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逐漸懶惰做濃縮的現在,還是入手了電動磨豆機。
挑選好攜帶跟好置放又可以磨淺焙豆的一台機器。
就是Femobook A5。
其實一直在A4、A4Z等幾台猶豫。
最後聽取店員建議選擇了A5。繼續閱讀後詳細介紹。
為了逐漸懶惰做濃縮的現在,還是入手了電動磨豆機。
挑選好攜帶跟好置放又可以磨淺焙豆的一台機器。
就是Femobook A5。
其實一直在A4、A4Z等幾台猶豫。
最後聽取店員建議選擇了A5。繼續閱讀後詳細介紹。
[義式濃縮] picopresso 以二次分水網 - 簡易測試心得 |
其實我二次分水網只是順手買來玩的,這篇當玩票性質看...
我總共買二片,這是其中一片
各位也可以分享自己使用經驗.只是我有可能會看不到有人回文。(因為文章沉底後就看不到了)
因為僅僅只是分享我自己用的感想,隨意看看..
其實我都不只用一次..只是幾次下來都差不多的結果.
與其自己做筆記不如分享給大家看的想法來分享...
這是pico 12克的粉杯
[義式濃縮] 佈粉/整粉/壓粉 之詳測心得 |
雖然是以Pico去作範例說明,但濃縮的過程都是一樣的。
picopresso其實本身自成一套,可以佈粉、整粉、壓粉
一個小小零件全部齊全...
帶出門很方便
這篇會介紹佈粉 整粉 壓粉 分別的目的跟重要性為何。
[義式濃縮] 四種常見佈粉針之測試 - 佈粉心得 |
其實用picopresso (以下簡稱pico)用到現在
也用很久了。
佈粉方式也改了很多次 XDDDDD
這裡來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
其實佈粉針還真的不能亂用就是了...
這是我這時期用的佈粉針
[咖啡器材介紹] 3D列印之行星佈粉針 ~ 使用佈粉詳細心得 |
之前測試佈粉針可以得知針需要零散但規則分開來攪散,
不能排成同心圓,並且不能太粗,針要不規則分散
否則易造成通道或推粉.
那時有討論到可能行星佈粉器會比較好
所以入手了行星佈粉器後,發現遇到的狀況比想像中多一點..
收到的貨就是picopresso標準粉杯可用的長度.
但是實際上卻非這麼簡單
Fujifilm X-T50 + XF 16-50 與 X100VI 簡易比較23mm畫質 |
(這張封面照片是GR3拍攝的,對,有修圖)
富士 X-T50新一代Kit XF 16-50 如果跟同樣是4000萬像素的X100VI比較23mm端會如何呢 ?
我也很好奇。
雖然我樣張拍了很多,但是其實拍攝位置很難架設腳架,手持上有些構圖不太一樣,
所以就拿掉了很多失敗照片。
反正這是我自己參考用的,
分享出來也讓有興趣的參考看看。
不是很嚴謹,只是自己好玩測試的。
但最基本的參數固定都有固定好。
Fujifilm X-T50 + XF 16-50 KIT組簡易開箱心得- 前言 |
此文開箱照片皆為X100VI拍攝。僅縮圖銳化。
果然跟我期待的一樣,X100VI很適合拍開箱照片。
(所以也可以參考X100VI的寫真能力)
這次採取拆開多篇撰寫,寫起來比較輕鬆也比較好整理。
不然一整串很長的文章非常難以排版 XD
所以這次X-T50的介紹就拆成數篇了,包含大家想看的XF 16-50 素質如何我都有做簡單測試。
(其實我是測給自己看的,沒有太嚴謹但可以獲得我想要的結果,因為我必需決定自己鏡頭的去留)
[評測] FUJIFILM X100VI - 黑色開箱心得 - 前言 |
(感謝XS20協同拍攝)(本篇所有縮圖照都是各相機直出色調)
(有時候M01伺服器不太穩讀不太出圖來,請稍等一會重整即可)
其實,我不會推薦攝影新手或者習慣淺景深拍人像的資深用戶購買X100VI,
主要原因這是一台等效定焦35mm焦段,
拍攝上沒有超廣的張力,也沒長焦的景深壓縮,
非常考驗使用者的構圖功力。
如果構圖功力稍微差一點,35mm很容易拍的很普通且難看的照片。
所以購買X100VI之前,要先確認自己是否駕馭的了等效35mm焦段。
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焦段,但卻不是那麼容易駕馭的焦段。
不管我這篇拍攝出來的照片讓你看了有多喜愛,但我仍不推薦入門者使用等效35mm定焦焦段。
對於不善於構圖的使用者而言,等效35mm將會拍攝的十分痛苦。
撇除掉鏡頭焦段後,
談到直出發色,富士倒是獨一檔,拍好就可以分享,回家看照片即可。
如果你跟我一樣喜歡生活隨拍,就不要錯過富士。
把修圖浪費掉的時間,拿來多看幾本書等,多陪陪家人,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人生不該浪費在修圖上面。
會想來看富士文章,多半也是想要省掉修圖的時間。
我這邊都是直出Jpeg色調,都是極有參考價值的。
本篇範例都是直出色調之發色表現,可以給最原始的參考。
包含所有縮圖都是各相機的直出色調。
改進的攝影風格跟HEIF檔案 |
= 改進的計算攝影管線。=
先來介紹一下攝影管線,因為改善了影像讀取速度,所以拍攝時可以更及時地獲取48MP的照片。
每張背景都不斷地在刷新,一共有15個RAW圖層不斷地在背景刷新。
這只是其中一個鏡組就是15個RAW圖層不斷背景刷新,但iPhone 16 pro有三個鏡組,
為了達到變焦順暢跟白平衡統一,所以在拍攝時是三個鏡組同時動作。
所以背景總共隨時都有45個圖層在做刷新。
這是一個很龐大的計算量,從一打開相機開始。
所以打開相機會發燙會耗電,這就是因為有45個RAW層級的圖層不斷在背景進行演算。
[分享] 日本五日行,RICOH GR3拍攝心得 -前言 |
本來想寫篇綜合文章,
但是我覺得拆開此次出門的三台相機分別在三個分區撰寫心得比較好。
看起來比較方便。
這次iPhone幾乎已經承擔紀錄的重責大任了。
我出國拍起來最失望的APS-C X-S20單眼,簡直扯後腿。
此次文章是一次動筆三篇文章,所以發文時應該會同時有三篇心得文產生。
這次帶去日本的相機有
富士 X-S20 ,鏡頭帶了最輕便的18mm F2跟16mm F2.8
還有Ricoh GR3,以及iPhone 15 pro。
以拍攝量而言,iPhone 15 pro拍攝最多 ,其次是GR3,最後是X-S20
心得是,GR3還真的是最佳出國旅拍機~~
(此篇都是直出照片)
柯達 FZ45 vs 富士 F31FD 小型相機實拍比較 -前言 |
這二台相機我都有寫過實拍跟開箱,可以分別去看。
一台是目前小相機中的暢銷排行榜銷量非常好的柯達FZ45,
一台是過去赫赫有名的富士F31FD。
FZ45取得售價為2700台幣,
F31FD從網路買來的價格為3500元。
FZ45還可以從日本買到,但F31FD只能看看有沒有人賣二手。
這邊就來比較看看,在此類小相機中,哪台拍出來的相片更有Fu。
不過富士這邊有點偷吃步,我是直接開啟正片色調。
FZ45那邊我則會同時po正常色調以及內建的鮮豔色調下去比較。
我的文章都是寫給自己參考的,做為以後實拍時參考
我認為最近會流行富士直出,或者復古CCD直出,都是為了跳過修圖這件事情。
與其說是文青炒作,而是很多人早就厭倦修圖這件事了。
所以回歸原點,拍攝照片就是直出為主。
但卻有攝影師搞錯方向,在拍攝生活照時,
富士拍攝完照樣修圖、連復古CCD的老舊DC拍完也在修圖,
這就完全失去目前流行復古元素的目的了。
拍攝時也都掌握我就是拍底片不能亂拍爛的原則下去拍攝。
底片張張可貴,底片不能修圖,把拍攝每張都當成一回事的下去按快門。
我覺得這才是攝影的真正態度,而不是拿到一台小相機或者手機就覺得是玩具亂拍。
1Zpresso X Ultra 手搖磨豆機 開箱心得 - 前言 |
其實這隻我收到第二隻了,原因很簡單
首批預購的時候1Z的刀盤廠商做出來的刀盤會掉屑。
1Z主動全面召回更換,而且服務到位,
這種負責的態度真的很讓人滿意了。
但X-Ultra我對他的滿意度並沒有舊版X-Pro高,不過也算是不錯的手磨了。
這是我第三隻1Z的磨豆機了。
機子為自費購買,文章不得轉載。
補上之前提到過要整理一下關於疫情下的精品包問題,
因為精品包不能像APPLE一樣直接發公告說:
"我們家的iPhone都可以用酒精消毒"
精品包基本上保養注意事項就是遠離酒精。
但是在可能被傳染的風險下,有些事情就不得不做了。
既然不得不做,那要怎麼做最好,
這就是這篇文章所要整理的內容。
大約會依照下面順序介紹。
1、不噴酒精回家怎麼放比較好
2、酒精應該怎麼噴灑才會傷害最小
3、酒精放在包包裡面該注意些什麼
4、不幸碰到酒精後的清潔跟保養
這邊簡單聊聊購物中心購買精品的心得整理。
各位也可以分享自己經驗。
很多人都會想去購物中心買精品,這邊會加以分析喔。
目前有三大購物中心
Pchome/以下簡稱P家
Momo/以下簡稱M家
Yahoo/以下簡稱Y家
這三家我都有買過精品包過,數量不多
屬於嘗試型的購入.我還是以靠櫃為主
這次圖會非常多~ 最近該保養修理的也都完成了~
經典LV中夾也已經停產了~這款錢包使用率比較高...
所以相對損壞的地方比較嚴重...其實維修這個也是第一次~
對我而言也是有相當的困難度
[手沖濾杯] Tarachine Conical 30 甜筒濾杯 詳介心得 |
Tarachine Conical 30 Single 濾杯
台灣暱稱為 甜筒濾杯
強調簡單方便易用。為單人使用。
連三洋都出了花瓣版本的Deep 27。
但Deep 27本身是可以買自家濾紙的,還頗貴~
不過Deep 27 跟 Conical 30 是完全不同走向,風味也是。
27就是27度角
30就是30度角
除了角度不同外,裡面紋路跟整個濾杯大小都不一樣。
我是以外型選擇小一點,造型我也覺得好看些的 Conical 30
這二隻都是屬於窄角濾杯,
咖啡展其實還有幾家有展出,但尚未量產的陶瓷版本。
但都是一樣是窄角濾杯。
我購買的版本為AS樹脂-黑
[意式濃縮] picopresso 改 51mm IMS 粉杯 心得~~ |
其實這幾次用Pico每一次都有對無底出濃縮狀況錄影下來..
只是影片就只是我們朋友間互相參考而已,沒放上來了。這邊簡單圖文說明。
其實IMS粉籃/粉有人分享過了。我這邊用我的角度來分享一下
pico除了原廠的12克籃可以用以外,還有IMS可以兼用~
IMS 51mm粉杯型號為 B602TH25E ,確定可相容 picopresso
但如果方便的話,接粉環可能要換一下.因為原本的蓋上去鬆鬆的。
粉杯設定約15-17克,外徑60mm,高度25mm
這邊我會用18克/14克,分別測試....
IMS 51mm長這樣 XD
[雀巢膠囊] Nespresso的玩法 - 冰咖啡 vs 冰拿鐵 vs 拿鐵 vs 手沖 |
自從玩pico跟手沖後,就把膠囊放一邊了。
偶而逛到雀巢去發現有賣限定冰咖啡系列。
我冰咖啡有固定的做法(改天有空來寫)
但最好是冰二天最好喝....
而雀巢膠囊的冰咖啡是可以馬上喝的風味咖啡。
喝過後覺得蠻不錯的。
也順便介紹一下雀巢膠囊機的各種玩法~
(哈)
[雀巢膠囊] Nespresso 的VERTUO跟ORIGINAL的選擇 |
我用過很長時間的膠囊機了,
我朋友也都有在用。稍微分析一下吧
反正網路你也找不到我下面說的體驗資訊,乾脆我直接打好了,
我另外還有很多豐富的沖法,膠囊的玩法很多。
這杯拉花就是用膠囊機做的150cc小杯拿鐵喔。
ORIGINAL是最早的壓力式的意式膠囊,膠囊5克…
所以萃取出一杯濃縮算是蠻極限了,多萃只會變苦,變成過萃。
小杯飲用。
[咖啡器材介紹] Happy Tamper 義式定壓填壓器 - 平均施壓讓萃取更一致 |
其實我本來有買便宜的定壓定高填壓器~
但其實真正用到定壓才清楚定壓是怎麼回事
Happy Tamper 快樂填壓器應該有不少版友有買的。
就不野人獻曝了,簡簡單單寫這篇就好了。
[咖啡器材介紹] 越南滴滴壺 & RS-16 比較心得 |
其實就是之前說的買到了越南滴滴壺,跟RS-16比較。
越南滴滴壺的泡法其實有蠻多不同介紹的。
這邊我會比較單純的簡單介紹大家都知道的滴滴壺外。
就是採取跟RS-16略同的泡法去分析口感。
看看一百多塊的滴滴壺,跟四千多塊的RS-16比較下來,
RS-16是否真的那麼值 ? 而滴滴壺是否能取代。
因為我買的RS-16是玻璃版本,但其實我有不銹鋼版本的需求。
不過不鏽鋼版本有點天價。
如果滴滴壺的味道差不多,那麼我就可以省一筆錢了。
一體式淨水器挑選心得分享 - 前言 |
封面相片是後來我拆開一體式淨水機的純水箱發現的真相,如果純水箱清不到,喝到的將會是細菌。
本篇會有詳述。
這水箱也是有內建UVC紫外線殺菌的,可以看出功效大不大。
彙整咖啡需用濾紙相關文獻資料一下而已
一次比較富士五顆鏡頭 - 前言 |
(iPhone 15 pro拍攝,直出縮圖)
圖示依序是15-45 / 16 / 23
下排為27 / 18
這五顆鏡頭分別為,
XF 23mm F1.4 二代鏡(等效35mm) (公司貨 27300)
XF 16mm F2.8(等效24mm) (公司貨11800)
XF 18mm F2(等效27mm) (水貨12200)
XF 27mm F2.8 WR(等效40mm) (公司貨12800)
XC 15-45 kit(等效22-67mm) (搭機鏡,含XS20公司貨 43000)
上面總共價錢約為107100,大約十萬。
總共可以玩五顆鏡頭,以後都有可能脫手 (10/22更新:目前已經脫手剩下XF18F2了)
這裡大概就是使用的感受跟心得,
順便分享實拍照,看看這些等效廣角鏡在風景跟人像之間的構圖不同感覺。
2024/06/10新增
XF 35 F2 鏡頭實拍跟簡易心得 (等效52mm) (公司貨 12300)
XF 14 F2.8 鏡頭實拍跟簡易心得 (等效21mm) (水貨 16600)
再多加二隻鏡頭,共七隻
一年內看到有貨就直接購入,
然後扣掉之前賣掉鏡頭跟機身的錢,等於這次再貼六萬塊買入上面器材
(反正晚買沒折扣)
以富士目前的高檔價位來講,算是蠻合算了。
其次我已經知道我喜歡廣角焦段跟餅乾鏡,這些也都是我會常用的鏡頭。
這篇文章的所有實拍照片都是直出。
(縮圖部分會標註拍攝相機,直出縮圖簽名)
有時候真想知道這五顆鏡頭到底什麼時候帶出門比較好,所以這是我私人比較的一篇。
這不是一個嚴謹的比較,也沒架設腳架,所以想看的可以看,覺得不嚴謹的就不用看。
攝影風格富士NC經典負片風格與富士X-T50比較 |
這是購買iPhone 16 系列特有的攝影風格,是把計算攝影直接多一個10bit圖層在HEIF檔案內。
這個攝影風格有著RAW特性,調整上是無損的。
而且參數是可以分享給任何一支iPhone 16 系列手機的,設定同樣參數就可以拍出同樣色調。
跟富士軟片模擬配方很像,是完全可以分享給親友設置拍攝的。
因為我很喜歡富士的軟片模擬NC (經典彩色負片「Classic Neg.」)
這個色調我真的很喜歡。
但富士的軟片模擬拍攝JEPG後,軟片模擬成片後就不能再更改了。
所以要用軟片模擬包圍去同時包圍不同軟片模擬。
幸好iPhone 16系列的攝影風格是可以事後再調整的。
不過如果事先拍好就拍好,所以這邊我有調整好一組類似富士經典負片軟片模擬的攝影風格。
多場景對比X-T50實際NC對照,
相似度頗高。
其實大概會六成像。
主要是因為iPhone的白平衡太寫實,而且已經HDR完畢。
所以光靠攝影風格會很接近NC色調,但還是會有些許不像。
以下都是同一組iPhone 16攝影風格的直出照片
對照X-T50實拍的直出經典負片風格。
為了維持3:2比例,iPhone 16 pro的照片有經過裁切。
並加以縮圖方便對照色調。
應該可以看出已經接近六成像了。
剩下就是手機自己調整EV調整曝光量。
我自己有調整好三組,一組是我喜歡的討喜萬用風格,一組是這組NC風格。
另外一組就是類萊卡色調。
看來以後不用帶富士出門都可以啦。哈 (誤)
柯達 Kodak FZ45 電池式小型相機 - 東京開箱 -前言 |
柯達這台相機,並不是什麼銷售不好的相機。
而是在手機跟相機都變貴的年代,反向變成購買第一選擇的小型相機。
然後我竟然在日本拍開箱文要用的開箱照片。
好吧,在日本星巴克拍攝開箱照片,也是一個很難得的回憶。
前言 |
這裡把一些開箱照片拿掉,只針對新的相機系統做整理。文章會比較洗鍊。
文章重新排版並增加不少內容且精簡掉不重要的開箱照片。
目前我已經把富士NC攝影風格設定拿來拍攝開箱文了,非常好用。
我有調整好三組風格。
一組是萬用風格,拍攝討喜自然,人像優秀。
一組是富士NC風格,忘了帶富士出門時可以用,也會用來拍開箱。
另外一組是萊卡風格,比較冷調,別有風味。
已經分享在其他篇。
[評測] iPhone 16 pro - 開箱 |
免不了的開箱環節,大家都開到爛了,而且其實變化不大,
但文章缺少了開箱,好像缺少了什麼一樣。
主要直出實拍會放在文末
跟15 pro的外盒比較
稍扁一點
產品都自費購入,反正這些器材網路都有影片介紹….
話說,我把二隻小魚換掉了,變成海豹.
前言 |
如果有在觀察手沖大賽,會發現最近的手沖大賽越來越不講技巧,而是用器材取勝。
2024手沖大賽冠軍用的就是Melodrip 花灑濾滴器跟Orea V4 窄口濾杯下去無腦沖煮。
我Orea V4 濾杯買的是寬口。
也有不同味道。
但今天我要用的是Oreo 陶瓷濾杯。
這篇一次會介紹三個器材,第一是Oreo 陶瓷濾杯,第二是Melodrip 花灑濾滴器
第三個則是興波攜帶式電動磨豆機
[小評] 修圖照無法當相機的評測心得參考照片的原因 -前言 |
在這邊簡單說明一下,為什麼在評測相機時,或者寫相機心得文時,
須得採用直出照片的原因。
在台灣,很多人把圖修的跟直出都不一樣,
然後拿來代表相機拍的照片來寫心得跟拍介紹影片,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跟國外都是以直出相片為主的介紹相機跟評價相機的方式,
真是天壤之別。
這裡不是說M01小編的評測文,M01小編的評測文可都是直出照片.
我說的是絕大多數寫心得文跟很多台灣YT的錯誤觀念。
Fujifilm X-T50 vs Fujifilm X100VI 選購建議心得-前言 |
(本篇文章所有照片皆是iPhone16 pro自調NC攝影風格拍攝)
這裡做點X-T50跟X100VI的選購心得。
本篇依舊是X-T50開箱評測文分枝之一。
其實X-T50如果加上定焦鏡頭也是要六萬那邊,
所以跟X100VI目前現貨些微的漲幅其實蠻接近的。
X100VI不是買不到,而是要不要多付一點錢買現貨而已。
這邊就稍微寫一下我使用下來的一點小小分析。
因為二台規格很接近,但都買到這麼小的IBIS機身了,同樣價錢下可能會考量一下要購買哪台。
這篇文章的照片都是用iPhone 16 pro拍攝,僅縮圖銳化加簽名。
這組色調是我調整過後的類富士NC色調。以後應該會常用這套色調拍開箱文。
Fujifilm X-T50 + XF 16-50 與 XF 16 F2.8 簡易比較- 前言 |
由於入手X100VI後,很多顆鏡頭都賣了....
再入手X-T50 16-50 kit後,
XF 16 F2.8 是我最後一顆考慮要不要留下的。
(或者賣掉 XF 16- 50 )
畢竟體積小,問題是焦段跟16 - 50重疊。
所以有點猶豫要不要賣掉。
但一段時間後,發現16-50比較會攜帶出門,畢竟焦段比較萬用。
但又怕比16定焦畫質差很多,就測試看看。
先來測試一下。
這些我都是連拍好幾張,避免出錯。
這篇是X-T50的開箱評測補充文之一,主文跟其他篇文章在延伸閱讀那邊。
沒太多時間測試,所以只測了畫質的比較而已。
但這是給我自己參考用的,順手分享這篇文章,如果有跟我一樣考量點的,可以稍微看一下。
Fujifilm X-T50 + XF 16-50 與 XF 18 F2 簡易比較 |
(這張封面照片是GR3拍攝的,對,有修圖)
16-50的實力到底如何。
這是我個人的簡單測試。
新一代XF 16-50的簡單測試。
構圖不是很精準,但機身設定參數都一樣。
下面開始看簡單畫質測試
主要是給自己參考用的,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參考看看。
簡易冷萃咖啡及花茶|冰彈開箱心得 - 開箱 |
簡單而言,冰彈是一個簡易的製冷咖啡器材,
口感跟真正的冰滴仍然相去太遠。
但在夏天可以冷萃到果茶或者咖啡,味道清爽宜人。
這篇開箱的就是這種器材。
因為完全冷萃,
所以咖啡的話會沒有苦澀味,酸值降低,味道上會有更多花果香。
如果是厭氧發酵如音樂家系列,可以有清新的酒香。
研磨度必需比手沖更細不少,也需要更冰的水。
這器材已經很多人介紹過,應該也是上市有三年之久….
(咖啡器材為逛展自費購入)
我寫的開箱評測文,照片美觀度都不用去擔心。
每篇文章我都很用心去拍照跟打稿排版。
這一次我用富士X100VI拍攝開箱照片,
有用到數位裁切以利於更好的放大倍率,也幸好4020萬像素裁切後仍舊表現不錯。
比起過往採用GR3拍攝有更美的色調。
但就算縮了光圈,X100VI的淺景深似乎特別淺的感覺。
這是盒子外觀
打開來的內容物,很簡單
X-T50 簡易開箱 + 富士XM-FL 濾鏡 玩具鏡頭測試- 前言 |
(此篇開箱照片大多數為iPhone 16 pro拍攝 (4:3比例就是),少數為GR3/X100VI拍攝(3:2比例),僅縮圖銳化)
其實我認真覺得X-S20是台好相機,握感好而且電量高。
APSC轉盤我也很喜歡。而且有翻轉螢幕。
但自從入手iPhone 16 pro後,
其實富士對焦方便性不高,加上X-S20的2600萬像素很多時候跟手機沒拉開太大差距。
所以導致我覺得實用性不高。
尤其iPhone 16 pro加入攝影風格控制後,色調上我很滿意。
變成單眼攜帶性不高。
也剛好入手X100VI後,才發現到4020萬像素的X100VI畫直是可以輕鬆跟手機拉開差距的。
所以一直很想換X-T50.....
至少單眼拍攝畫質要跟手機拉開一個大差距才行。
加上X-T50的電池跟X100VI通用,我充電器跟電池都備一套就好。
而且X-T50的顏質也是我喜歡的銀黑配色。可愛的造型加上模式轉盤,超棒。
富士我最喜歡的軟片模擬,現在可以看單轉盤切換了。
這篇是富士X-T50簡單開箱並搭上玩具鏡頭測試。
其實這顆玩具鏡頭的畫質很低,搭在X-T50上就等於是一個可拍照的機身蓋一樣。
帶著FUJIFILM 富士 X70 復古上街去 ~ |復古如底片機外觀 APS-C DC - 前言 |
2016年,我購買下了X70.
它有著很多日本拍攝的回憶照片,色調一流,手感很佳,焦段合宜。
不過我一直沒幫它裝上銀色的遮光罩。
這次幫它買了銀色遮光罩跟銀色的保護鏡,讓他小巧之餘,還有美麗的外觀。
裝個文青,玩個復古,簡單來個拍攝之旅吧。
旅途中,X70受到的注目禮不少。
甚至店員還偷偷在討論這是不是底片機。
富士的外型還真的夠文青,這也難怪X100VI大熱賣。
X70有著等效28mm的焦段,APS-C的感光元件,充滿文青復古的外觀還擁有翻轉自拍觸控螢幕。
在目前流行底片機的年代,X70的外型好看到沒話說。
在好看的同時,也來看看這台八年前的機子拍攝效果放在目前如何吧。
這篇原發文時間為 2009.07.13
話說簡單入手FD-806之後,本來真的不想改裝的
但沒想到後來玩玩,竟然玩出興趣出來
這台我是定位在河濱公園車.老實說.或許不需要改成這樣子
但是我想
改裝一切都DIY的話,那麼既可以忘記不開心的事情.又可以學到東西
說真的..似乎還挺不錯的
有人說了
FD-806是買菜車.或者是代步散步車.整個騎乘姿勢不對
改裝這種車做什麼
所以標題就下這樣子囉
我想改裝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樂趣
不從低階車改起.那也學不到很多東西
例如高階車都用卡式飛輪.那就算改半天也不懂什麼是鎖牙飛輪
何況改低階車有種樂趣就是.騎著低階車,但其實變速很齊全
騎起來也舒服.不就好了嗎..重點是大家都騎著差不多的車子
改一改FD-806..看起來就不一樣了
獨一無二;與眾不同;恐怕才是改裝時所能夠得到的樂趣吧
這篇文章只是改裝紀錄,其中分享不少改裝心得,照片都照著日期排列Po出
從五月多入手到目前七月多的改裝變化
從完全不懂腳踏車的新手,到DIY拆了整車換裝的新手 (二個月算新手吧.)
做點小紀錄的生活.有想改裝樂趣的.可以回文互相交流喔
這是剛買來的清純模樣,這時後大概5月11日吧
我只是覺得這台重了些,但還是很喜歡.因為這是我第一台小折
我愛小折
[評測] Hyread Gaze Note Plus C 7.8吋彩色閱讀器 -前言 |
我想再也不會有人對電子閱讀器寫那麼詳細的客觀評測文了。
請珍惜⋯
這篇內容會非常豐富..優缺點會詳盡告知.
文章頗長頗詳細,想閱讀的可以留一點時間去賞文.
如果對電子紙不熟悉不知道跟傳統螢幕差異,那麼本篇也有簡單的介紹.
(本文的文字內容經過計算已經超過9000字)
歡迎討論,我知道的都會幫忙回答.文末也有附上影片操作範例~~~
為了這次測試..
在Hyread書城買了非常多本跟Kobo一模一樣的同一本書,
減少比較失誤
好久沒寫這麼大篇的評測了...
三經半夜寫好文章的,有錯誤請回文指正會修正
測試會非常詳盡,光是前置作業照片已經接近了三百張..
用三台相機分機拍攝...(背景打光就隨意了)
因為現在手機都會自動HDR等自動修圖,所以很多人的開箱照片色調比較鮮豔
這邊我會盡量維持電子紙肉眼看到的樣子,讓照片比較有參考性
但難免還是有些許誤差,如果怕期待太高失望太大,
還是建議賣場先行操作看看.
這篇評測文會有很多跟Kobo Sage比較的
要注意的一點是Kobo Sage我是有貼上霧面保護貼的,而Hyread都是未貼保護貼比較
所以Kobo清晰度會受到霧面保護貼影響
如果可以的話,幫忙文章加分推薦,這對我是最大的鼓勵
寫這種評測文吃力不討好,
也花自己太多時間,如果反饋不好,
未來電子閱讀器這邊我可能不會再寫評測了。
(用閱讀器手繪之休眠圖)(此張照片有加一點鮮豔濃度)
為了讓實體書減少,從幾年前就開始做自炊實體書變成PDF,閱讀器一向是iPAD
近幾年閱讀器蓬勃發展,所以今年開始已經是Kobo用戶,
因為本來就習慣在平板或者手機上看書,所以轉換過來一點都不費事.
但iPAD最大的缺點就是,眼睛會很酸,所以後來才會去注意到電子紙這一塊.
因為曾經有買過Line書城一套漫畫,後來Line倒了書城我想大家都知道,
購買的漫畫就不翼而飛了,所以後續挑選書城都以國際化的大型書城為主.
我以看繁體書為主,
最好能夠下載保存得最為重要,所以Kobo變成首選了....
但是Kobo的封閉式閱讀器也有不少地方沒開放式的好用,
所以趁Hyread出了彩色閱讀器後,也買來去補足Kobo的不足.
可能很多人對Hyread有點陌生,
這邊簡單介紹一下.
Wacaco Picopresso 手動義式濃縮機壓力錶套件 詳細開箱心得 - 前言 |
如果你點進來看,應該都是Picopresso愛好者。
Wacaco Picopresso是在隨身濃縮咖啡機裡面的高階版,
同時也是頗為進階的濃縮咖啡機。
可以無底萃取,所以連磨豆機都不能馬虎,如果磨豆機等級不夠,出來的濃縮還會失敗。
本身Wacaco出了很多Picopresso的套件,如12克粉杯. 支架,甚至連壓力錶都有。
Picopresso也有相容粉杯,如IMS 51mm就可以相容。
這篇是給已經在用Picopresso的版友介紹很少人有買的壓力錶套件,
本篇當然會著重於詳細心得的開箱,也會用QA方式列舉可能會有的疑問,只要看文就可以讓自己疑惑解除。
如果要問值不值得買,我認為頗為值得的。
甚至覺得有預算,都該上這個壓力錶。
此產品為自費購入,本文禁止任何轉載。
[評測] FUJIFILM X100VI 評測 - 機子細節畫質測試篇 - 前言 |
由於原本的開箱評測文篇幅太長有點沈悶,所以我把畫質這部分寫成另外一篇,
這樣子就不會影響原本開箱評測文的閱讀節奏感。
本篇沒有測試色散跟紫邊,純粹測試解像跟銳利度的表現。
因為光側這樣子我就覺得很累人了 XD
這個篇幅比較沉悶,所以自行選擇性觀看。
此篇會著重在於軟片模擬色調上的差異
還有X100VI在不同ISO下的畫質表現跟探討,
以及數位裁切的50mm/70mm跟光學變焦比較起來的差異點等等。
雖然比較沈悶但對於釐清一些網路說法會比較有用的方式。
至於23mm F1.4的最大優點是F1.4就是可用光圈,
另外搭配在4020萬像素機種會有更好的表現。
這邊純粹只是測試X100VI的23F2能不能撐著起4020像素而已。
如果撐不起就會比起X-S20 + 23F14的細節還不如,如此簡單的測試而已。
並非要評斷XF 23mm F1.4 二代鏡這顆鏡頭,這點看文前需先說明
此篇除了第一個測試比較不嚴謹外,
另外二個測試因為為了順便測試發色跟測光傾向。
所以快門沒固定外,其他所有參數都是設定一樣的。
Leica D-Lux8 跟 Fujifilm X100VI 的選購前的詳細比較分析 -前言 |
因為D-Lux8的出現,所以有人拿來跟GR3以及X100VI二台當作購買參考加以詢問差異。
其實因為片幅不同,加上D-Lux8本身是2018年的舊硬體,相比並沒有太大必要性。
但因為有人詢問,所以這邊簡單做點分析比較。
Casio TR60 自拍神器復出 - 前言 |
在現今小DC逐漸復出的年代,有一個古早神器也悄無聲息的復出了。
那就是過去輝煌的自拍神器TR系列。
目前沒有炒作,而是使用的人慢慢也回歸了。
這台二手目前賣價為1880元左右,非常之便宜。
二手很多很便宜的。
如果真的有喜歡的可以很便宜的價格入手。
不過這台是我剛出來的時候就買了,2015年建議售價29490,算是老物了。
我買的價格大概是三萬有找,算是很幸運的找到沒有炒高高的價格。
2015年發售,當年對標的手機為HTC M9。
過去昂貴的訂價讓很多人卻步,
因為買價會超訂價,但仍然熱銷。
造型之特殊可以在任何地方當腳架自拍或者合照。
手持也很方便自拍。
當時的TR60以不處理到五官,只有膚色跟膚質下去美化,而且可以調整程度。
對比現今的過度處理app,當時TR的照片反而只是純粹給一個好膚色,
說白一點就是照片會是自己而不是拍出另一個人來。
文末有不少自拍的實拍照,都是直出原圖,
各種不同場景方便看自拍的效果。
[分享] 日本五日行,iPhone 15 pro拍攝心得 -前言 |
本來想寫篇綜合文章,
但是我覺得拆開此次出門的三台相機分別在三個分區撰寫心得比較好。
此次文章是一次動筆三篇文章,所以發文時應該會同時有三篇心得文產生。
這次帶去日本的相機有
富士 X-S20 ,鏡頭帶了最輕便的18mm F2跟16mm F2.8
還有Ricoh GR3,以及iPhone 15 pro。
以拍攝量而言,iPhone 15 pro拍攝最多 ,其次是GR3,最後是X-S20
不得不說,iPhone 15 pro真的是旅遊好搭當。
從微距到13超廣,從24/28/35到70,一隻iPhone就可以辦到。
(此篇都是直出照片)
[分享] 日本五日行,富士X-S20拍攝心得 -前言 |
這一套出門,真的很負擔。
本來想寫篇綜合文章,
但是我覺得拆開此次出門的三台相機分別在三個分區撰寫心得比較好。
看起來比較方便。
我最推薦出國帶的APS-C相機~GR3
這次iPhone幾乎已經承擔紀錄的重責大任了。
此次文章是一次動筆三篇文章,所以發文時應該會同時有三篇心得文產生。
這次帶去日本的相機有
富士 X-S20 ,鏡頭帶了最輕便的18mm F2跟16mm F2.8
還有Ricoh GR3,以及iPhone 15 pro。
以拍攝量而言,iPhone 15 pro拍攝最多 ,其次是GR3,最後是X-S20
富士相機,還真的只適合人少的地方慢慢拍攝呢。
(此篇都是直出照片)
就算是後來變成一機一鏡,還是覺得不是很方便。
體積上重量上都還是很有感覺。
[分享] 旅行遊玩時人像拍攝心得 -前言 |
這裡來談談生活攝影會直接面對到的問題,也是最貼近生活的攝影。
這裡針對的是身邊的友人或者男女朋友或者是老婆或者老公。
而不是指約拍或者定點拍攝人像模特兒。
這個差距很大,甚至更考驗到自己快拍的技巧跟"真實"的溝通能力。
出遊時如何把老婆或者女朋友拍好,我想這是一門難倒很多攝影高手的課題。
而出遊,當然不是攝影為主,是以遊玩為主,
不要讓攝影敗壞遊興,或者變成自己獨旅感覺格格不入變成陌生人一樣,
自己一個人自拍自的。
此時如果身邊的人要求拍照時,往往對於掌鏡於相處已久的人反而沒有技巧。
我想這篇就是來個簡單幾個種點提示。
如果你平常拍攝模特兒,拍攝風景都拍得很不錯,
但對於拍攝老婆或者女友卻被嫌棄拍不好,或者還得大量修圖覺得浪費時間時。
也可以參考這篇幾個重點提示。
這裡不是要你拍照修圖去修成什麼絕美大照,而是要在旅行生活照裡面拍出令人滿意的照片。
(本篇所有範例照片,當然都是旅行拍攝直出,拿起相機就隨時就要拍好照片,
一切按照本篇所有準則。)
(本篇直出照片有單眼、有高階DC、有入門DC、有過去的CCD相機、
還有手機拍攝的照片,器材並不侷限。)
(非經授權,本文禁止任何YT拿去當作腳本翻拍)
[心得] iPhone 15 pro 內建濾鏡 簡單實拍心得 -前言 |
在過去iPhone 12 pro - iPhone 14 pro所分享的照片都是直出。
這次決定用內建濾鏡看看可以弄出什麼照片,
是不是能夠跟富士軟片模擬或者GR 3的濾鏡風格相提並論呢 ?
很多時候iPhone 15 pro已經會很逼近APS-C的畫質,
並不是iPhone 15 pro的感光元件有多強,
而是計算攝影在拍攝時就用各種傳統攝影手法在拍攝短時間內取得大量細節,
影像晶片就會將細節以疊加曝光方式呈現。
這才會讓iPhone在各種情境下,畫質都遠超感光元件的極限。
也是因為這些單眼廠商的感光元件都是舊款的,影像晶片也是舊款的,
在夜景或者高ISO下,手持上已經沒有太大優勢。
而在動態範圍大的場景下,傳統相機自動測光系統所能記錄到的動態範圍,
跟我們實際想要的動態範圍有所落差。都要靠很詭異的向左或者向右曝光再來放進電腦一張一張修圖。
要提高畫質,只能架設腳架維持同一畫面,然後不同設定的拍攝去取得不同曝光值的細節,
然後回電腦合成。
這並不是我們想要追求的事情。這太慢了,也太浪費時間了。
所以手機變成最簡單方便的攝影工具。
但這些傳統相機都有一個大優點,就是濾鏡都非常好看,
不管高動態跟畫質下,拍攝的照片風格就是很不錯。
iPhone一直有內建濾鏡,如果光靠內建的濾鏡,是否可以也有不錯的感覺呢 ?
這次就不採取直出,而是套用iPhone預設濾鏡試拍看看。
其實操作的濾鏡很簡單,主要還是要用人像模式為主。
人像模式就會有模擬的打光,加上濾鏡會更有感覺。
這裡直接下結論了,基本上只要善用濾鏡,還是可以製造不同原本照片的氛圍。
這跟富士或者GR3套用濾鏡是一樣的意思。
而在iPhone套用濾鏡,都是可以復原到原本狀態的,就算不是拍ProRAW都不影響。
這跟富士或GR3為在直出Jpeg狀態下套用濾鏡是破壞性不可復原的情形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iPhone這個套用濾鏡優勢就很大了,可以套用後分享出去,但自己仍然可以復原到原本狀態。
濾鏡套用也很簡單,甚至拍攝時跟富士或者GR3一樣,可以預設一個濾鏡拍攝全程。
當然,這都可以事後去做復原或再次更換濾鏡使用的。因為內部真正照片原檔並沒有被濾鏡影響到。
所以此篇分享的所有套用濾鏡照片,我都還是可以去做還原到原本沒有套用濾鏡狀態的。
Fujifilm X-T50 - 前言 |
可以先看這段BliBli X-T50影片,就會知道會熱銷的賣點在哪.
富士X-T50首发!东京的日系旅拍体验 (下面連結)
按這裡檢視網頁
這裡是彙整我自己的想法跟心得,純粹彙整自己心得而已。
所以有沒有討論,或者有沒有人回復,都無所謂,不喜歡也可以略過
在加價配貨全額排隊購買X100VI的等待時間極其無聊,寫了一篇有關富士精品化的文章.
在該篇X100VI已經寫了相當多的內容,關於富士精品化的走向。
FUJIFILM X100VI 詳細評測 - 富士直出即美照。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不看也沒關係.
因為在X100VI那邊彙整了很多無反消息,我覺得有必要另外在這邊另開文章彙整
X-T50我也入手了,所以也可以直接看我入手後的心得。
Fujifilm X-T50 + XF 16-50 KIT組 心得
這邊是我在發表會前的分析。
先說好,這期期貨跟不上,還有明年最重磅的X-E5,不要猴急.
(其實真正的期貨在明年X-E5身上...)
我先來告訴你,
往後的富士這種類型的消費市場中高階相機都不太容易跌價的原因.
而為什麼X-T50如此強調軟片模擬,因為這是建立品牌價值的必需刻板印象。
讓大家談到軟片模擬,優先想到富士。
其實富士轉變的態度還蠻明顯的。
我覺得富士在嘗試這麼做精品銷售提升品牌力。
而且我認為也蠻成功的。
Instax Pal 掌上型迷你相機 - 前言 |
當富士用戶面對一堆走高新價的新機的時候,
來介紹一台買的到也買得起的掌上型相機。
這台很像是LOMO相機,拍攝型態很像。
不用管光圈快門跟構圖,想到拿起來隨便拍。
感覺是搭配富士沖印相片去配合的小相機。
廣角度很夠,成功率高。
可愛小巧。
在日本上市的時候我就購入了,也就是日本帶回來的,所以也買一段時間了。
但在M01都沒人分享。
這邊就來跟另外二台玩具相機來相比,Genie 3 跟 VQ1015。
首先先來介紹Instax系列中最小台的相機,Instax Pal
先來幫Lomo相機說明個定義吧。
「LOMO攝影的特點是:隨意,想拍就拍,不用在乎光圈,快門,不用追求角度,構圖。就算這樣拍出的照片曝光過度或模糊不清,只要能達到讓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一個成功的LOMO。」
什麼是LOMO
很隨性的拍攝,失焦只要好看,也是成功的拍攝。
就是希望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很喜歡這種會讓人驚喜的照片。
V60輕鬆沖出果香感咖啡教學 - 前言 |
從現在開始只要是手沖當大標題的,就是簡單介紹一些手沖手法了。
不過我本身不喜歡分享自己測試的手沖手法,所以這可能是唯一一篇了。
(這篇是保留文,就不會刪了)
我手沖手法大概只會寫這篇而已,所以想討論手沖這篇詢問即可。
希望各位都可以愛上手沖咖啡。
這種手沖手法,先決條件是豆子必需是新鮮的。
這裡分享一個味道還不錯而且手法簡單,
容錯率算高得手沖法來分享給大家嘗試看看。
我個人有非常多不同手沖法,但很多都要搭配不同濾杯跟不同濾紙以及莉莉珠等等。
所以這邊寫的是比較不挑器材,而且容易複製成功的手沖法。
我不喜歡寫手沖法教學,所以這應該是唯一一篇。
但相信這篇就很受用了。
(因為手沖法教學要邊沖邊拍比較麻煩,有的沖法又很講究節奏,真的要介紹只能擺拍了。
我覺得比較麻煩。)
雖然這個手法容錯率高,但仍有限制。
這個手法可以適用於果香、酒香、厭氧、藝伎等比較好或特殊處理的豆子。
但不適用大賣場豆或者便宜豆等等。
因為容易因為高低溫水的關係沖出不好味道。
用水建議使用波爾水,因為用水也會影響味道。
另外研磨粗細度就自己依照自己磨豆機特性多試幾次自己抓了,
我不太確定各位豆子跟磨豆機狀況,
手法一樣但磨豆機不一樣或研磨狀況不一樣,或豆子新鮮度不一樣,結果還是會有差異的。
這裡的大大可能都是以義式咖啡為大宗的,看不是全自動就是半自動為主。
磨豆機也都是意式的。
但發現有的大大對於手沖也有興趣,
之前寫器材文其實還沒寫完,但多篇都是討論度低我就先pass了。
這次來個簡單的V60手沖手法,用的濾紙也是最普通的V60濾紙,來做個簡單教學。
這個手沖手法很輕易的就把果香沖出來,而且從熱杯到冷杯都很不錯。
上手難度不難,而且容錯率高。
當然對比RS16還是有一定的手法跟難度,
但RS16成本還是比較高的,V60這個濾杯普遍價格都很低。
器材為自費購買,本文不得轉載。(但可引用連結)
Kobo Libra Colour 電子閱讀器心得 - 前言 |
本文沒有任何葉配成份,產品為自行購入。
如果摸摸看就可以知道產品,那就自己去摸摸看。
一不小心文章變成彩色印刷電子紙 & 自炊 教科書 XD
文末有寫如何自炊電子書教學,此篇可以互相討論自炊心得喔。
本文已有補充有提到彩色印刷電子紙目前的缺點。而且非常詳細。
知道缺點後再來談跟平板相比的優勢。
而kobo做好了哪些部分導致熱銷,這篇都會跟您分享。
另外閱讀器就是用來看電子書用的,
如果本身不愛看書的,其實是可以略過的。
對我而言,電子書閱讀器是我用來取代實體書使用的。
節省空間之外,還可以隨身閱讀不同的書籍,
眼睛也會比較舒服。
喜歡閱讀而且眼睛看平板容易疲勞的,可以嘗試看看電子閱讀器。
書本的取得來源主要是靠線上書局,也可以自己匯入檔案。
多數喜歡用閱讀器看書的,都不會只有一台閱讀器。
繁殖的比平板還快。
X100VI網路討論整理 - 相機界的LV - 前言 |
很早就想寫一篇精品的入門介紹文章了。
而且也想用精品角度介紹X100VI這個時尚配件。
在看這篇之前,
可以看我入手X100VI後的評測文 (BLOG裡面有)
FUJIFILM X100VI 詳細評測 - 富士直出即美照。
此篇文章是更早之前寫完的文章,
所列的缺點是初始韌體發生的問題。
不過因為此篇從精品角度探討,內容仍然精闢。
有空不妨一讀。
這裡是彙整我自己的想法跟心得,純粹彙整自己心得而已。
所以有沒有討論,或者有沒有人回復,都無所謂,不喜歡也可以略過
此篇是很詳盡的精品入門文章,
精品都是不完美的,而引領精品的是有能力購買的買家。
同時也會說明X100VI目前網路討論已知不完美的地方。
(2023年4月~2024年3月)年度財報中問與答有提出富士未來的路線。
富士フイルム「これまでの富⼠フイルムのカメラの売り⽅を根本的に変えていく事を目指す」
將會提高品牌價值,讓客戶買到的富士相機不因為時間而掉價。
(這在文末會完整分析問與答言外之意)
RICOH GR3 實拍心得 - 前言 |
結果寫完這篇的當下,GR3系列多了新成員了
這篇,不是評測。而是使用心得。
會有不少實拍,但會在一開頭直接做簡易開箱跟純心得。
RICOH GR3 這一台出了很久的機器,在近年來復古流行後捲土而來。
市場上缺貨,雖然不至於買不到,但也要等待一段時間。
我這台是在缺貨時期買到的。
固然手機計算攝影在無論什麼情形下都可以穩定出照片。
但如果要有風格化,復古化,手機的照片依然要進後製修色,畢竟手機的色調太穩定了。
於是各種隨身去製造風格化的相機就開始流行起來。
富士應該是在復古軟片風格上最多人追求的品牌。
而GR3恰好也剛好跟上這波潮流。
對於沒時間後製相片的我來說,GR3剛好可以補足手機風格特色化不足的缺口。
手機的照片太穩扎穩打了,失敗率低,但差異性也低。
此時相機剛好可以拍攝不同與手機的氛圍感。
Fujifilm F31FD CCD 相機 開箱 - 前言 |
其實沒有箱。
既然要買台CCD相機,那麼富士一定要來一台。
所以選了當時就想入手的銘機 F31FD
630萬畫素、圖像防手震
臉部對焦,智慧型閃光燈,
攝影不限器材,只要能成像都可以拿來拍。
這台是我當初沒買過的CCD相機
GR3以APS-C感光元件之姿,竟然機身沒有比F31FD大多少
[心得] Subminimal NanoFoamer PRO 全自動奶泡機 - 前言 |
NanoFoamer PRO奶泡機製作奶泡 / 250cc 拿鐵 / 12克咖啡粉 / 220cc鮮奶 (3)
簡單而言,
這是一台只要放入鮮奶,就可以自動做出可拉花品質的奶泡。
製作的是奶泡喔,拉花要自己來 XD
本篇是在出杯將近百杯後的心得。
我拉花也是自學的,如果拉的不好就是我練習不夠,慢慢進步囉。
這篇有很多不同尺寸的杯子,不同鮮奶量,
以及使用膠囊/nanopresso/picpresso當成基底使用的拉花。
都是用NanoFoamer PRO奶泡機製作奶泡的喔,所以任何基底/ 杯子/ 鮮奶量都是可以拿去拉花的。
扣掉磨粉時間,平均出杯一杯大約二分鐘...
如果你為了蒸氣頭打奶泡困擾。
如果奶泡想要跟濃縮同時進行節省時間,
這個奶泡機可以自動打出高品質可拉花的奶泡。
上班前加快速度來一杯香濃拿鐵。
丟一顆膠囊當基底濃縮更快。
(200cc杯子,膠囊30cc + 160cc 鮮奶 (2) )
或者你單純只想練拉花,那麼NanoFoamer PRO可以幫你維持杯杯同樣奶泡品質,加快練習速度。