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 富士 X-S20跟iPhone 15 pro的直出 1:1 比較 |
有人說RAW檔可能太大了怎麼可能這麼拍...
那就來拍直出檔案看細節。
因為富士拍攝RAW檔同時也會產生Jpeg,就拿這組來比...
軟體模擬沒開...採用STD,避免色階因為軟體模擬斷軌
一樣左邊富士,右邊iPhone 15 pro
我沒那麼多時間做這種測試,所以就是隨手拍一個場景直接看...
我也沒特別挑,就是突然想到拿來拍RAW跟直出比較...大白天的,不用考慮手震問題。
讓富士跟iphone 15 pro自己去抓參數自己拍,我不介入。
先來看檔案資訊,手機對於相片的壓縮率還是比較高的 (求取更多空間)
也就是說手機在直出更多壓縮的情況下,細節是不是會大輸給單眼呢 ?
再來看縮圖整體觀感
接下來就是1:1的比較環節
左邊是富士X-S20,右邊是iPhone 15 pro
這次都採用win11內建軟體開啟.....(因為非RAW)
跟RAW比起來,
可以看到手機的壓縮幅度非常大,甚至已經跟RAW畫質比已經有一段差距了。
但跟壓縮幅度沒那麼大的相機比起來,點小圖放大圖來看。
============
上面的比較,富士的RAW跟Jpeg其實是同一張...(很扯吧)
我們這邊把富士的RAW跟Jpeg擺在一起看細節....會發現很奇妙的事情。
先看縮圖 (點小圖可以看大圖)
縮圖就可以看出來Jpeg有變形校正了
再來看同張RAW跟Jpeg的1:1對照(點小圖可以看大圖)
RAW是沒做變形校正的,也特別模糊。
富士的話,我覺得就直接直出吧
============
由上面二組測試可知。
手機的細節並非無中生有。
而且以直出觀感而言在不用後製的狀況下,已經可以逼近肉眼所見的高動態。
雖然ProRAW檔比較大,但可以看到保留非常多細節下來。
在小小的感光元件下 (iphone 15 pro主鏡頭感光元件為1/1.3" SONY IMX803 )
直接對比APS-C X-Trans CMOS 4 富士 X-S20 (最新處理晶片)
搭上的也不是那顆變焦KIT,而是我常用的XF 16mm定焦鏡
拍攝時就靠相機自動判斷拍攝,我不做介入。
畢竟手機也是自動拍攝無法介入。
但手機的EXIF參數是無法做準的,因為手機採用的是影像管線計算,短時間已經拍攝十幾張照片,
也就是說不管高低ISO或不同快門,手機都已經在一瞬間拍攝好了。
手機的EXIF只能代表十幾張影像管線中的照片中的其中一張。
這就是為什麼手機有辦法紀錄更多被風吹動的樹葉細節。
以RAW檔比較而言,基本上已經可以不相上下甚至還有些翻盤了。
但比較直出的狀況,手機對於直出檔案的壓縮率頗高的,直接壓成1/10大小
原本擔心在如此高的壓縮率下,對比單眼的直出可能不太樂觀。
(富士是同一張照片,同時產生RAW跟JPG) (只是iphone的RAW檔真的太清晰了...)
看來富士的RAW好像怪怪的阿........(富士自家軟體解RAW的)
但顯然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不過也可以看出來手機直出高壓縮率對於畫質的明顯破壞還是有的。
其實這種比較我過去每代iPhone都跟我的單眼比較過,
也跟一吋機等等都比較過。
也因為如此,我越來越信賴手機可以給予的畫質表現,也更輕便。
而且拍照成功率也大上不少。
這也是為什麼如SONY跟Canon以及Nikon都在積極地進入全片幅微型化市場。
而對於APS-C等級的反而就比較沒那麼用心。
相信他們自己也有測試跟比較過,目前只有全片幅才會有絕對勝算。
這也是為什麼連像我這種長久的單眼用戶,會很信賴手機的拍攝的原因。
這些都拿來比較過,而且是每年每年比較,手機的進步幅度之大是肉眼可見的。
以富士而言,這樣子還是拍攝直出吧,
RAW檔表現就普普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