擬。
直出照片,僅加框簽名。
照片都是富士X-M5拍攝。
北海道的雪地拍攝的。(搭配XC15-45)
士林官邸花季。(搭配XF16-50)
士林夜市。(搭配XM-FL)
陽明山。(搭配XF27 F2.8)
淡水站。(搭配XF18 F2)
==X-M5 相機簡介==
首先,我們會來個簡單的相機介紹,接下來,就是搭配鏡頭的感受跟實拍。
搭上XF 27mm
與富士X100VI比較大小。
軟片模擬旋鈕
這是一個不使用覺得無用,但一用上了就很愛的功能。
機頂上按鈕。
因為富士並未把X-M5定位為入門機,
所以機身旋鈕以及按鍵並未縮水。
包含軟片模擬都是給齊了20種。
包含6K open gate錄影,以及比X-S20更進階的觸控錄影模式。
首次搭載三麥克風系統。
後斜視圖
這裡就有三顆旋鈕。
加上五顆按鈕。
螢幕旁有五向鍵 + 二顆功能鍵
以其前旋鈕
上面還有麥克風接孔
旋鈕跟按鍵數量在小型機上都是很少看到的。
前旋鈕,可按壓
富士多數鏡頭會有實體光圈環可供調整。
可翻轉自拍觸控螢幕,旁邊還有五向鍵跟二顆功能鍵。
由於長期使用沒有觀景窗的無反,
是蠻習慣沒有觀景窗的機種。
機身小型但功能多,按鈕就會偏小。
但我是蠻習慣的。
因為不管是過往的DC還是一些小型機身,
按鈕本身數量少但也都不大顆
單軸可翻轉自拍螢幕
外閃可以用支援TTL的原廠小閃燈。
EF-X8
閃燈抬的角度夠高,使用大顆鏡頭比較不會被擋到拍出陰影。
= XC 15-45 KIT鏡頭 =
首次購買我都會建議搭配原廠的KIT鏡,這顆有光學防手震,
加上焦段跟放大倍率都很合宜
是顆萬用的鏡頭。
對焦上安靜快速。
蠻適合帶隻小腳架旅行自拍。
(螢幕畫面經過模糊)
在應付任何場景時,色彩表現等都維持水準。
但這只是顆加價三千的鏡頭。
蠻建議購買此套KIT鏡組。
無論廣角拍攝
還是遠距取景。
都是蠻適合X-M5當旅遊鏡使用的。
P.S.北海道照片不是我拍攝,
是由完全不會用相機的新手直接帶去北海道拍攝。
這是直出照片。
(照片使用已徵求同意)
= XF 16-50 F2.8 - 4.5 =
這是一顆內對焦、內變焦、防滴防塵、
放大倍率不錯的輕量鏡頭。
可惜,這顆KIT必需搭配其他機身購買。
這組搭配雖然比較大,
但因為16-50鏡頭輕量,所以負擔也不會太大。
在拍攝花朵時,可以感受到內變焦內對焦的好處。
鏡頭不會突出個長長的,近攝花朵就很方便。
因為我一直維持在50端(等效80mm)拍攝,
內變焦這樣感覺像在用定焦鏡一樣的感覺。
不過這是在陰雨天所拍攝的。
背景陰陰的。但整體色調感卻維持的不錯。
16-50的鏡頭發色也是蠻討喜的。
幸好16-50防滴防塵,
所以拍攝時我只要顧到小小XM5機身不要淋到雨就好。
最佳放大倍率在望遠端。
所以當有小蜜蜂來的時候,還是可以拍一下的。
=XM-FL =
這是一顆富士的玩具鏡頭,非常輕量小巧。
這顆是免錢的,當初是贈品。
超過45公分外都是泛焦,光圈F8
由於鏡頭特性,拍攝起照片會有復古的感覺。
因為泛焦,可以隨意盲拍。
因為感覺很多人對XM-FL這顆富士本家的玩具鏡頭很有興趣。
多補充一點冷知識跟部分修正。
這顆玩具鏡頭沒有電子接點,但是有鍍膜的。
而且EXIF有秀出焦段,這可能是富士機身亂抓的,但會秀出21mm
其實本身是24mm F8的泛焦鏡頭。
因為沒有電子接點,也就是說這顆鏡頭的色彩是原本的光學素質。
只能說富士無爛鏡了,這顆鏡頭的色調其實算蠻美的。
額外一提,這是一顆少見的日本製造的富士鏡頭喔。
照片的EXIF會顯示為21mm
但其實這顆是24mm F8的鏡頭
由反光可以知道這顆鏡頭是有鍍膜的,因為沒有電子接點。
所以這是一顆沒有機身校色的鏡頭,也就是說這顆鏡頭發色本身就蠻美的。
這是一顆少見的富士日本製本家鏡頭
也因為沒有電子接點也不用對焦,所以基本上我都拿起來就抓拍的。
拍攝就是追求底片質感,所以ISO我是刻意讓他飆高都無所謂的。
反正抓拍會穩就好。
通常拍攝的成果會讓人還頗滿意的。
底片感很強。
所以也很適合黑白照片
在逆光的景色下,會有光線微暈開的感覺。
= XF 18 F2 =
一樣是餅乾鏡,但小廣角加上大光圈的特性,
夜晚穩定性更好。
而且這顆老鏡頭拍攝起來會有柔美感。
但這顆我比較常搭配X-T50使用.
=唯卓 28 F4.5 =
最薄的可對焦鏡頭,在日照強烈的環境,對焦迅速。
但一到暗光環境,對焦直線往下掉,
原廠鏡可以對焦上的,這顆對不上。
富士搭配副廠鏡問題特別多,建議能用原廠鏡就用原廠鏡。
搭配副廠鏡不僅對焦很容易出狀況,
色調也不如原廠鏡好看,這是軟片模擬都無法拯救的。
副廠鏡也沒支援機身修正。
還會有更嚴重的測光頻閃以及偶發的鏡頭錯誤。
幾乎問題都是搭配副廠鏡後出狀況。
X-M5很多人出現的對焦問題多半是搭配副廠鏡發生。
色調整體對比低,而且抗耀光極差,所以拍攝環境會受限。
但是二千多塊台幣,也沒什麼好要求的。
機身蓋可以對焦,可接受
鏡頭發色因為跟原廠鏡不同,
所以需要特別重新調配一組機身設定給這顆鏡頭用。
但這組配方並不適合原廠鏡頭。
而這顆鏡頭也並不能套用原廠鏡頭的機身配方。
這是比較麻煩的事情。
唯卓28mm,抗耀說明
左邊唯卓28.右邊是富士玩具鏡頭XM-FL
沒欺負唯卓28..我拿的是富士贈品玩具鏡頭去比較抗耀。
無論日拍還是夜拍,
唯卓28對比度低且抗耀差的表現是必須在拍攝上注意的。
=要有好看的富士色調,建議搭配原廠鏡拍攝=
下面以原廠XF27mm對比唯卓28mm來示範一下。
簡單來個示範為什麼富士相機還是要搭配原廠鏡頭。
因為搭配副廠鏡頭的色調會有微妙的變化。
富士 X-M5 機身,手動固定曝光,
光圈/快門/ISO都固定一樣,配方也一樣
純粹就是馬上抽換鏡頭拍攝而已。
原廠XF27mm 跟唯卓 28mm的色調相比。
立體感會消失,部分有偏色,
這是很難只靠配方調回來的。
為求光源固定,採用室內拍攝讓變因減少。
但現實中環境光源是很亂的。
環境光源越亂,原廠鏡跟副廠鏡的色調會偏差越多。
所以如果追求富士直出色調的,
還是建議搭配原廠鏡頭。
這種微妙差距,會造成照片的立體感消失,
細節上部分色調也會有所不同。
會讓照片變得比較平凡。覺得反而失去軟片模擬的意義了。
題外話,
拍攝這組照片時,唯卓我對焦好幾次才成功,
副廠鏡的對焦上也跟原廠鏡有差距。
副廠鏡便宜,所以消費者選購上是沒問題。
但如果一個大評測網站去評測富士相機卻用副廠鏡去評測,
則屬搞笑。
基本上參考價值不高。
選擇參考評測時,
還是注意一下這個評測接的鏡頭是不是原廠鏡比較妥當。
=XF 27 F2.8 =
一代鏡可能會有斷排線問題,
建議直接購買二代鏡,還有防滴防塵。
這顆對焦的速度比起XF18 F2會更快一點。
但放大倍率普普。
不過多一點體積,在抗耀上,暗部對焦,色彩濃度等等,
都會遠遠勝過唯卓28….
光圈也比唯卓28還大。就是一分錢一分貨了。
搶拍貓咪也很有效率,
直接切到AUTO相機都幫忙設定好。
夜間搶拍貓咪對焦的準準的。
27mm這顆鏡頭拿來拍貓咪距離恰到好處。
拍攝起霧的山區
===結 論===
其實這台帶出去的時間會比X-T50以及X100VI高,
因為太小巧好帶了,我常常就塞在口袋裡面拿起來就拍,
包包如果東西太多,我也是只放X-M5.
很高興這次的小型機身,富士並沒有做入門機的閹割。
畢竟,富士對於這台的定位是小鋼炮,而不是入門機。
軟體上並沒有任何閹割,X-T50軟體有的,X-M5也都有。
而且X-M5也把X-S20的錄影功能再度強化。
硬體轉盤跟功能鍵能塞的都塞進去。
總共四個轉盤,裡面有二個自定義轉盤,
五向鍵外加七顆功能鍵,
還有實體快門跟觸控翻轉螢幕。
加上富士原廠鏡頭多數都有光圈環可控制,
操控上是蠻不錯的。
很多APSC機種還不見得給到這麼多。
軟片模擬給齊全二十種沒有閹割,
五代晶片的對焦系統也未有閹割。
強化錄影介面跟內建收音以及跟位置不錯的麥克風接孔。
2600萬像素感光元件在高ISO表現上也會比4000萬像素好一點。
佔據記憶卡空間也會省很多。
除了小型化必要性的拿掉觀景窗/IBIS/內閃以外,
X-M5的確沒有各家入門機的閹割手法在。
可能很多人也不曉得,
X-M5的人像柔膚是目前富士最新款的。
也就是X-T50跟X100VI都是比X-M5還舊款一點的。
X-M5拍攝人像上表現也更好更自然。
喜歡使用柔膚功能的,或許也該考慮這一點。
入門機最常見的就是處理器能辦到,
卻軟體閹割功能。
過往的X-M1是妥妥的入門機,當年被軟體閹割的很兇。
其他品牌的入門機所做的軟體閹割就不多列出來了。
(處理器能辦到,但卻做出軟體閹割即是入門機)
其他品牌入門機的軟體閹割是割更兇的。
甚至也有機身體積足夠塞下旋鈕跟按鈕,
卻故意精簡按鈕跟旋鈕的入門機設計。
這些都是很簡單可以判斷是不是入門機。
我印象最深刻的入門機是Nikon D40的三點對焦系統...
(只有三個對焦點)
富士常見的入門機軟體閹割就是把軟片模擬數量砍掉。
(可以藉由網路查詢過往資料應該都很清楚)
目前富士實質在售的入門機應該是X-T30 II
(舊款對焦系統.已經不再更新的軟片模擬。)
我把我手指放進去握持X-M5上面拍好了。
這樣可能比較清楚XM5富士已經塞入多少操控旋鈕跟按鍵了。
背面其實拇指握持區握入後,
其他的滿滿都是旋鈕跟按鈕提供操控。
能塞的都塞下去了。
正面,應該也看得出閃光燈機構塞不下了。
拔掉IBIS讓長寬極度縮小。
(IBIS增加厚度不多,
主要增加的是佔據面積給防手震用)
觀景窗,留給X-E5塞。但機身體積會大一點。
但也有保留實體快門。
不像很多入門機只剩電子快門。甚至有的還沒熱靴。
X-M5沒有做出任何軟體閹割,機身操控塞滿滿。
所以富士才會說明X-M5並非入門機。
富士微型化機身的走向是蠻明顯的,
富士寧可拔掉硬體也要去做微型化機身這件事情。
GFX100RF就是目前富士走向設計。
接下來今年還會推出X-E5,以富士目前產品規劃來看。
X-E5也是小型化機種。
X-E5將會是X-M5搭載旁軸觀景窗的機種。
其他規格估計就是跟X-M5一樣。
至於X-E5會不會有IBIS就不得而知,
畢竟富士想要做的應該是微型化優先。
而搭載2600萬像素的可能性蠻高的。
這個有簡單做過問卷,
X-E5在有效票76票中,
其實猜測有無IBIS各大約佔一半。
並且今年將會推出XF23mm的餅乾鏡,
估計是搭配X-E5成為該機種KIT鏡。
光圈多少不知道,但會是一顆23mm餅乾鏡頭。
這倒是可以期待一下。
有買到X100VI的用戶,應該就不用特別去搶X-E5了。
X-E5的規格估計不會打到X100VI
但將會是一台有觀景窗的極致巴掌機種。
對X-M5沒有觀景窗有怨念的,可以期待一下X-E5的推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