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動意式器材] picopresso 之配件購買建議 (大彙整購買建議)
pico夠好玩,也夠專業。
入坑意式的不二選。配件的話其實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
本篇文章2023年11月發表於PTT,PTT文章已砍
這篇會加點2024年的更新。
與其一樣一樣的建議哪樣東西需不需要購買,
不如來個依照預算跟想要進階的方向去做配對建議。
因為個別心得都已經寫過了,
所以會隨著配對順便去引用過去心得可以比對參考
==配對 01
原廠配對
原廠配對是方便又穩的一個選擇,而且收納空間很少。
只要咖啡粉跟熱水就可以直接壓出一杯濃縮。
但當然這也沒什麼好提的,原廠配套都配好了。
這也是pico的優點。
如果要有選擇困難度,
可以參考我的綜合比較文 :
==配對 02
加個便宜的手動秤
一個便宜的佈粉針
一個原廠12克粉杯
手動秤可以讓自己抓時間跟重量.
(2024年更新:建議購買原廠的小秤即可,今年有發售了)
因為佈粉太重要了,原廠佈粉針只是入門選擇,
佈粉越確實出來的濃縮口感會越好。
建議買一把便宜的佈粉針去做佈粉....
12克粉杯可以讓自己多一點變化,
小份量或者抓手感不會浪費太多豆子..
做小杯拿鐵,或者咖啡因不耐的,都可以選小杯濃縮。
參考補完心得如下 :
==配對 03
解決完佈粉問題,我認為其次比整粉更重要的是壓粉問題。
這次就不要繞圈了,直接上定壓的壓粉器我覺得是蠻重要的。
粉餅壓得好,義式口感跟層次又會再度提升一次。
關於定壓之前分享文已經寫了蠻多了,
所以可以參考
==配對 04
上面解決了佈粉/定壓的問題後,最好有個整粉過程。
鋪平了粉面,在來下壓體驗會好很多...
從鬆鬆的粉直接下壓力感覺還是頗不痛快的。
而且整粉有助於處理粉上半部的均勻,
這樣也會讓萃取更加順利。
參考心得是 :
這篇心得我算是集大成去說明義式最重要的前置作業..
不僅僅適用於pico,也適用各種半自動義式機。
內容很豐富可以看一下。
可以搭配心得 :
[咖啡器材介紹] Happy Tamper 義式定壓填壓器 - 平均施壓讓萃取更一致
一塊服用。
==配對 05
支架
對,就是支架,這東西雖然次於上面的器材,
但支架會讓整個體驗提升非常大,
尤其是連續出杯的時候,你會非常感謝有個支架。
支架不僅可以減輕手的負擔,
而且可以讓自己可以觀察出咖啡液狀況,
濃縮做好後,甚至可以不用管pico本體,直接掛在支架上即可..
當然支架有很多使用細節跟困難處理。
所以可以參考過去我寫的心得。
==配對 06
IMS 51mm粉杯
磁性接粉環
IMS 51mm粉杯的優點是可以用15克的咖啡粉還可以萃取的不錯。
而且本身粉杯比較筆直,可以搭配之後介紹的行星佈粉器
二次分水網在粉杯設定的標準粉量內的作用不大,可選擇購買來玩。
也因為IMS 51mm粉杯的設計導致原廠接粉環是不能上了。
所以得另外買51mm的接粉環,既然要買接粉環,當然買磁性的最好。
原廠接粉環有二個缺點,
第一就是外擴太小,導致接粉時還是會外漏。
第二就是沒有磁性,當在做佈粉時很容易就抖出咖啡粉來。
磁性接粉環沒有多貴,買了體驗加分。
這裡可以參考
==配對 07
行星佈粉器
其實前面介紹的佈粉針,都是需要練習再練習才能夠佈的均勻,
相對地就沒行星佈粉器顯得無腦許多。
在沒有購買autocomb的前提下..(反正也沒51mm)
只有行星佈粉器的方式了,
詳細的測試跟問題分享等等都寫在,
(2024年更新:
請直接參考會更好用。
==配對 08
最後最後,就是不要用手動秤了,換個義式秤可以自動計時,
會讓自己更方便。
這個就沒另外寫心得了,反正秤的功能都一樣。
唯一不一樣的是,買的秤必需擺的下pico原廠支架。
之前有支架分享過原廠支架可承受的寬度限制了,就不重複了。
(2024年更新 : 原廠已經有賣購小巧的義式秤了)
==結語
以上01到08循序漸進的配對是我覺得可以慢慢進展的方向。
當然也可以一次到位或者乾脆留在01都可以。
端看自己想學到哪裡跟喝到哪裡的口感。
當然這篇已經先省略了磨豆機跟豆子的影響因素,
這個就自己依照預算去抓取了,我相信網路上已經很多文章都分享過了。
適合義式的磨豆機就那幾隻,都可以爬文爬的到。
豆子就按照自己口感去買,覺得不喜歡就換隻豆子而已。
但每換一次豆子,就要換抓一次刻度。
最好就是換到喜歡的豆子之後,就一直買同樣豆子是最保險的。
當然pico的變因還有可能熱水最後不燙阿,
手壓的壓力穩定度不高阿....
熱水很快就不燙就很簡單,直接放滾水進去就好了..
但其實手壓的壓力穩定度是可以買原廠的壓力表配件去練習的。
不過因為我個人壓了那麼久,出壓手感抓得差不多了。
壓力表配件就不太重要了。
但自己手感不好的時候,
可以買原廠壓力表下去看壓力練習手感,也是不錯的。
但除了溫度跟壓力這些會跟半自動機有差異的地方外,
其他可以做到好的部分做好,
我十分確定對於出杯義式的口感會有十分大的提升。
當然預算也就會隨著配對不同,花的程度就不同,
這個就自己依照預算去考量了。
我現在就這樣子的方式去製作濃縮了,口感上提升也很明顯
至於收納方面就看自己空間需求了。
這篇算是有點給那些專心爬過我文章的一個小彙整推薦。
不然google其實也都找的到。關鍵字我都給您了。
==
本文禁止無斷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